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申明,所谓金义仅指原金义都市新区年代的金义,并不包括2020年金义新区成立以后的金义范围。因为有些现象还是比较有趣,就准备开一篇,也算是对这种现象的记录。

金义都市区现状,金义新区东城这地方的人(1)

最初的金义更多是指孝顺、傅村这边的人,后来随着金义都市新区的发展,慢慢开始引入了来自义乌的购房居住者,创业者和求学者,再后来就有了大量的外地人来这边的工厂打工。当然孝顺傅村在金义都市新区建立之初就是有基础的,原有的实力也在,工业更是没话说,也有外地打工者,只是远没有今天这么多。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学习中,你会发现在金义这地方,主要三种情况:

其一,原住民,就是隶属于金华金东区的人,也就是老金东人,比如傅村和孝顺,这是金义最大的人口部分,这部分在生活,消费和办事的时候,喜欢跑金华。对于义乌,知道,了解,佩服,羡慕谈不上,毕竟生活了很多年的地方,都会觉得自己家乡好。

我有一次跟一个傅村人去义乌办事,在车上闲聊,他说,义乌这地方确实很强悍,有些找不到的东西,无论是商业机会还是生意,也就只有义乌这个地方能找到,效率也高。我说,那你平时不来义乌吗?他说,没有,我读书上学工作,都是在金华的,两年前回到金义这里创业,机会也多起来了。

后来我连续跟很多原住民闲扯,就会发现,原住民还是喜欢金华一些,可能这就是一种习惯使然。

金义都市区现状,金义新区东城这地方的人(2)

其二,从义乌来的外地人还有大量来自永康的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来金义定居的。这部分倘若有事,更多是向义乌方向跑或者永康跑,因为熟悉,也因为亲切,走什么路开哪条街,不用导航也能找得到。在消费方面也倾向于去义乌消费去永康。这部分人也没那么复杂,哪里好哪里方便就去哪里,之所以很少选择去金华,也的确是因为路不熟,我每次一想到要去金华办事,就感觉头大,一来车不好停,二来确实也是需要导航帮忙,没个导航都不敢去金华市区,生怕跑错地方了。当然,如果是看病之类的,也更倾向于金华这边的医院。

随着在金义的居住时间越长,也就慢慢地去义乌永康少了,能在金义办完的事情就很少跑去义乌,时间上算起来也不划算,虽然现在开通了轻轨,但说实话,轻轨都是大站模式,就是下了车,要去到你想去的地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其三,暂时在金义打工创业的,这部分人也很多,分散在各个厂里,我发现最多的就是云南人和贵州人,老乡很多,也算是个云贵的聚集地。如果是周末晚上乘凉,都能在金满湖公园里从他们的口音里面判断出来。当然,在金义也不完全是云南人和贵州人,还有四川人,江西人,他们的到来,也极大了丰富金义的文化,我不是说简单的娱乐,而是内心深处的文化碰撞。

金义都市区现状,金义新区东城这地方的人(3)

一个地方的发展需要很多很多人,尤其是需要更多的外地人,外地人的到来,不仅仅是来这里赚到钱,他们所赚到的钱还有一部分留在了当地,他们生活,工作,勤奋,吃苦,把一片黄土地建成了一座城市,为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城市大了,你会发现他们也老了,就像我当年所就读的大学,我考上那所大学之后,就有村里人跟我父亲说,那大学他曾有建设,就在工地上做民工,没想到一晃多年,那所曾经建设过的大学,我是就读者。

“金义”这个叫法一向被擅打地图炮的键盘侠所诟病,总觉得占了谁的便宜。但时间长了,我就发现,其实那些在网上打地图炮的键盘侠有绝大部分还真不是原住民,比如义乌和金东的本地人,这也是一种习惯,各自发展各自安好,至于叫什么真没那么重要。而且键盘侠往往还是那种认知程度相对较低的人,每天坐在井里怼天怼地对空气,一言不合就开怼,面对键盘侠,你也能只能说一句:“对,你说的都对”。我认识和熟悉的义乌人和金华人没觉得金义的叫法有什么样的问题。而且,自有了金义之后,沿着金华周边有了金兰新城,金武新城,这些新城的建立本来就是服务于金义都市区的发展战略的,是抱团发展的战术下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