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大地与我国中央政权的行政关系虽始自秦汉时期,但直至南北朝之前、这片大地上依旧只有“西广信、东番禺”与中央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这两个地区也成为了今日“粤文化”(广府文化)的共同发源地,代表地域便是梧州和广州。

南宋为什么投海 为何说北燕浮海投宋(1)

南朝宋时期的“浮海投宋”

除此两地以外,当时中央汉人政权力所不逮的大片地域(广西大部及广东的粤西、粤北地区)广布俚人,而俚人中身份低贱的奴隶群体便是“僚”,中原地区常以“俚僚”统称这个群体、仅传统的珠三角核心地域较早受到了“王化”,成为了中央政权能实际掌控的地方。

史载称,公元436年、北燕被北魏拓跋氏侵灭,北燕末帝冯弘遣子冯业“浮海投宋”。相关历史记录不很详尽、对此有兴趣的人可找来刘德华、钟镇涛的电影《战神传说》看看,电影基于南渡前的北燕往事改编,里面钟镇涛饰演的“燕十三”可看作是北燕冯氏。

南宋为什么投海 为何说北燕浮海投宋(2)

“燕十三”与冯弘政权的倾覆

那么,为何我要说冯业“浮海投宋”后、真正开启了岭南地区汉化(王化)的整体进程呢?这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话题、当然也仅是局限于“探讨”而已,毕竟我非历史学者、目前也没形成确切的相关定论。

南宋为什么投海 为何说北燕浮海投宋(3)

宋文帝敕封冯业为怀化侯,居新会为守牧

话说冯业投宋之后,宋文帝刘义隆有意进一步加强岭南地区的统治,于是将珠三角西南端的边缘之地“平夷县”(三国时孙吴所设)封给了冯业、并更名“新会郡”,这就是“新会”的得名之始,同时让冯氏统领新会郡以西的罗州(即化州)、兼任刺史(史载:封怀化侯,授罗州刺史,居新会为世袭守牧)。

冯氏南渡时只带了三百人,这些人当中有汉人也有拓跋氏鲜卑人,毕竟当时的北魏冯太后就是北燕的、存在诸多瓜葛在所难免。这三百人“混入”新会后,作为统治者和豪族的他们自然对当地文化及语言产生了强大的影响,新会原先使用的“南海郡粤语”由此产生了变化、带上了不少中原口音,“四邑方言”的诞生与之不无深远关系。

南宋为什么投海 为何说北燕浮海投宋(4)

北燕南渡与“新会”千年历史的开端

可新会仅是珠三角一隅之地、西部的广袤地区则为俚僚势力范围,如何加强那些地域的“王化”呢?后任罗州刺史的冯融(冯业之子)便想到了联姻之策、让儿子冯宝跟俚族首领冼氏联姻;为了方便管理、他干脆让儿子从新会郡“入籍”到冼氏所在地的高凉郡,此后的历史记录里、冯宝便成了“高州人”,不过岭南冯姓至今还公认“新会”为始祖发源地。

其后的历史就为很多人所熟悉了:俚僚各族人民在冼夫人和冯宝的带领下加强汉化、使岭南地区兵不血刃地从南朝过渡到隋朝,同时保证了中央政权的有力统治;其后,冯宝的孙子冯盎也继承遗志、让岭南顺利过渡到了唐朝,数百年间都不存在什么“征南”等生灵涂炭的大规模战争。

南宋为什么投海 为何说北燕浮海投宋(5)

岭南独有的“冼夫人文化”

比较讽刺的是、作为中央政权最早掌控的“番禺”等地倒曾多次出现过叛乱,最后都由冯冼家族平息了。我们参看有关历史记录时、宋文帝刘义隆可算作是始作俑者,其后的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隋朝的晋王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等都可算是当中有力的“汉化推进者”。

虽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但“俚和僚”始终属不同阶层的群体,土地争夺、信仰冲突等矛盾还是存在的。唐贞观年间、冯盎就奉唐太宗之命平过“罗窦诸洞”的作乱(“七箭”就威震僚人、使万民降服,相关记录见《唐书·冯盎列传》);到唐永徽年间、僚人被迫集体败入周边山区成为“黎僚、瑶僚、瑶僮”(后来海南黎族、广西及粤北一带瑶族的前身),至此、岭南地区的“王化”进程才终告大成。

南宋为什么投海 为何说北燕浮海投宋(6)

平乱也是冯氏汉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过程

上面说的“诸洞”其实就是“洞僚”、僚人跟俚人的地位始终不平等,这才是战乱之源。其中,俚人豪族一直由冯冼势力为代表,僚人豪族则以泷州陈氏豪族为代表、以两广之间的云开山脉分隔,形成了“罗州、窦州、泷州”不同势力范围。

《元和姓纂》里的“高州冯氏”词条载:窦州刺史合浦公冯士翙代为酋领,窦州(即信宜)成了冯氏和陈氏的势力叠合范围,历史结果当然是以陈氏败北告终、冯氏这才成为了左右岭南数百年汉化进程的决定性力量,可算是“中原开花岭南香”的一个代表性宗族,而这一切开端均始于北燕的“浮海投宋”。

南宋为什么投海 为何说北燕浮海投宋(7)

现存的“黎族、瑶族、侗族、壮族”均与该段历史相关

如今广西及粤西地域多有“那某、罗某、多某…”地名(《广东新语》:自阳春至高、雷、廉、琼,地名多曰那某、罗某),这便是昔日“王化进程”中带来的残余影响,当中的诸多壮民、侗民在俚人的同化过程中一起演变为了汉族,是以如今各“那某、罗某”地域已没有多少壮侗文化的痕迹、仅保留了部分习俗,这也是粤西地区与珠三角“民俗迥异”的原因之一。

当代台山作为从前“新会郡”的一部分,也在冯氏的筹谋之下(尤其是冯氏主政的隋唐“冈州”时期)融合了大量壮侗移民,如今的台山、恩平、阳江等地尚余许多以“那某”为名的村庄,正是那段融合过程的历史见证(那金、那扶、那龙、那章、那琴、那陵、那马……),如果冯氏需要推行相关迁徙政策、首先得从自己的世袭封地开始呀!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本号将坚持文章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文化史论内容;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