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学大寨的样子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1)

提‬到‬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凡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过来‬人‬,只要‬不是带有‬心理‬偏见‬,都‬有‬一种‬感觉‬,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六‬七十年代,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就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工业‬战线‬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比‬、学‬、赶‬、帮‬、超‬的‬群众运动,都‬决心‬为‬社会‬主义建设加砖添瓦‬。农业‬战线‬千军万马‬奋战‬在‬生产‬劳动‬第一线‬,开‬梯田‬,修‬水利,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虽然‬只有十几‬年时间,却‬给‬那个‬年代烙下‬了深刻‬的烙印‬。大庆‬精神‬、大寨‬精神‬已‬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历史‬记忆‬。现在‬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回顾‬一下它们‬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曾经‬发挥‬的历史‬作用。

一‬、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历史‬背景‬

从中国近代历史来看,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多年里,外国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和国内发生的 内部战争共达几百次。在这一百多年里,被迫与55个国家签订了1141项不平等条约。经过了上百年的半殖民压迫和几十年的战争,工业和基础设施几乎为零。文盲率为80%,科技处于19世纪中叶的水平,而且大陆的财富又被国民党洗劫一空,将价值100亿美元的黄金全部运往台湾,留下的是一个天文数字的通货膨胀。

新中国的经济史以一个小小的工业生产基地为发端,这个工业生产基地比比利时的还要小,当时中国工业的人均产量不及比利时的工业产量的1/15。

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的铁农耕时代,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即使新中国刚起步的经济基础这样差,但是,新中国刚建立,又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的严密封锁。同时,1950年美国又发起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直接烧到了鸭绿江边,为了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在那样极度艰难的情况下,毛主席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地做出果断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国内被推翻的敌对阶级,叛徒特务,国民党政府留在大陆的政治土匪,伪军汉奸以及反动会道门头子等,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对新中国进行疯狂的破坏活动。

就是在这种内外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毛主席采取了“一边倒”的战略,同苏联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并在工业建设上得到了苏联的援助。但是到了1959年,中国又遇上严重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正在这样的困难时期,苏联又和中国翻了脸,撤回了援助的专家,撕毁了所有援建项目的合同和图纸,并逼迫中国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以来所欠苏联的全部债务。新中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工业化建设,从1950年到1960年间,每年要净出口粮食230万吨左右,换取外汇,用来进口钢材、机械设备,包括飞机、轮船、火车、发电设备、化纤设备、石油等工业产品。新中国的建设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负重前行的。

为了战胜各种困难,毛主席根据长期革命战争实践的经验,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也采取人民经济的思想来指导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人民经济思想体现的是人的因素第一的思想,体现的是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经济思想,在艰苦环境下,体现的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

毛主席号召“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就是人民经济思想的重大举措。

农业学大寨的样子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2)

二‬、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内涵‬

新中国发展经济条件十分困难,毛主席意识到工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工业方面石油工业对国民经济尤为重要。

1952年,毛主席亲自发布命令,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19军57师为石油工程第一师,支援石油工业建设。随后,毛主席又对地质部长李四光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我国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里,也把勘察石油资源,发展石油工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毛主席不仅关注石油工业的起步,还亲自对石油的生成、储油构造,如何找油,石油炼制等作了详细了解,由此,中国石油工业在勘探突破后的1960年,在东北松辽盆地上,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大会战中诞生了以后闻名天下的大庆企业。

大庆的工人和科技人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全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一流水平的辉煌业绩。1949年全国石油产量仅12万吨,大庆投产三年累计就达到了1000多万吨,并且自主地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管理体系。

大庆的成功主要在于:

一是以“两论”起家,即用《矛盾论》和《实践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

二是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领导,集中智慧的各种优势。

三是发扬了人民解放军敢于战斗的优良作风,产生了像王进喜那样的工人阶级优秀的铁人队伍。

四是干群同甘共苦,团结奋战。

大庆精神适合于各行各业,不仅在工业部门适用,在交通、财贸、文教各部门,在党、政、军、群众团体的各级机关也都适用。所以,毛主席号召“工业学大庆”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农业学大寨”是毛主席为全国农业战线树立的一面旗帜。1964年毛主席提出“农业学大寨”也不是偶然的。从当时全国的形势看,1958年的人民公社和大跃进运动中出现了浮夸风、“共产风”的错误,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的废止合同,撤走专家,我国农业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遭遇严重挫折。毛主席非常重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但国家当时又不能以更多的力量支持农业。

正在这个时候,毛主席了解到山西昔阳县大寨大队以自力更生的精神,将“七沟八梁一面坡”的穷山沟改造成为“层层梯田米粮川”的事迹。一贯认为自力更生是立国之本的毛主席,很自然地认为大寨的事迹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符合党的优良传统,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巨大力量。因此,毛主席决定在全国提倡大寨精神。

什么是大寨精神,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寨精神概括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大寨精神的内涵体现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等多个方面。大寨精神也是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

三‬、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产生‬的影响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在六七十年代成为当时时代的两大闪光的时代特征。工业学大庆,普及“大庆式企业”,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长达18年的工业学大庆运动,为新中国创造了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大庆精神。《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这样评价:“大庆‬油田的开发不仅‬为‬中国‬经济‬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为‬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奋发图强‬建设‬祖国‬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激励‬,留下‬的一份‬精神‬财富‬。”

农业学大寨,在全国农村广大农民以大寨精神为榜样,以“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雄心壮志战天斗地,在水利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造了“红旗渠”这样惊人的世界奇迹。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现在虽然已成为历史,但是,它们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奋战‬”这些中华文化传统精华在大庆、大寨精神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传统文化精华,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将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农业学大寨的样子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