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珠,黄浦江畔的一抹惊艳。今天为大家讲讲他创作背后的故事。

东方明珠塔的背景(东方明珠电视塔及其创作背后的故事)(1)

游客眼中的东方明珠

东方明珠总高468米,包括358米的主体及110米的天线段。建筑面积7.3万平,建成于1995年。筒体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间多个球体将三个单筒连为整体共同受力。

东方明珠塔的背景(东方明珠电视塔及其创作背后的故事)(2)

结构工程师眼中的东方明珠

谈到东方明珠,就不可避免的谈到江欢成院士。笔者前年因工作原因有幸前往江欢成事务所拜访老先生,老先生精湛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后辈和蔼可亲的态度颇具魅力。作为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设计总负责人,江欢成院士在项目推进、具体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东方明珠塔的设计工作正式开始于1986年,上海市政府对黄浦江畔的第一栋超高层的基本要求是“要扬名、要腾飞、要与众不同”。由于塔式结构受力的特殊性,东方明珠也是为数不多的由结构工程师而非建筑师主导的工程。受传统思维及时代技术制约,设计前期项目迟迟无法突破。真正概念上的突破是孟建民参与工作后促发的。从这个概念开始,才有了三个筒体三个塔楼的意向。在此基础上,建筑师们的思路完全打开,最后起关键作用的是建筑师凌本立的方案。“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成就了后来东方明珠特别的意境。

东方明珠塔的背景(东方明珠电视塔及其创作背后的故事)(3)

孟建民方案

东方明珠塔的背景(东方明珠电视塔及其创作背后的故事)(4)

江欢成与张俊杰合作方案

东方明珠塔的背景(东方明珠电视塔及其创作背后的故事)(5)

凌本立方案(接近最终实施方案)

除形体方面的突破,结构方面在当年的实施难度险些使该方案被否定。三个斜撑结构每个长度100米,60°倾角,垂直高度约93米,给土建施工带来极大的挑战,即使放在今天,全预应力混凝土的高耸斜筒体现浇结构,真正实施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更何况技术不怎么发达的30多年前。

关于东方明珠塔身使用的颜色,也有一段故事。塔身整体颜色素净,玻璃的红色成为塔身为数不多的亮丽颜色。对于球体表面玻璃的颜色选择,当时江欢成先生给出的方案是“采用浅蓝绿色或银白色,这样的颜色显得雅致些。”在汇报方案时,龚学平希望看到其他方案,于是江欢成先生就提到说,项祖荃院长曾经提出过红色也可以考虑,他在菲律宾看到过,效果不错。但大面积的红色把握不好容易变得俗气,不好拿捏。龚学平听了这些汇报之后给出的决定是“这么说来,你们不提红色,是怕担责任,责任我来挑,就定红色!”,于是“东方明珠”的整体颜色方案就这样被确定下来了。事后,设计组选了样品中最浅的红色,大面积应用时色彩非常鲜明,但也恰到好处,并不突兀。(本段内容引自文献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设计方案创作始末 陈青 李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