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一个出生草莽的皇帝,做过秦王朝的泗水亭长,大小就是个村干部。秦朝末年,严刑峻法,乡村管理基本黑社会化,村长基本上就是充当政府打手的角色,能当村干部的,大约也不是什么好人,刘邦发迹前其实就是个混混。

姜太公钓鱼只钓王侯将相(大风起兮云飞扬)(1)

刘邦的家庭来自社会最底层,没社会地位,文化上也不行。从他父亲的名字就能看出,国人是很讲究名字的,但是,正史记载的他的父亲被称为刘太公,母亲被称为刘媪。

这哪里是什么大号,都不是名字。

“太公”、“媪”分别是对男性及女性老人的尊称,用今天的话说,刘邦的父亲名字叫就是刘大叔、刘大婶,你相信这是他们的本名吗?

刘邦家出身微贱,太公等人要不就是没有正式的名字,再不然就是大概取了“刘狗剩”、“王钢蛋”这样“刚烈”的名字,不好意思记下来而没有流传罢了。

至于后世史书上正儿八经的说,刘邦的父亲本名叫刘执嘉,都不是出于正史。也有文献称其妻刘媪本名为“王含始”,其父名刘仁,都未必可尽信。这些名字应该是刘邦当皇帝以后,摇尾的文宣系统拍马屁的妙笔生花。

姜太公钓鱼只钓王侯将相(大风起兮云飞扬)(2)

一件事可以侧面坐实刘邦他们家没什么文化,刘太公给他的四个儿子取名,分别是刘伯、刘仲、刘季、刘交,而伯、仲、季只是排行,可能如同“太公”、“媪”只是一种称谓而已。刘伯、刘仲、刘季说白了,就是刘老大、刘老二、刘老三(或老四)的意思,痛快吧。

也就是说,威武的高祖大帝刘邦其实本来叫刘老三,这怎么行,英雄不问出处,流氓不看岁数,这时候的刘老三早已不是到处蹭吃蹭喝,遭人白眼的村干部了,刘老三这么没逼格的大号怎么配得上高贵的皇帝。

文宣系统翻字典啊,“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当了皇帝,天下这么大,都是皇上的帝国啊,所以重新来过,大号刘邦。

姜太公钓鱼只钓王侯将相(大风起兮云飞扬)(3)

刘邦干的最丢脸的事,就是项羽把他爹刘太公和老婆吕雉抓了,威胁要把他俩煮了,刘邦竟然好整以暇,轻松应对:

项哥哥,我和作为同朝为臣,一块接受了怀王的命令,曾经‘相约结为兄弟’,这样说来,我的老子也就是你的老子嘛,嗯,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的老子,那就煮烂点,多放点孜然,然后你能分给我一杯肉汤。

有贵族情结,干的是杀人越货勾当的的项羽,还迂腐的爱惜羽毛,当场懵逼,自然不是能忍够狠的青皮无赖刘邦的对手。

只是刘大叔听到儿子这么轻松的要喝自己的肉汤,不知道作何感想。

真是没有前后眼,其实,刘大叔从小就对这个刘老三感到厌烦。年轻时的刘邦不读书,不挣钱,不养家,只知道喝酒泡妞撩妹,所以整天都要受到父亲的痛斥。刘大叔后来连刘老三都懒得称呼他了,直接就叫他“无赖”。

姜太公钓鱼只钓王侯将相(大风起兮云飞扬)(4)

无赖虽然做了皇上,逼格也没提高多少,照样记仇……

当了皇帝。论功行赏,刘邦封了一堆王侯,就是不封他大哥的儿子。原来,刘邦年轻时游手好闲,偷鸡摸狗,还老带着不三不四的狐朋狗友回家蹭饭,全家都很烦,要管全家吃喝的大嫂子自然最烦他。

有一次,刘邦又带朋友回来了,大嫂就故意用勺子把锅底刮的叮当响,甩脸子,提醒刘邦没饭吃了。

刘邦跌了面子,到现在他还记着大嫂的仇呢。

刘大叔不乐意了,虽然他并不清楚封王有什么好处,可觉得人家都封了,就自己大孙子没有封,对不住死去的大儿子。

他这一闹,刘邦只好又给大侄子封了个“刮羹候”, “刮羹候”,哈哈,好无耻可爱啊,这明显是记着大嫂刮锅的仇。名字不大好听,但好歹也是个侯不是?

姜太公钓鱼只钓王侯将相(大风起兮云飞扬)(5)

这都当皇帝了,自己低贱的出身就是硬伤了,刘邦对他爹也没多少感情,为了自抬身价,甚至坚持说刘大叔其实不是他正牌的爹,那个雨天在郊外和他母亲野合并怀下他的龙王,才是他的爹,硬生生给他爹戴了一顶绿帽。

当了皇帝之后,刘邦这下扬眉吐气了,当着众大臣问他爹:你说我不如老二,今天看看我的产业,跟老二比谁的多?

可在太公眼里,当皇帝的并不比种地的老二强多少,所以支支吾吾地回答说:“好,都好。”这个回答让刘邦很失望,可啥办法呢,庄稼人就是这眼光,总觉得干啥都不如种地来得实在。

姜太公钓鱼只钓王侯将相(大风起兮云飞扬)(6)

当了皇帝,就不再是村干部刘老三了,要做臣民的表率,修身齐家,忠孝节义,为了表示孝道,不得不尊他爹为太上皇,虽不太情愿,但那尊太公为太上皇的圣旨中的词整得还挺漂亮:“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此人道之极也。今公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尊号,今上太公曰太上皇。”

因此,这个沛县老农民刘大叔,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一天龙椅都没坐过,竟然成了太上皇,而且也是第一位在世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