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护士,你是不是不喜欢医院把你随意调来调去,没有一点归属感,像个无根的浮萍?作为护士长,面对科室护士“走马灯”式走马换将的调换,是不是会为护理安全缺乏保障而忧心忡忡?,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护理记录中最常见的五大问题 三个案例告诉你?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护理记录中最常见的五大问题 三个案例告诉你

护理记录中最常见的五大问题 三个案例告诉你

作为护士,你是不是不喜欢医院把你随意调来调去,没有一点归属感,像个无根的浮萍?作为护士长,面对科室护士“走马灯”式走马换将的调换,是不是会为护理安全缺乏保障而忧心忡忡?

情景再现1

科室里,不仅护士要固定,仪器也不能乱拉乱换。

某医院急诊室,有洗胃病人紧急洗胃。可是,当班护士小韩觉得这洗胃机就是用着不顺手:不是进液大于出液,就是某个指示灯不亮,还有,明明就放在抢救室里抽屉里的药用炭,就是找不到……好不容易才勉强结束了洗胃,这次洗胃抢救前所未有的失败。

当天夜里,小韩就在微信里跟护士长说了洗胃机出故障的事情,让护士长抓紧时间抢修,洗胃机坏了别叫影响抢救。

第二天一早,护士长就带着接班护士对洗胃机进行测试,结果是:洗胃机没毛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小韩之前因别科缺人,被调到内四科一年之久,这次科里也缺人了,就让她回来帮几天忙。小韩回来之后,科室现在是物是人非,洗胃机早已经不是原来的那台洗胃机,这台机子没有缓冲键,胃管堵塞需要护士断开连接进行清理;药用炭就在抢救室,只不过被专管护士放进了整理箱,小韩才回来,仪器和环境已有些生。

图文无关

情景再现2

护士的岗位,不是你拉过来一个护士,就成胜任的。

车载担架车的应用,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能推着跑动,这还不算。车载担架车是折叠式的,车身高,下面四个万向轮更加灵活,能随意转向、担架车前后变换,也比之普通的担架车灵活;更有急诊病人,除了相对安静的内科病人,更有大呼小叫、鲜血淋漓的外伤病人,阵痛发作的待产妇,高热惊厥的孩童……你永远不知道,这趟车出完,迎接你的下一趟急救任务,会是什么?

科里有个护士回家待产了,护理部从外五科调过来一个年轻的外科护士小秦,想着外科护理与急救护理工作有许多相同之处,也就没让小秦进行规范的岗前培训,跟着跑了两趟车,第二天,小秦就开始顶岗倒班了。

在急诊室,医院内的“欺生定律”万分灵验,这不,越是小秦手生,她的班上就越是忙。

又是一趟急诊。这次接回来的是一个初步诊断“脑出血”的病人,医生护士协助联手把患者从救护车上转运下来。出车医生在下面拉担架车,小秦在救护车上配合,还没等折叠的车载担架爱车两只后轮着地,小秦就提前松手了,结果,担架车后面一下子倾斜起来,患者头部一下子“磕”在了救护车车尾的铁板上……患者本身就是“脑出血”,这下又碰到了患者头部,患者预后不佳,由此引发一场不大不小的医患纠纷,最终以医院、科室赔付患者一定数额的赔偿金了事。

感悟:急诊科医护人员要相对固定,不能随意调换,每个上岗人员,都要经过规范的岗前培训,最好要有三年以上的临床实战经验。否则,急救安全堪忧,医疗护理隐患重重。

情景再现3

在病房里的扎针能手,在救护车上栽了!

急诊科有个护士嫌科室夜班勤,急救工作性质起伏不定,想方设法的调到了相对清闲的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急诊科原本四天一个夜班的固定排班模式,一下子少了一个人。三天一个夜班,科室护士硬撑了几天,真的吃不消。护士长就打报告,向医院申请调人增援。

护理部考虑到急诊科的特殊情况,安排调过来一个内科护士,有着五年临床经验的护士小康过来顶班。护理部领导想着护士小康在内科病房干得不错,是个“老”护士了,扎针技术好,让她跟着救护车跑院前,过来就能顶班,不用再安排1-3个月的岗前培训耽误倒班。

听上级领导如此安排,急诊科护士长也就不好说什么,她特地安排一个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跟小康搭班,双班模式,优势互补。不过两天,就让小康正式上岗倒班。

院前急救接诊到普通的病人,倒也看不出什么,院前处置也相对简单,量个血压、吸上氧,就把病人转运回了医院。可遇到急危重抢救病人,小康的“新手”身份就漏了馅:在高速行驶的救护车上,小康面对一个车祸伤失血性休克的抢救病人,原本技术娴熟的静脉穿刺技术,在颠簸的救护车上,完全找不到感觉,加之伤者失血过多,血管干瘪,从把伤者抬到救护车上就开始为伤者建立静脉补液通道,连扎两针皆告失败,救护车都把伤者转到医院了,小康的针还没扎好……

感悟:在平静、安稳的院内医疗护理环境下,能够游刃有余、胜任本职工作的医护人员,换个新的陌生环境,没有一段时间的实战与磨练,真的拿不出手!必要的环境熟悉与岗前规范化培训,很有必要!

综上所述:

在医院里,不是随便拉过来一个人,就能胜任、顶岗的。这就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上,为什么要求护理人员要相对固定,不随意乱调,强调有的岗位医护人员要积累有三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的重要原因。以上三个案例,就是明证。

(来源: 中卫护研院)

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我们的今日头条号(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和微信公众号(cjmn2015

欢迎您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平台投稿:cjmnwx@vipcjmn.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