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指的是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10种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0种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从认识气候类型开始)

10种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

气候,指的是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气候

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包括多年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性质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按空间尺度,有大气候、中气候和小气候之分。

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山地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副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山地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行星风系季节位移和海陆热力差异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长夏无冬,春秋极短,气温终年很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干、雨季分明。干季盛行东北风,降水较少;雨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集中。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热带雨林气候

位于赤道两侧,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3000毫米,全年分布均匀。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8℃以上,年较差小。高温多雨。自然植物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分布地区有:非洲扎伊尔河流域、几内亚湾及马达加斯加岛东岸、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中美洲东海岸、亚洲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有时将其与“赤道多雨气候”合称。

副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副热带大陆东岸的一种气候。以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典型。气温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月平均气温0℃以上,夏季月平均气温达28℃以上。冬季盛行来自西北的大陆季风,雨量少。夏季受来自东南的海洋季风影响,雨量集中。初夏冷暖气团交汇于此,多锋面雨,盛夏有对流雨;夏秋之交有台风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无明显干季。自然植被为副热带季雨林。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北纬35°~55°的欧亚大陆东岸的一种气候。因海陆的热力差异,在季节性高压和低压控制下,风向、风力、气温和降水有明显季节变化。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影响,盛行偏西、偏北风,风力强劲,寒冷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偏东、偏南风,风力较小,暖热多雨,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集中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的三分之二。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自然植被以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亦称“温带阔叶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40°~60°的北美大陆东部和欧洲东部的一种气候。冬季寒冷少雨,夏季温暖多雨,但气温与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如同纬度东亚温带季风气候显著。最冷月平均气温南北介于-20~0℃,最热月平均气温16~24℃,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自然植被以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

山地气候

受高度和山脉地形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气压和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阳坡气温高,变化大;阴坡气温低,变化小。山坡和山顶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相对小于山谷和山间盆地。降水随高度增加而递增,达一定高度(最大降水高度)后又减少;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山地气候在不同海拔区各有不同,故各高度上有不同种类的植被,垂直方向呈现不同的景观。

除此之外,世界上常见的气候类型还有很多种。

热带沙漠气候

亦称“热带干旱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约南、北纬15°~30°之间)的大陆内部直到大陆西岸的一种气候。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以炎热、干燥为特征。全年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甚至连续几年无雨,且降水变率大。除寒流流经的大陆西岸外,大部分地区日照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多风沙。年平均气温在18℃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30~35℃,但昼热夜凉,气温日较差特别大。自然植被缺乏,属荒漠景观。

热带干湿季气候

亦称“热带草原气候”。在多雨的热带与亚热带沙漠之间存在的一种过渡性气候。全年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气温在18℃以上。气温年较差3~10℃,日较差较大。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该区域靠近赤道一侧的边缘,一年中具有短暂的干季,而向极地一侧的边缘却持久干季,其环境特征逐渐融入半干旱带。热带干湿季气候与赤道多雨气候之间的界限很难定义。在热带干湿季气候下,热带雨林转变为热带疏林草原,即一种稀疏的落叶树林热带草原,因此常被称为“热带草原气候”。从专业上讲这个名字可能不是很恰当,因为一些生态学家不能确定这些草原是否是由气候原因形成的。这一地区曾经以森林为主,但由于人们季节性的焚烧而逐渐变成了疏林草原。

地中海式气候

亦称“副热带夏干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的一种气候,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故名。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干旱少雨。冬季因副热带高压南移而位于西风带,有热带海洋气团侵入,且常与来自高纬度的温带冷气团交汇,多锋面气旋雨。全年雨量适中,冬雨夏干。气温冬季温和,夏季沿海凉爽,内陆炎热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的一种气候,以西欧分布最广。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有暖流经过。气温变化和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温低于秋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下,气温年较差小。全年湿润有雨,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季节分配较均匀,冬季稍多。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寒温带针叶林气候

亦称“寒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50°~70°之间,横贯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的一种气候。受北极高压控制,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冬季严寒漫长,最冷月平均气温-30~-20℃或更低,绝对最低温度达-45~-50℃;夏季温暖短促,最暖月平均气温10~18℃;气温年较差特别大。降水较少,年降水量300~600毫米,集中在夏季,冬季积雪;因气温低,蒸发弱,相对湿度很高。自然植被主要为针叶林。

苔原气候

亦称“极地(长寒)气候”。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内、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缘、北极群岛、冰岛北部和格陵兰岛南部无冰冻的海岸地区的一种气候。全年严寒,仅夏季有2~3个月的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降水极少,年降水量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因气温低,蒸发弱,相对湿度很高。地面有永冻层。自然植被以地衣、苔藓为主。

寒带冰原气候

亦称“极地冰原气候”“永冻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洲、格陵兰岛和北冰洋诸岛的一种气候。受南、北极高压控制,全年严寒,各月平均气温皆在0℃以下。降水很少,全部是雪,终年不化。地面为巨厚冰层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