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雍正帝,在他即位的第13个年头突然驾崩,死去的这一天是1735年的8月23日,享年五十八岁。胤禛的死来的太突然了,不论是他的儿子们还是朝中的臣子们都感觉到措手不及,一点思想上的准备都没有。根据胤禛最为宠信的一个大臣张延玉记述,胤禛在他死之前并没有病倒的症状,他还每天都被宣见。

吕四娘刺杀雍正成功了吗(雍正到底是怎么死的)(1)

所有,胤禛的死十分的蹊跷,然而,清朝史料关于他的死因却记载的很少很少。

根据一本记述雍正帝平时起居的《清世宗实录》记载:8月21日这一天,胤禛稍微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些许的不舒服,但是,他依然可以召见群臣。等到了隔天,胤禛就没有再宣见大臣们了,他的身边只有他的儿子和王爷们在陪伴他。

此时,她遇到了一个独臂的神尼,在她的传授之下,最终成长成一个武功高强的剑客。在等待蛰伏了很多年之后,她终于寻找到了可以给自己家人报仇血恨的机会。她混进了圆明园趁着胤禛在熟睡的时候,举起刀刃,一下子结果了胤禛。野史中更是相传,这个独臂神尼来头跟是不一般,他就是崇祯的女儿,明朝的公主——长平公主。

另一种说法更让人吃惊。据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有个恋人叫竺香玉,是林黛玉的化身。竺香玉后被雍正霸占,成为皇后。曹雪芹想念恋人,就混入宫中,与竺香玉合谋,用丹药将雍正毒死。

吕四娘刺杀雍正成功了吗(雍正到底是怎么死的)(2)

野史当中记载的这个剑客杀害胤禛的说法,其实,它的真实性很低,几乎可以说是别人杜撰出来的。还有,我们通过这些传说可以发现,雍正生前因治国严厉招致许多人的怨恨,但是,民间传说不是历史事实,这几种说法并不可信。

既然胤禛不是死于非命,那么,他真正的死亡原因又会是什么呢?

关于胤禛的死亡原因,现在历史学界比较认同的说法是,胤禛是由于服用了药丸中毒而死的。我们从一些影视资料和其他的作品中可以了解到,古代的很多帝王为了想永远统治天下就拼命的追求可以长久存活于世的方法,而他们都选择了用炼丹服用丹药来达到自己永生的目的,自然,胤禛也不例外。

吕四娘刺杀雍正成功了吗(雍正到底是怎么死的)(3)

通过对记述有胤禛日常起居的一些史料《起居注》的研究,了解到,胤禛十分的迷信方术,在皇宫内雇佣了很多的道士。但是,胤禛可以说是整个清朝历史上最勤快的皇帝了,他对政务的投入甚至达到了一种近乎疯狂的态度,每天就只睡两个时辰。

其实,雍正没当皇帝的时候,就对丹药产生了兴趣。他曾写过一首《烧丹》诗:

“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

吕四娘刺杀雍正成功了吗(雍正到底是怎么死的)(4)

从中可以看出,雍正早年就对炼丹有了相当的研究和兴趣。 身体负担这么重,胤禛开始食用道士们献上来的药丸,刚开始这些药丸对胤禛的身体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盛极必反,随着他食用的药丸变得越来越多,药丸带来的副作用就开始出现了。

实际上,最初胤禛服食的是一种叫做“既济丹”的药丸,这种药丸可以起到缓解身体疲劳,使人放松的作用。胤禛用过之后觉得很是不错,他就赏赐了一些给底下的人。我们现在都知道,其实,药丸里面含有相当一部分的化学成分,如果长期服用的话,这些化学成分就会累计下来,久而久之,对于人的身体会造成十分严重的伤害。

吕四娘刺杀雍正成功了吗(雍正到底是怎么死的)(5)

除此之外,在一本清朝的史书里面有着这样一段描写:在胤禛临死前的十二天里,有两百斤的黑铅被运进圆明园。大家都知道,黑铅属于重金属材料,是古代道士们炼药丸常用的原料。这种有害的重金属,人如果超量服用的话就会有生命的危险。

雍正帝死后,根据他的秘密立储方法,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继位。

胤禛是玄烨的第四个儿子,玄烨的子女众多,本来按照中国的嫡长子继承制来说,雍正是不可能有机会能够继承大位的。但是,由于太子犯错被贬,东宫之位的空缺,所以,这个位子就迎来了众皇子的觊觎。于是,在玄烨死后就爆发了诸位皇子的争夺皇位的斗争。

吕四娘刺杀雍正成功了吗(雍正到底是怎么死的)(6)

在诸多皇子之中,尤以皇四子和皇八子的势力最为强大,他们兄弟相残,最终以皇四子胤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

胤禛在清朝历史上甚至是整个古代中国的历史上都算是一个十分勤勉的帝王,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虽然,他执政时间不是很长,但是,他所开创的朝局却在中国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吕四娘刺杀雍正成功了吗(雍正到底是怎么死的)(7)

历史对于胤禛的争议很大,有的说他残暴不仁,没有人性;有的说他勤勉爱民,是一代明君。对这样一个人,我们应该客观的去评价他,即使他后期沉迷炼丹之术,也不可否认他所做出的杰出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