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从小就诵读,就算是在现实中,那一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使用率也很高。但没想到读了这么多年,现在才发现这句话还有两副面孔。

人教社回应,这句话从始至终只有“是人”,没有“斯人”。然而看大部分网友的讨论,大家读到的好像还是“斯人”比较多。

有网站做了调查,认为是“斯人”版的高达94%。老实说,我印象中感觉也是“斯人”,但是种种证据表明,孟子这句话的真正版本就是“是人”。

来自2088年未来人的预言(是曼德拉效应还是缸中之脑)(1)

当然,这事也挺简单,无非就是两种版本都使用过。一些读物、杂志各有使用过,另外也确实还有影视作品的影响。

总之,这事就这么简单,两种版本都出现过,以至于让大家的记忆出现了混乱。而且这俩意思都是“这人”“此人”的意思,诚如专家所说,没必要过度纠结。

来自2088年未来人的预言(是曼德拉效应还是缸中之脑)(2)

这件事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的记忆被篡改了这个说法,这种感觉是常常有的。某件人们脑海里深信不疑的事情,时隔多年偶然翻出来后,突然发现和现实对不上了,为此让人大感疑惑:我的记忆到底怎么了?

而且有时候这种现象还不是只发生在一个人两个人身上,而是很大一群人。

比如《爱我中华》的歌词,之前就有人争论过,到底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还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来自2088年未来人的预言(是曼德拉效应还是缸中之脑)(3)

来自2088年未来人的预言(是曼德拉效应还是缸中之脑)(4)

现在听到的基本都是‘星座’,且有人认为歌词只有一个版本,‘民族’版是不存在的。

但是很多人都表示,以前听到的明明就是‘民族’。

解释的说法包括但不限于:其实有两种版本;歌词被篡改了,而且改得很彻底;大家记错了,并且有误传;曼德拉效应。

看到一个比较令人信服的解释是:广为流传的是标语‘民族’版,80年代老歌直接引用这句标语,后来90年代歌曲《爱我中华》将其改成‘星座’。由于这两个版本都很有名,所以有些文章、杂志上使用没有统一,于是就出现了群众记忆混乱的情况。

这个歌词案例,被列为是一个典型的曼德拉效应。所谓的曼德拉效应,就是指大众在某件事情上的集体记忆与现实不符。

来自2088年未来人的预言(是曼德拉效应还是缸中之脑)(5)

外国也有这样的例子,曼德拉是南非总统,群众都以为他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去世了,实际上人家直到2013年才去世。

这个例子国内也有,比如香港演员午马和肥猫。很多人的记忆都是很早就看到关于他们去世的消息了。像在演员表里看见名字被加了个框,或在电视里看到报道的新闻。

后来才发现午马是2014年去世的,而肥猫郑则仕仍健在,这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

来自2088年未来人的预言(是曼德拉效应还是缸中之脑)(6)

来自2088年未来人的预言(是曼德拉效应还是缸中之脑)(7)

由此出现了各种说法和猜测。有人说,这是记忆偏差的曼德拉现象,也有人说什么平行世界,还有人想到了缸中之脑的理论。

缸中之脑”是个很有意思的假想,由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这个假想可是很多科幻电影的取材来源呢。

普特南的“缸中之脑”实验,是假设某人的脑袋被一些疯子科学家取了下来,将之与身体分离,放在一个足以维持脑存活的缸中,再将它的神经末梢和超级计算机连接。

来自2088年未来人的预言(是曼德拉效应还是缸中之脑)(8)

这台计算机很厉害,能将所有的信息传送至大脑,包括身体的活动、感觉以及日常经历,让大脑觉得依然处于真实的世界中。

比如你现在看的这一段文字,其实是超级计算机为你输入的代码,它让你感觉自己正在阅读。

在普特南看来,实验条件理想的情况下,缸中人是无法区分自己的脑是颅中脑还是缸中脑的。

大脑能意识到自己只剩下了一个大脑吗?它能意识到自己感受到的那些现实都是虚拟出来的吗?

来自2088年未来人的预言(是曼德拉效应还是缸中之脑)(9)

这个假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挺细思极恐的,人的一切意识感受全由计算机操控?那会不会存在计算机出现某种差错,导致了不同人的记忆不同呢?

这就是有些人认为之所以出现记忆偏差的原因,也就是为缸中之脑设置记忆的服务器出现误差了。

当然,每个觉得自己是活生生人类的人,都不会这样认为。其实这也只是一种脑洞大开的假想而已。

更脑洞大开的还有其实这是平行世界的混合,如2012年确实世界末日了,两个世界各失去了一半人口,但又巧妙地合二为一,于是人口不变,但有很多人的记忆微妙地出现了偏差。

来自2088年未来人的预言(是曼德拉效应还是缸中之脑)(10)

当然,如果觉得这些理论过于科幻,都是胡扯,那也很简单。事实无非是记忆偏差,孟子的话是版本没有统一,歌词是流传途径的原因,而名人的去世则是新闻媒介的影响。

说起来,媒体新闻的传播影响度确实是很大的,有些谣言传着传着就成真的了,而且媒体的使用者依旧是人,不能保证人不会出错。

此外,人的记忆有时候并不可靠,群体的也一样。互联网时代,很多时候人的记忆在无形中被影响、误导了也不奇怪,某些错误的信息会被大脑接收,形成自我暗示,最后逐渐产生认同、确定。

老实说,个人或群体的记忆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牢靠,被误导的记忆偏差现象也是比比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