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并建立稳固的世袭王朝的是北魏帝国。从北魏开始,到隋朝建立以前,这200年的北方王朝被总结为“北朝”。

子彧前些天在头条寻找北魏世系表,竟没有发现一个好用的,于是一时兴起自己做了一张,这一做,却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在大多数人眼里,除了孝文帝迁都,北朝的名气并不高,就连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珪和北朝的终结者杨坚似乎也并不出名。但是,从北朝各代的世系表中,子彧却发现,200年间的北朝创造了一个血腥的奇迹。

北朝的历史演变(北朝五代三十帝)(1)

北魏世系表

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部落,大约出自东胡的一支。东胡,就是那个被匈奴冒顿送了美女、宝马还不满足,最后向冒顿索要土地然后就被干掉了的部族。

北朝的历史演变(北朝五代三十帝)(2)

拓跋部,北魏建立以前的世系表

在东汉时期,匈奴被两汉政府彻底打败,广阔的漠北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鲜卑趁机西迁并逐渐成为这里的主人。魏晋以降,中原混乱,鲜卑中的一些部落先后进入中原,天龙八部中一心复燕的慕容复先祖就是其中之一,除了慕容氏建立的前后南北燕之外,西秦乞伏部也属于鲜卑部落。

而他们的都没有后来才大举进入中原的拓跋部成就这么高。

虽然拓跋部直到前秦时期,拓跋什翼键才建立代国,但是北魏皇族给自己追溯的先祖却十分久远,给自己编撰了一个十分美好的传说。

拓跋什翼键的代国为前秦所灭。前秦灭亡后,拓跋什翼键的孙子拓跋珪复国于牛川,不久改国号为魏,是为北魏。经过拓跋珪艰苦的征战,先后与后燕慕容垂等枭雄过手后,北魏稳稳的立于华夏的北部。

拓跋珪之子拓跋嗣与宋武帝刘裕多次交锋未落下风。拓跋嗣之子拓跋焘更是将宋文帝刘义隆、胡夏赫连氏打的落花流水,被尊为太武帝。北魏从此与南朝并立,得以成为北朝的开端。

北朝的历史演变(北朝五代三十帝)(3)

北魏世系表

与北魏的赫赫武功相符合的,是北魏皇帝们的高死亡风险率。据说拓跋珪立了一个残酷的规矩,立子杀母(实际上并没有太多证据证明这个规矩的普遍合法性),复杂的宫廷斗争中没有母族的关爱,似乎导致了北魏皇帝们的普遍短寿。于此相对应的是北魏皇帝们的晚年的精神失常,这导致了北魏皇族的自相残杀十分严重。北魏前三位皇帝中,拓跋珪、拓跋焘两人都死于刺杀。这似乎是皇族的诅咒一般。北魏共15位皇帝,却有11位死于非命,这在任何一个王朝中都是显见的一个现象,但是北魏的给人的惊吓还不止于此。

北魏还有一件非常著名的事件,那就是孝文帝改革。在世系表中的体现,就是汉化改革以前,皇帝都姓拓跋的,改革以后,皇帝都姓元氏。

孝文帝改革是汉化的重要标志,但是,历史书没有告诉你们的是,孝文帝改革实际上加速了北魏的灭亡。

其中因由比较复杂,简单的说,孝文帝改革导致了一部分人的不满,因此他们发动了六镇大起义;孝文帝改革同时导致了一部分人权力扩大和免于死亡,比如北魏的皇族王爷们和胡太后,然后这位北魏第一位以皇帝生母身份成为太后的女人,却把北魏朝堂搞得乌烟瘴气,给了尔朱荣们可乘之机。

于是,在帝国下层的起义和上层的腐化、内讧中,这个入主中原的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已经名存实亡。

北朝的历史演变(北朝五代三十帝)(4)

东魏和西魏世系表

在起义的疯狂杀戮和河阴之变的血水中,北魏帝国轰然倒塌了,然而野心勃勃的尔朱荣并没有看到这一切。反而是宇文泰和高欢取得了政权的领导权,为了给实力尚不足以称帝的自己留下一个缓冲的时间,宇文氏和高氏都不约而同的把孝文帝的子孙扶上皇位,然后把自己的政权命名为“魏”。

但是后世史学家可不愿意了,为了把他们相区分,史家将定都在邺城的高欢政权命名为东魏,把定都于长安的宇文泰政权命名为西魏。

北朝的历史演变(北朝五代三十帝)(5)

东魏世系表

北朝的历史演变(北朝五代三十帝)(6)

西魏世系表

从东魏和西魏的世系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皇帝们都很少有人认识。这也说明他们都不重要,他们是一只看得见的手,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背后那只看不见的脚-宇文氏和高氏。

这也注定了他们的命运,东西魏一共4位皇帝,有3位都死于非命。这位唯一的幸运儿是西魏文帝元宝炬,而他得以逃过屠刀,是因为他在宇文泰觉得称帝时机不到的时候就病死了。

这样算起来,拓跋(元)魏总共19位皇帝,却只有5位得以摆脱了被屠杀的命运,而其中的大多数还在40岁以前,就病死了。

拓跋氏的祖先们拼命奋斗了十几代人,终于轮到他们主宰中原了,却没有想到,拓跋氏的子孙们命运如此悲惨,不知道他们泉下有知,会不会有些后悔?

然而,历史还没有来得及哀叹他们的悲惨,又有后人要开始重复着他们的悲剧了。

北朝的历史演变(北朝五代三十帝)(7)

北齐世系表

尔朱荣亲手摧毁了北魏的最后一点权力根基,然而他没有能够等到北魏灭亡,填满北魏留下的权力真空的时候。与此类似的是,东西魏的实际控制者宇文泰和高欢,打了一辈子仗,也都没有等到东西魏寿终正寝、自己登基称帝的那一天。

不仅如此,这看起来到嘴边的肥肉,真要想吃的时候,却都付出了非凡的代价。

先说东魏和北齐。本来高欢稳稳的掌握着东魏的政权,元善见无力回天,就等着打败西魏,登上帝位。然后,高欢病死了。

当然,这也没事,即位的高欢长子高澄只需要完成禅代登基的流程就是了。然而,高澄自己都没想到,这中间居然出了岔子,还把自己的小命搭上了。

因为禅代之事毕竟隐秘,高澄不愿更多人知道,便与亲信在密室谋划。然而却因为防卫力量的减弱,被高澄的厨子逮住了机会,把高澄给刺杀了。

东魏突然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一群人手忙脚乱,元氏皇族蠢蠢欲动。

还好高欢的二儿子高洋及时回到邺城,填补了这个权力真空。高洋终于成功的登上皇位。这样是不是就好了呢?

北朝的历史演变(北朝五代三十帝)(8)

北齐世系表

并不是。高洋登上皇位之后,发现自己的兄弟们一个个势力庞大,自己皇位还坐得稳,但是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就未必了。

于是,34岁的高洋在病床上,有气无力的告诉弟弟高演,皇位你想要就拿去吧,留下我儿子高殷的性命。

皇位我要夺,你儿子也杀了算了。高演的行动证明了他的想法。然而登上皇位的高演,与高洋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

高演为了保住儿子们的性命,决定直接将皇位传给自己同母的弟弟高湛,而不是自己的太子高百年。当然,根据高氏家族的一贯作风,高百年还是死了,

高澄、高洋、高演、高湛四兄弟不仅有着相同的父亲,还有相同的母亲-娄太后。在四兄弟的即位过程中,都可以看到娄太后的影子,不知道这位老太太是怎么想的,大概他就是想让自己的每个儿子都做皇帝吧。

所以,到了高湛这里,他终于可以不考虑兄弟的势力,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高纬了。然而他没想到的是,他儿子高纬和孙子高恒,却都因此死于非命。

也就是说,北齐高氏,高洋三兄弟病死,但如果算上最后被禅让的高湝的话,却有4位皇帝死于非命。如果不算,死于非命的也占了北齐皇帝的一半。

当然,他们父子俩不是死于内讧,而是死于邻国北周的屠刀之下,那个曾经被他的父祖压着打的西魏演化而来政权。

北朝的历史演变(北朝五代三十帝)(9)

北周世系表

北周,由西魏脱胎而来,宇文氏不仅完成了让由弱变强,压制北齐的目标,而且还在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泰三子)的时代,彻底灭亡了北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北周的皇帝们过得意气风发。

北朝的历史演变(北朝五代三十帝)(10)

虽然,在禅代问题上,元氏皇族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然而宇文家却出现了一个历史上的著名的“皇帝终结者”-宇文护。

宇文泰死的时候,诸子年幼,便将政事托付给侄子宇文护。556年,宇文护改国号为周,立宇文泰长子宇文觉为帝,杀西魏皇帝拓跋廓(元廓)。然后,宇文护杀顺手了,数年之内,宇文护又杀孝闵帝宇文毓、明帝宇文毓。

即位的宇文泰四子宇文邕终于杀了宇文护,坐稳了自己的皇位,却在灭北齐后不久就病死。北周武帝英明神武,但却是宇文家几乎唯一有存在感的皇帝。

宇文邕之子宇文赟,在位年限不长,却是折腾的不少。先是立了5个皇后,然后又把自己升级为太上皇。580年,还不满22岁,做了不到3年皇帝(算上太上皇时期)的宇文赟就死于声色犬马之中。

当然,与他儿子比起来,宇文赟还属于幸运的。因为他儿子宇文衍被外祖父杨坚篡位,第二年就死的不明不白。

所以,北周除了宇文邕父子,也全都死于非命。

然后?然后北朝就没有了,时间来到了著名的隋唐盛世。


北朝世系表就是如此了。

北朝从386年北魏建立算起的话,到580年差不多200年的时间。这200年间北朝总共有约31位皇帝,却有20人死于非命,非正常死亡率占到了60%。如果单算拓跋(元)魏的话,19位皇帝中有高达14人死于非命,非正常死亡率高达73%。

这个孕育了隋唐盛世的时代,用皇帝们的鲜血,创造了一个血腥的奇迹。

古人云,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拓跋氏的祖先们要是看到了,不知道会不会感叹一句“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君!”

北朝的历史演变(北朝五代三十帝)(11)

本文为子彧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侵权必究。图片为子彧制作,引用请注明出处。

悦读文史,我是子彧,期待你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