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有一个学派游说各国,专职外交与谋略,影响着整个春秋战局的走势。虽是师从一家,但是彼此相对,相互为敌,这一派便是“合纵连横”纵横家,时人形容纵横家人物:“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可见纵横家影响之大。

纵横家传说是由鬼谷子创立,但是鬼谷子其人比较神秘,他的故事多见于野史传说,正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包括《鬼谷子》一书也是后人整理成的,所以关于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还是他的弟子们。

这其中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当属苏秦、张仪二人,苏秦说和六国对抗秦国,挂“六国相印”被称为合纵的代表。张仪解散六国,让弱国联秦自保,被称为连横的典范。

纵横家的谋略与思想(的纵横家究竟是怎么回事)(1)

图:鬼谷子画像(后人绘)

但这个说法在历史上是有分歧的,据后来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显示,苏秦的活跃时间要比张仪晚几十年,二人同时期竞争的说法不可信,更多的人认为最主要与张仪对抗的人应该是公孙衍。时间毕竟已经过去太久,资料的遗失也使人们无处考究,但是“纵横捭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还是要搞清楚。

“合纵”的意思是“合众弱以攻一强”,主要的代表是公孙衍、苏秦。关于他们的故事这里不详细表述,毕竟牵扯的国家比较多,挨个说一遍看起来太乱。战国中期,各国发展不一,土地吞并、战火不断。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后,国势日益强盛,成为当时一霸。

其他诸侯国,尤其是靠近秦国的那些,迫于秦国的压力,人人自危,合纵政策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

纵横家的谋略与思想(的纵横家究竟是怎么回事)(2)

图:马王堆出土整理《战国纵横家》

以苏秦为例,最初是效力于燕国,他先找到一个受秦国威胁比较大而且比较有威信的国家,提出六家合盟的主意,取得其信任。然后依次到访其它小国分析他们地理上的利弊以及面对秦国所受到的威胁,表示合盟将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以大国的影响力促进合盟。这样的合盟使得秦国倍感威胁,于是当时为秦国效力的张仪便提出了“连横”的方案,“事一强以攻众弱”。连横与合纵最大的不同在于,合纵所注重的是“势”,而连横所注重的是“计”。献计连横的人游说其他国家,他提出的方案是联合秦国,有了强大的依托,一方面避免其他国家侵犯,另一方面也可以和秦国共同攻打其他国家,如果获得胜利可从中得到好处。但是对于秦国的计划只字不提,之让对方了解这件事对于他们的好处。

纵横家的谋略与思想(的纵横家究竟是怎么回事)(3)

图:战国形势图

合纵是以大局为重,连横为则是自己的利益为重,这两种策略全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战国时期,各国之间通讯并不即时,利益的纷争也随时变化,各诸侯国以利益为驱使,时而合纵时而连横,但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纵横家的努力。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纵横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逐渐没落,但他们的思想却一直流传,很多人借用他们的理论以得权势,但依照这种谋略的大都是盛极一时,难得善终,毕竟利益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在不断改变的。

“合纵连横”给了后人太多的启示,“合纵”要聚势、合心,势不大心不合,功不足成;“连横”要给利,利益不够大,对方不会信任自己。究其根本,纵横家是抓住了利益的核心,让诸侯国心甘情愿地听从自己的建议。各位读者对“纵横捭阖”有什么见解不妨一叙,可供见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