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条爆炸性的消息立即传遍了世界,仅仅两天之后,美国政府就命令驻日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同时派遣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巡逻。

对此,毛泽东有些生气,原本的“攻台计划”只能被迫推迟,开始重新思考新中国的军事战略计划,并于6月28日,他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国和世界人民团结起来,阻止美帝国主义的挑衅和侵略。”

毛泽东心目中的三位主帅人选(毛泽东心目中的三位主帅人选)(1)

毛主席与彭德怀

随着朝鲜局势日趋严峻,毛泽东决定先把战略方向由东南转向东北,命令组建东北边防军,以备不时之需。毕竟战争就在邻国发生,也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一来要保卫国家领土和人民安全,二来要做好“以防万一,未雨绸缪”的准备。

7月6日深夜,毛泽东亲笔拟写一份电报,大致内容是“现有重要任务,委托粟裕同志执行,请速于7月16日前将当前事务处理完毕,来时可带秘书和参谋人员数人·····” 同时任命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

此时,粟裕正积极备战,统帅野战部队共约六十五万人,随时准备攻台。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知道中央军委以及毛主席有重要作战指示,准备前往北京听候调遣。

谁知,三天过后,粟裕因为劳累过度,旧病复发,身体状况极差,无奈之下,他只得向中央申请去青岛修养,并报告了目前自己的身体情况。

7月10号,毛泽东接到粟裕的电报后,以中央军委名义回复称:“已知悉,同意粟裕同志去青岛或者来京休养,请于8月上旬来电报告身体情况,如病重则继续在休养·····”,

那么,当时开国将帅众多,毛泽东为什么如此欣赏粟裕军事才干呢?亲自点将要他担任抗美援朝的前期准备工作呢?

其实,粟裕在土地革命时期,战绩并不算出色,连红星奖章都没有获得,比较出名的也只是在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率部消灭了国民党第四十八师,活捉了师长张辉瓒,但随着战斗经验的不断积累,粟裕开始展露出色的军事才能。

1944年在抗日时期的苏北“车桥战役”,率部一举歼灭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伪军500余人,其战果相当于著名的“平型关大捷”,毛泽东收到捷报后,就预言说“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但是,毛泽东更为看重的,还是粟裕身上那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胆略和魄力。

毛泽东心目中的三位主帅人选(毛泽东心目中的三位主帅人选)(2)

粟裕

1946年,解放战争期间,中央为了扩大战果,毛泽东要粟裕兵出淮南,但经过反复思考,粟裕多次回电称,现在适合打好内线,咱们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最终把毛泽东说服。

当然,最后的事实也不出粟裕所料,率部打出了一个“七战七捷”,在解放战争初期就取得了重大胜利。

1948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部队挺近大别山,遭遇了大量国民党部队围截阻击,毛泽东要粟裕率部队渡过长江打游击战,其目的是为了牵制敌军主力,分散敌军的注意力。

但粟裕用了整整三十天的时间进行谋划,认为此时长江以北更有利于解放军作战,况且国民党主力部队未必会被他所牵制,于是,粟裕大胆向中央军委陈词,先把北方国军部队予以歼灭更为有利,一旦战略成功,从此北方再无大规模战事。

结果,粟裕组织指挥的豫东战役,让中央战局开始逆转,济南战役之后,整个山东彻底解放,随后的淮海战役,让华东中原国民党的正规部队损失殆尽。这时,解放军再也不用“小打小闹”了,直接就是“百万雄狮”南下渡江,让蒋介石再也无心恋战。

毛泽东心目中的三位主帅人选(毛泽东心目中的三位主帅人选)(3)

毛主席

整个解放战争打下来,粟裕指挥的华中野战军,直接歼灭国民党部队达248万余人,对此,刘伯承坦言:“粟裕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中国的战略家!”

毛泽东也赞赏不已,一次在西柏坡召开会议间隙,两个湖南老乡吃着辣椒闲聊时,提起一年前的孟良崮战役,毛泽东笑着对粟裕说:“你和陈毅就那样把国民党七十四师“生吐活剥”喽,在中国有两个人完全没想到,你知道是谁吗?”

粟裕想了想,回答说:“蒋介石吗?”毛泽东点了点头。

“陈诚?”“何应钦?”粟裕接连猜了两个,但是毛泽东都摇了摇头。

“难道是白崇禧?”,实在是不好猜,粟裕开始疑惑了。

毛泽东还是摇头,笑着说:“他就有些不足挂齿了,哈哈····”,随后用手指了指自己。

这段故事有点“煮酒论英雄”的意思,但在解放战争初期,可以用“小米加步枪”直接干翻“飞机加大炮”,也确实超出了毛泽东的意料之外。

因此,毛主席这次把粟裕作为抗美援朝指挥作战的第一人选也合乎情理,却不料粟裕旧伤复发,经常头痛头晕,此时身体还患有高血压、肠胃病等顽症。但毛泽东仍对他极为倚重,不惜推迟时间也要等他康复。

当然,粟裕心里也想出任,由于一直担任副职,这次中央军委和毛主席都对自己信任有加,面对这难得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自然不想错过,可惜天不遂人愿,身体出了毛病,这让他有些又急又气,病情反而更重了。

到了8月1号,粟裕连正常工作都有些困难,身体一直未见好转,恰好罗瑞卿同志前来探望,不得不委托他带信给毛泽东,详细讲述了目前自己的病情,以及医生“短期不能治愈”的诊断意见,再次请求给予更长的修养时间。

8月8日,毛泽东收到了粟裕的信后,回信说病情严重,甚为挂念,并同意粟裕请求,批准只给予较长时间修养,此后也开始考虑抗美援朝主帅的第二位人选。

值得一提到是,粟裕确实是“钢铁般的战士”,1984年溘然长逝时,大家才知道他其实在战争年代身体多次负伤,脑袋里一直残留着两块炮弹碎片,日夜不停折磨他的神经系统,实在令人敬佩!

毛泽东心目中的三位主帅人选(毛泽东心目中的三位主帅人选)(4)

1950年9月15日,朝鲜战争形势急转直下,美军开始仁川港登陆,全线进抵三八线,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遭到重大损失。

9月30日,周恩来发表重要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不会容忍外国侵略,也不会听任邻国被帝国主义肆意侵略!”对此,美军主帅麦克阿瑟不置可否,认定中国不会出兵对抗。

不仅如此,就连中共中央领导内部对于出兵条件都极为谨慎,顾虑重重,大多数人都持反对意见,毕竟当时新中国立足未稳,对朝鲜有些爱莫能助。

尤其是林彪反对最为激烈,认为此时国内战争刚结束,与美国军事装备上也存在着巨大差距,如果贸然出兵,只会引火烧身,况且为了拯救区区一个几百万人口的朝鲜,却要打烂近五亿人口的中国,实在划不来。

就算一定出兵,也应该“出而不战”,屯兵于东北边境线,能不打就不打,这才是上策。大家都知道林彪素来用兵谨慎,讲得也有道理,都比较支持他的看法。

毛泽东讲求军事民主,自然也听得进意见,对于出兵不利的因素也有考虑,但还是长叹了一口气说:“你们讲得都没错,可是毕竟人家有困难,我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敌人把朝鲜给灭了,唇亡齿寒嘛,怎能见死不救呢?”

毛泽东心目中的三位主帅人选(毛泽东心目中的三位主帅人选)(5)

一连几天,中共中央多次举行政治局会议,对于出兵和挂帅的问题反复讨论,却一直悬而未决,毛泽东有意让林彪前往朝鲜指挥作战,而且抽调的第13兵团等其他部队组成的东北边防军,原本就是他所率部下,部队实际情况也非常熟悉。

但林彪称自己身体有病,目前正在治疗阶段,不适合担任。毛泽东对林彪的身体状况也非常了解,知道他不是有意推脱。因为早在1950年3月份,林彪率部南下作战,就因为劳累过度,神经极度衰落,并且伴随严重失眠,头痛腰痛,怕冷怕水,那时就经中央批准开始回到北京治病,由于当时国内医疗条件有限,已多次申请赴苏联治疗,但是明白人都知道,林彪是不想打朝鲜战争,也不敢领军上战场与美国人正面交锋。

据时任总参作战部参谋的王亚志回忆,在当时的中共将领中,能指挥诸多兵团协同作战的有6人,也就是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粟裕和陈赓。但当时林彪、粟裕和徐向前都有病在身,刘伯承已经内定主持筹办陆军大学,陈赓奉命去越南协助胡志明作战。

因此,当时剩下能够挂帅出征的只有彭德怀了。

当毛泽东在会议上说:“出兵援朝已是迫在眉睫,再也不能议而不决了,我认为彭老总还是比较适合的。”朱德也立即表示赞同,脱口而出:“对,老彭确实靠得住!”于是,大家一致同意彭德怀出任志愿军司令员。

1950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正举行一周年国庆盛典,礼炮齐鸣、锣鼓喧天,与鲜花交织成一片祥和景象。朝鲜外相朴宪永却给毛泽东带来了一份意外“礼物”,那就是金日成的亲笔信。大致内容如下:

“毛泽东同志······敌人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我们自己力量难以应付此危机,请求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动援助作战。”

毛泽东眉头紧锁,不由自主长叹一声,等到天安门广场狂欢人群散去,立即在中南海颐年堂会议厅召集大家讨论对策。

毛泽东心目中的三位主帅人选(毛泽东心目中的三位主帅人选)(6)

他的态度也很明确:这事要管,如果任由美国侵略者在东方肆意横行霸道,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将造成极大阻碍,但是风险很大,究竟有多大,现在大家一起讨论。最终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大多数同志终于同意了毛泽东意见,就是出兵朝鲜。

10月4日,一架专机把正在西北搞经济建设的彭德怀接到了北京,刚下飞机就风尘仆仆直接赶往中南海颐年堂,此时一场气氛热烈又紧张的政治局会议正在召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主要领导人都在座。

彭德怀一进门,毛泽东就起身上前与他握手,并说道:“来的正好,美军已越过三八线,正讨论我国准备出兵援朝的问题,请你也准备谈谈你的看法。”

这有些让彭德怀有些不知所措,他正在思考的是大西北经济建设的问题,对于军事会议完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因此一直坐在旁边听大家的发言,当天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第二天上午,邓小平专程赴彭德怀下榻处,两人交谈了一个多小时,专门讨论朝鲜的问题。随后又接他到中南海去与毛泽东商议。

两人简单寒暄后,毛泽东开门见山,对彭德怀说:“我找你来,别的不谈,就谈朝鲜局势。”

彭德怀也不隐瞒自己观点,直言不讳说:“我昨晚也想了一晚上,相信大家对于当前局势利弊的方方面面都议论过了,从本国建设前途着想,如果任由美帝国主义侵略,将来在我国身旁虎视眈眈,也会找借口要挟我们,所以我赞成出兵。”

毛泽东听了,颇为兴奋:“你说要出兵,去朝鲜指挥作战谁比较合适呢?”

彭德怀有些疑惑,反问道:“我听说中央不是已经决定派林彪同志去吗?”

毛泽东谈了谈林彪的身体情况后,对彭德怀说:“我和恩来,朱老总等同志也商量过,觉得这副担子还得你来挑,你的身体怎么样?”

彭德怀听完后,会心一笑:“我服从中央的决定!我还不服老。”

毛泽东心目中的三位主帅人选(毛泽东心目中的三位主帅人选)(7)

抗美援朝

到了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开会,争论仍然有些激烈,毛泽东让彭德怀在大家面前说说自己的看法。

彭德怀站了起来,掷地有声地说道:“我个人赞同毛泽东同志出兵援朝的主张,打烂了,最多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但是如果让美国占领了朝鲜半岛,将来的问题会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

会议临近结束时,毛泽东最后作了总结:“我们国内确实还存在许多困难,这是事实,有些同志的担心也很有道理,但现在美帝国主义逼着我们打这一仗,所以也不能退缩犹豫,我提议由彭德怀同志率兵入朝作战。”

彭德怀随即表示:“我还是那句话,服从中央决定。”就这样,彭德怀放下正筹划建设祖国大西北的任务,再一次踏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10月8日毛泽东颁发命令,原来的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向朝鲜境内出发,协同朝鲜的同志一起同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同时正式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此次彭德怀可谓是“仓促上阵”,仅仅准备了十几天,就于10月19日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并且于25日就正式拉开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当然,毛泽东早有准备,在7月份就派遣了高岗在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让志愿军不至于没有任何战斗准备,经过长达7个多月的军事较量,美国开始意识到,将主要力量长期陷于朝鲜战场极为不利,于是开始与中朝两方面进行停战谈判。

毛泽东心目中的三位主帅人选(毛泽东心目中的三位主帅人选)(8)

1951年7月以后,朝鲜战场就一直打打停停,双方边谈边打,但是再也没有发生前五次那样大规模的战役,1952年3月,彭德怀也因身体原因,开始回国治疗,由陈赓接替主持志愿军总部工作。

彭德怀病愈后,考虑到朝鲜战场相对稳定,不需要剧烈的大兵团运动作战,就一直留在北京。再次前往朝鲜,已不是指挥作战,而是代表中朝与美军签署停战协定。

周恩来后来回忆说,当时毛泽东同志也对他提过自己的底线问题,当我们发表了政府声明,警告美国不要越过三八线,不要逼近鸭绿江,否则,中国决不能置之不理,但是美国不听,我们甚至还通过印度向美国提出过,但美国人太嚣张了,一直逼我们到墙角,我们才进行抗美援朝的。

毛泽东心目中的三位主帅人选(毛泽东心目中的三位主帅人选)(9)

“他们太不了解毛泽东同志,他这个人一旦下定决心,就会用钢铁般的意志去行动。所以,当美军一过三八线,我就知道不打不行了。”彭德怀后来回顾时说。

就当时国内实际情况而言,做决策当然是艰难的,尤其如此重大的决策,但历史早已证明了抗美援朝胜利的伟大意义,不仅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不畏强暴、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彻底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绩,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同时也为新中国的发展创造了长久的和平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