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临淄区,地处鲁中丘陵与鲁北平原交接地带,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齐国的都城,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临淄方言属于冀鲁官话区,有许多方言现象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是相通的。临淄话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区域性,方言词汇丰富,有些土语地方色彩强烈。

临淄方言汇总(淄博临淄方言)(1)

齐国元君 姜太公塑像

藁(音gao):物品。如:啥 藁(什么东西 、什么物品)

埝儿:埝(音nian)地方

旮旯:角落。

夜来:昨天。

早里:从前。

蚁蛘:蚂蚁。

果子:花生。

地瓜:白薯。

饭食:饭菜。

馍馍:馒头。

拽:扔。

临淄方言汇总(淄博临淄方言)(2)

临淄齐国故城

发恶:化脓。

犯恶:恶(音wu)讨厌。

下柬儿:订婚。

干巴:干、不湿。

使得慌:很累。

备不住:也许。

决要:一定、千万等。

爷:父亲。

窑匠:泥瓦匠。

临淄方言汇总(淄博临淄方言)(3)

姜太公祠

叔:父亲(少数人用)。

觅汉:长工。

腚:屁股。

嘲巴:傻瓜。

婶子:母亲(少数人用)。

瞎厮:盲人。

嬷嬷:祖母。

秃厮:秃头的人。

熊种:无能之人。

起手:小偷。

拉肚子:拉稀。

弯眼:指对某事很挑剔的人。

临淄方言汇总(淄博临淄方言)(4)

管仲纪念馆

腋折子:小腹与大腿交界处。ト脐:肚脐。

牙花子:牙限。

疮气:累出来的小毛病。

腚垂子:屁股蛋。

雀瞽:夜盲症。

腚眼子:肛门。

青睁:青光眼。

手够子:大背疮。

巴干:便秘。

耳巴子:巴掌。

脾寒:疟疾。

临淄方言汇总(淄博临淄方言)(5)

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页花子:太阳穴。

头项:工作。

跑栏子:拉肚子、拉稀。

后奔髅:后脑勺。

姥娘:外祖母。

眼支毛:睫毛。

远远:头晕。

临淄方言汇总(淄博临淄方言)(6)

齐国古城排水道口

打勾得:呃逆。

小厮:男孩。

火嘎渣:结痂。

妮子:女孩。

年小的:晚辈、青年。

妈妈:乳房:

狗杂碎:骂行为不正者的话。

页棱盖:额头。

波罗盖:膝盖。

临淄方言汇总(淄博临淄方言)(7)

后李遗址

气嗓:气管。

肋支骨:肋骨。

耳碎:耳屎。

掀支骨:肩胛骨。

冈子:手掌磨起的老茧。

脚磨眼:脚鸡眼。

邪涎:口水。

布缕条:从身上搓下来的条状灰垢。

无赖悠子:要无赖的人。

临淄方言汇总(淄博临淄方言)(8)

公泉书院

胡咙:咽喉、嗓子。

脖耳梗子:脖梗。

箍辘子:锔盆、锔缸的匠人。

腮骨桩子:颧骨。

客家子:租房寄居的房客。

胳膊掬子:胳膊肘。

拉杆子:(连襟)妻子姐姐或者妹妹的丈夫。

指甲盖子:指甲。

劈叉子:骂女孩的话。

临淄方言汇总(淄博临淄方言)(9)

北海银行

一把联子:年龄相近、长期相处的伙伴。

私孩子:私生子。

羊羔子风:瘋痫。

锅腰子:驼背人。

大门脚趾头:脚拇指。

大门指头:拇指。

小门脚趾头:小脚指。

小门指头:小手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