2019-05-22 19:0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王力中 记者 严粒粒

用茶壶煮饺子的(茶壶煮饺子瓶颈怎么破)(1)

“如果不是电大老师教我如何讲营销故事,不是手把手教会我制作PPT技巧,我的民宿形象宣传就不会这么好。所以,我的体会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自己能创业不够,还要会宣讲,这样才能带动更多人创造幸福生活……”日前,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德清学院(以下简称德清学院)“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及绿色生态文明培训班”上,民宿老板娘吴丽华发出由衷感激。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人有满肚子的金点子、好想法,但就是说不出,讲不清,不会与人分享,就好比是茶壶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开这样的培训班,就是要教他们如何把肚里的好东西‘倒’出来,让更多人知道学习。”说起办班初衷,德清学院院长丁晓荣这样说道。从今年4月开始,德清学院联合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在德清西部5个村,通过村委推荐,从中选拔一批能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创业的候选人作培训对象,利用半年时间,培养成讲师,助力乡村振兴。开班以来,报名者踊跃。

培养村民“能说会道”家事、小事、身边事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提升他们对国事、大事理论政策的宣讲水平,这样才算真正合格的讲师。“其实,这也是‘思政课’在农村的灵活运用。”丁晓荣坦言。为此,学院从书记、院长、副院长、相关老师,都精心准备了相关知识的备课,并做到一线授课。

除了“中国乡村的前世与今生、乡村旅游规划与建设、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必讲课外,老师们还要讲授实用的理论知识,如乡村振兴给农民带来哪些实惠、民宿设计的理念等,启发大家思考。

“老师们讲课风格各不同,非常有亲和力,信息量也超大,对我们基层工作很有启发。”曾到北京参加讲师培训班的莫干山镇劳岭村胡杰说:“备课、讲课、说课、评课一系列培训,对我做群众工作帮助很大。”

与此同时,在每次讲课或前或后,教师会带学员赴乡村振兴实践基地,进行现场调研和学习,与学员一起深入了解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和发展思路,通过破析,帮助学员们丰富理论,提高见解。

“乡村要发展,关键靠人才。”丁晓荣介绍,学院还通过经常邀请专家讲座乡村发展趋势和新热点、新业态、新技术,组织举办民宿发展论坛等,着力培养村民“懂规划、善管理、强能力”,成为管理型、创业型、复合型的乡村振兴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