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2月27日,毛主席把“共和国长子”的桂冠赠予了哈尔滨。
从那个时候开始,又有一些省份(城市)自称为“共和国长子”,或者被媒体、影视作品宣传为“共和国长子”。
本文就说一说“共和国长子”,看看哪些省份(城市)配得上这样的荣誉。
毛主席视察哈尔滨
从古到今,追求“秩序”是汉民族文化取向的一大特征,“秩序”也是古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长元立嫡”、“雁行有序”、“长兄如父”……这些词语彰显了“长子”在一个家庭中不可撼动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长子”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一个家庭尚且如此,一个国家亦然。
“共和国长子”的“入门资格要求”可不低,不是随便哪一个省份(城市)都可称为“共和国长子”的。
毛主席首提“共和国长子”,并把这个桂冠赠予了哈尔滨。哈尔滨于1946年4月28日获得解放,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
哈尔滨市首任市长叫刘成栋,他是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北满分局书记陈云同志的秘书。
在东北民主联军部队的有力支持下,刘成栋率领哈尔滨市政府排除万难,积极开展剿匪斗争和土地改革运动,迅速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改善民生。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哈尔滨又在军工生产、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干部南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哈尔滨成为我党、我军在东北地区的战略大后方。
在城市管理方面,刘成栋开创性地试行了三级基层政权建设,人民解放军后来解放的城市基本上都借鉴了“哈尔滨模式”。
另外,我党首次在哈尔滨试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哈尔滨无疑是这两项制度的“先行、先试区”,且卓有成效。
通过接收、管理和建设哈尔滨,中国共产党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执政能力,为中国共产党管理、建设更多的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哈尔滨开创了共产党成功接收、管理和建设一个大城市的先河,因此,“共和国的长子”这个美称实至名归。
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大会
沈阳、长春也被称为“共和国长子”1953年,中国的工业化迈出了国家计划的第一步,这是中国奔向工业化的一个起跑点。
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开始向工业化大国进军,在艰难的跋涉中,沈阳担当了十分关键的角色。
当时,作为全国工业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沈阳当仁不让地扛起了重担,并拥有了一连串“全国第一”。
让我们用一组数据来说明沈阳当时的贡献: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苏联援助我国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中,整个辽宁省承接了24个项目,其中落地在省会城市沈阳的项目就有六个,这些项目分别是:
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风动工具厂、沈阳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和沈阳黎明航发集团。
不久之后,沈阳产出了中国第一台车削普通机床,中国第一台125万吨挤压机,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等工业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沈阳先后创造了100多个“新中国第一”,这样的成就不仅加快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让苏联“老大哥”啧啧称奇、赞不绝口。
当然,沈阳的贡献绝对离不开全国的支持,以沈阳市铁西区为例,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在这里投入的资金高达全国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
在那些年里,包括沈阳在内,辽宁省贡献了全国17%的原煤、27%的发电量、60%的钢产量,全省诞生了第一炉钢、第一架飞机、第一艘巨轮等1000多个“新中国第一”,辽宁因此被誉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再来说说工业化总产值占比,以1957年的数据为例,辽宁省的工业产值为102亿元,占到了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4%,高居全国第二位,其中,辽宁省的重工业产值在全国的占比高达22.7%。
在人们的传统概念里,一个家庭不管有多少个子女,“长子”往往要承担最大的责任,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沈阳在新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扮演的正是“长子”的角色,这个角色在中国工业化发展初期的价值与位置无可替代。
大庆油田
可以这么说,沈阳(乃至整个辽宁省)成为“共和国长子”是历史的选择。
在东三省还有一个被称为汽车行业“共和国长子”的城市,这里诞生了中央直属的、全国第一家特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第一汽车制造厂(现在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总部位于长春市,毛泽东主席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写了厂名。
长春因此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中国的第一辆卡车就诞生在这里。
1956年7月13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台“解放牌”卡车驶下生产线,中国由此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人们因此把长春称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中国汽车工业领域的“共和国长子”。
除了哈尔滨、沈阳和长春之外,一些媒体也把上海称为“共和国长子”。毋庸讳言,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并不认同上海具有“共和国长子”的地位和作用。
笔者认为,认同上海是“共和国长子”的主要因素应该有以下几个: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地,同时也是全中国最繁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因此具有“共和国长子”的基因。
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在上海诞生,1949年5月25日,上海永安百货公司几个青年职工自发登上公司大楼最高处,将一面崭新的红旗插在了“绮云阁”上。
两天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进入上海市区,标志着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解放军战士露宿上海街头
上海解放是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也将迎接一场新的考验与挑战。
“从山沟沟走出来”的共产党人如何管理和建设这座特大城市?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上海,其中有期望,也有担忧,更有敌对势力的冷嘲热讽和恶意中伤。
然而,随着人民政府接连打赢“银圆之战”、“两白一黑之战”,上海市民乃至全国人民看到了希望,投机分子、西方敌对势力和国民党感到了绝望。
短短两三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彻底站稳了脚跟,上海实现了政权稳固、民心安定、市场繁荣、社会秩序良好。
中国共产党创造了管理大城市的奇迹,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取得的经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中国的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
上海的担当-上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不愧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中流砥柱。
作为国家的重要工业基地,上海承担着国家经济命脉的重任,曾经一度占据全国工业的“半壁江山”。
让我们看看上海创造的“新中国第一”:
中国第一辆标定型自行车在上海问世;
上海诞生了我国第一家手表厂;
上海生产了中国第一辆国产轿车-凤凰牌轿车、中国第一艘潜艇、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
蛟龙、天宫、北斗、天眼、墨子、大飞机等国家重大科技成果都凝聚了大量上海的智慧。
上海的担当-上海一直是全国的财政支柱,是国家财政的“钱袋子”。
据不完全统计,从1953年到1988年的35年间,上海累计向国家上缴财政收入4725亿元,为国家出口创汇658亿美元;
上海调往全国各地的工业品达到2881亿元,极大地丰富了全国的物资供应;
上海产出的商品曾经享誉全国,许多年里,“上海货”俨然成为“时尚、高品质”的代名词;
上海著名的“三转一响”
彼时的上海只占有全国1/1500的土地,人口数量仅为全国总人口数的1/100,却创造了全国10/100的工业产值、1/6的财政收入;
新中国成立后的12年间,先后有679家上海的工业企业整体(或部分)迁出上海支援兄弟省市建设,惠及全国20多个省区,涉及20多个行业;
在自身迅猛发展的同时,上海巨大的能量辐射到了整个长三角地区,有力地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
上海的影响力不仅遍及全国,也对全球经济构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上海的担当-沉寂时,上海是任劳任怨的“后卫”,冲锋时,上海是敢打敢拼的“前锋”。
今日的上海无疑是“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东南沿海率先对外开放时,上海却默默无闻地当了多年的“后卫”。
在那些年里,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风头正劲,而上海却在负重徘徊。
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服从全国改革开放战略,顾全大局、埋头苦干,牢牢稳住了上海这个国有经济重镇,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区”可以依托的“大后方”。
1990年初,在上海过春节的小平同志打出了上海这张中国的“王牌”,浦东因此“旧貌换新颜”。
几乎就在一夜之间,浦东的滩涂和农田覆盖的“烂泥塘”上掀起了开发开放的热潮,浦东乃至上海迎来发展新局面,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掀起了第二波浪潮。
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部署下,上海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历史方位:
浦东的改革开放从经济领域扩大至更大、更全面的综合配套领域;
浦东也从改革开放的“窗口”转变为攻坚破冰的“试验田”;
如今,浦东(乃至上海)又开始了“二次创业”征程,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先行者。
上海的每一次突破皆为中国的突破,上海的每一个成就都影响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从上海走向世界,世界也从上海读懂了中国。
浦东陆家嘴金融中心一景
上海是一座未来之城,未来的上海将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在中国探索未来的进程中,上海仍然是值得期许的先行者。
站在新时代,上海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坐标更加清晰。
在新时代,上海将在全国战略大局下继续负重前行,并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挥自己的优势。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上海当不辱使命,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奋力书写出城市发展的新的传奇。
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所说的那样,“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上海未来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上海必将经历一道又一道难关。
但是,不管有多么困难,不管前进的航程上有多大的风浪,上海这艘巨轮都将冲破迷雾,劈波斩浪驰向胜利的彼岸,以前的上海是这样,现在和将来的上海也不会例外。
上海夜景
陈云同志在1949年提出过一句口号-“全国支援上海,上海支援全国”,上海的发展一直延续了这个基调-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各地的支持,而上海也为全国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上海不是上海的上海,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也是世界的上海”。
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压力有多大,上海都将抖擞精神,以实际行动真正担当起“共和国长子”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