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篮世界杯小组赛最后一场对阵比利时队,恰逢主帅郑薇59岁的生日。
中国女篮为郑薇准备的生日蛋糕上,有着以下几个要素:中国国旗、郑薇球员时期所穿的12号球衣,以及“女篮世界杯 悉尼 1994-2022”的一段文字。
1994年,作为球员的郑薇帮助中国女篮,在悉尼获得女篮世锦赛亚军,创造中国女篮在世锦赛上的最佳战绩。如今郑薇率队再次回到悉尼,生日蛋糕上透露的目标,早就不言而喻。
郑薇指导和球员击掌。
如果一年前的奥运会,中国女篮以遗憾收场,那么如今击败法国,晋级女篮世界杯四强的她们,全身都透露着自信与笃定。
而将时间跨度再次拉长,六年前的中国女篮还是青黄不接的低谷,但如今已经成为女篮世界最耀眼的一股力量。
对于集体球类项目来说,六年这个数字只不过是一代人的成长时间,但为何女篮的成长速度会如此之快?这或许是胜利背后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李梦和球迷合影。
做强队的球迷,原来这么爽
当女篮世界杯小组赛战罢,国际篮联战力排行榜中,中国女篮反超澳大利亚队位居第二。
与此同时,FIBA官网的女篮世界杯MVP投票通道中,李梦、韩旭和李月汝三名中国球员进入候选,其中李梦以30%的得票率遥遥领先。
FIBA官方在这段文字中写道:“过去几年里,所有与中国有关的新闻头条都被年轻的双塔韩旭与李月汝占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资格赛中,前锋黄思静在她获得MVP时也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大概没有人注意到,李梦还在,她还能为球队做出贡献。”
这也侧面佐证,中国女篮的强大并不是一个人的提升,而是一群人闪耀。
数据不会骗人,本届女篮世界杯,中国女篮在各项数据上都是仅次于美国女篮的存在。
姚明作为女篮领队,现场观战。
五场小组赛,中国女篮场均得到88.8分,仅次于美国队的107.2分;场均投篮命中率51.3%,低于美国女篮的54.1%位列第二;场均助攻数28.2次,略低于美国的28.4次;场均篮板46.6个,和美国女篮并列第一。
即便A组的整体实力不如B组“死亡之组”那么平均,但中国女篮比赛中展现的战术素养可见一斑:
对阵韩国,中国女篮最少的一节仅1次犯规;对阵波多黎各全场41个运动战进球,助攻数有41个;对阵实力最接近的比利时,中国女篮在对手迫近到5分时,用一波防守反击就把胜利再次掌握在了手中。
中国篮球这个夏天经历了太多挫折——中国男篮在亚洲级别的比赛7胜4负,大家也不再喊亚洲霸主的口号;男篮U18亚青赛,中国国青以全场25次失误,最后2分半钟7次失误的糟糕表现,被韩国队逆转。
女篮U18亚青赛,国青女篮先后输给了中国台北和日本队,都是在领先情况下被对手逆转,主帅李昕哽咽着说:“我没有米下锅......我捉襟见肘啊!”
直到中国女篮在夏末秋初的时节完成亮相,才给人打了一剂强心针,甚至有网友感慨:“做强队的球迷,原来这么爽!”
李梦持球突破。
青黄不接的曾经
这支中国女篮的强势并不始于今天,她们何时正式踏入强队之列也没有准确的时间,但球队何时跌入低谷却格外清晰,且近在眼前。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篮为了打进奥运会,不得不请出已经退役许久的陈楠。当时陈楠已经33岁,且刚生完孩子。
虽然成功闯进奥运会,但女篮在里约的战绩仅为1胜4负——43分惨败美国队,22分输给加拿大队,21分告负西班牙队,8分不敌塞尔维亚,最终排名第10早早淘汰,刷新了中国女篮奥运历史最差战绩。
最后一场比赛结束,陈楠的告别颇为伤感:“我的任务和使命已经完成,到了离开的时刻。”
李月汝篮下强攻。
陈楠的复出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缩影。青黄不接,成为了彼时形容中国女篮最常用的词汇。
2017年,许利民带着厚达12页的竞聘材料走到台前。同年的女篮亚洲杯半决赛,他本想完成对日本女篮的“复仇之战”,但最后时刻姑娘们没能顶住,71比74输给了对手。
“大换血”成了中国女篮不得不做的选择。但这一选择更多是被动的,面对老一批球员许利民感慨:“有劲使不出来,无法实现想要突破的目的,不是因为队员的能力,只是我的理念和想法灌输到她们的身上很难办。”
“本来应该是各个省队水平非常高,国家队直接抽调优秀人才拿过来就用,但现在要做很多基本功、纠正队员坏习惯的工作。”
韩旭是新一代中国女篮的代表人物。
没别的,就是练
就这样,2018年女篮扩大了集训名单选拔范围,12人大名单相较一年前亚洲杯换了一半的名字,最标志性的事件便是从未打过职业联赛的韩旭和李缘,进入了国家队名单当中。
仅仅靠“换血”并不能让一支球队脱胎换骨,李月汝曾这样回忆:“第一年的时候我们防守做得很差,差到旁边的人都看不懂我们到底在干什么。”
真正起效的是对每一个细节的打磨,“许指导给我们一次两次机会之后仍然觉得不够好,然后就出去罚跑,跑完之后从头开始。那次好像练到挺晚的,门都锁了。”
这批中国女篮虽然天赋出众,但打磨过程也极为辛苦。日常训练中,拖堂成了最稀松平常的事情,甚至连公开训练课上,许利民都曾拖堂25分钟。
为了转变球队风格,许利民给队员提出要求:“球在一个人手里不要超过3秒。”
张茹倒地和对手拼抢。
如今,这些训练留下的痕迹,已经呈现在女篮世界杯的舞台上——本届赛事上的中国女篮,场均转换进攻便可得到17.2分。
接过许利民教鞭的主帅郑薇这样表示:“其实这就是我们平时训练的要求,也是我们球队的风格。”
作为辅佐过三届女篮主帅的郑薇,在延续许利民快速移动、全民皆兵的球队风格外,还让球员个人特点进一步强化。
就像开赛前郑薇所说:“在进攻方面如何把每个人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我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这支中国女篮,你很难从这支队伍中找到绝对的进攻强点,李梦固然拥有“勒布朗梦”的绰号,但包括王思雨、杨力维、黄思静等人都在比赛中有亮眼表现,更别提两大内线韩旭和李月汝了。
她们背后的付出,或许能窥探一二。
女篮世界杯期间,有人联系王思雨希望她可以拍视频和球迷互动,王思雨委婉地拒绝了,理由很简单,“我马上要练力量了,没有视频的时间了。”
李缘在比赛中突破。
信心,最后一层窗户纸
女篮崛起之路看起来一帆风顺,毕竟从2018年开始,这支队伍品尝最多的便是胜利的滋味。
2018年女篮世界杯,她们赢过日本队和加拿大队;2019年,中国女篮战胜过世界亚军澳大利亚队;2020年奥运落选赛击败欧洲之王的西班牙队;2021东京奥运会,中国女篮赢过比利时队和澳大利亚队,小组赛三战全胜。
但她们的起伏同样明显——2019年奥运资格选拔赛亚太区的比赛,中国女篮80-81输给韩国;2021年东京奥运会淘汰赛,中国女篮在领先的情况下遭遇黑色四分钟,被塞尔维亚成功翻盘。
2021年女篮亚洲杯,志在夺冠的中国女篮,被日本后卫宫崎早织独得26分,输掉了势在必得冠军。
这也是为何在女篮世界杯前夕,FIBA官方文章中这样写道:“去年东京奥运会,大家以为中国女篮可以站上领奖台,但她们没做到;此后的亚洲杯,每个人都说他们会获得冠军,但她们也没成功。”
“这究竟是心理问题还是年轻队员没有比赛经验?但现在,他们没有任何借口了。”
中国女篮赢过很多比赛,但关键场次输球的比赛也很多。就像赛前主帅郑薇强调的那样:“这支中国女篮还没有在哪一次世界大赛上真正冲击到前四名,所以我们首先还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立足于拼、立足于冲的位置上。”
现场加油的中国球迷。
信心,是这支中国女篮出成绩的最后一层“窗户纸”。
就像世界杯小组赛战胜比利时队后,黄思静这么说:“我想这些源自于日积月累的训练和比赛。我们在上个奥运周期经历了一些从领先到输球的比赛,我们需要从中吸取足够的教训,记住这些沉痛的代价,不能够重蹈覆辙,这也是我们往强队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事实上,这样的自信从赛前便开始了。
彼时女篮接受采访,韩旭提到自己成长之路时曾这样说过:“2018年的时候,自己还是什么都不懂的一个小姑娘,是来闯世界的。现在我需要去承担更多责任,希望这次能发挥得更好,在场上场下都给队伍带来更多帮助。”
这句话是韩旭的自我评价,也恰恰是中国女篮成长的缩影。
中国女篮赛后大合影。 图片来源:@FIBA国际篮联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中国女篮这些年经历的挫折并不比其他球队少。
疫情之后,叱咤WCBA的顶级外援纷纷离队,甚至联赛都一度停摆;东京奥运会前,女篮许久都无法跟外界交手,甚至热身都只能找男队陪练;2月的世界杯预选赛,中国女篮队内大面积感染滞留塞尔维亚,隔离时间最长的球员有80天无法训练......
中国篮球近年来经历的所有困顿,中国女篮都曾经历过,但她们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逆流而上。
这背后的原因,或许是比女篮的崛起更值得人们思考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