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苏妲己是邢台沙河人

作者:沙彤

《封神演义》是一部神话小说。该书《第二回 冀州侯苏护反商》中描述“纣王八年,夏四月,天下四大诸侯率领八百镇朝觐于商……内中有位诸侯,乃冀州侯,姓苏名护”。 是时,殷纣王意召天下美女入宫,谋臣费仲奏曰:“……臣近访得冀州侯苏护有一女,艳色天姿,幽闲淑性,若选进宫闱,随侍左右,堪任役使。”由此,引出一段家喻户晓的苏妲己与商纣王荒淫乱国的故事。

书中所写冀州侯苏护究竟何方人氏?《封神演义》中没有交代。考一些史志记载,多说苏护为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苏庄(今温县苏王村)人氏,并言之凿凿认定商末周初受封建邑立苏国,都城于温,今之河南焦作温县是也。

事实究竟如何?昔读《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襄国有苏人亭”。但“苏人亭”并不等于“苏国”。近读新版《邢台历史文化大辞典》“主要居民地”条目下记载沙河市十里亭村“……西周苏国就在此地……”。1994年版《沙河市志》“区划聚落”条目下记载沙河市的东苏庄、西苏庄“传以姓氏得名,考此地商代为苏(国)地域”。2013年邢台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九州出版社出版的《邢台大事记》在《商末》条下记载“纣王征伐方国苏,得妲己。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商全图’所标,苏在今沙河市西北”。既然《辞典》和《志》书都做如此记载,且内容与持“苏国在河南温县”论者又大相径庭,笔者就觉得有必要考证一番才是。

苏妲己真实的相貌(苏妲己是邢台沙河人)(1)

古苏国所在位置图(网络载图,如认为侵权,告知即删)

先说十里亭、东苏庄、西苏庄三个自然村,均位于沙河市中部丘陵区。十里亭村与两个苏庄村之间相距不过二三公里。苏庄村西行数十公里的石盆村境内还遗存有春秋时代的晋国边墙(当地人称“赵国城”)。由此推断,上述三个村庄于春秋时代必为晋国与郑国或三家分晋后的赵国与晋国的边界无疑。

再说《封神演义》中的苏护,既然书上说他是冀州侯,那么殷商时代的冀州在哪里呢?会不会与现在沙河市的两个苏庄村有关系?《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包括今山西省全境、河北省西南部、河南省东北部等地域。《尚书·禹贡》成书于春秋,为史学家公认的最富于科学性的地理书籍。据此划分的“冀州”范围,今沙河市境应划入古冀州的西南部;而河南省温县因位于河南中心偏北地域,殷商时代即便属于冀州,其所处位置也应列在冀州与豫州之接壤地带。

再读《封神演义》:“纣王问曰:‘四侯之内,谁可征伐?’费仲在旁,出班奏曰:‘冀州乃北方崇侯虎属下,可命侯虎征伐。’”该段文字明确指出冀州侯苏护所在的“冀州”位于殷商都城(今河南淇县朝歌)的北方。《封神演义》接着描述:“纣王即准施行。鲁雄在侧自思:‘崇侯虎乃贪鄙暴横之夫,提兵远征,所经地方,必遭残害……’”此处写了“提兵远征”四个字,即表明苏护的居所应在王宫“朝歌”以北,且需要“远征”才能到达。如此,殷商苏护所居城池只能是今天与邢台市为邻的衡水市辖的冀州市。而河南省温县位于淇县(朝歌)西南100余公里。一个“北辙”,一个“南辕”,书中所指“冀州”显然不可能在河南温县地境。

另外,关于苏妲己出身。目前史学界有两种不同说法:一说妲己之父为冀州侯苏护;一说妲己来自一个叫“苏”的部落国,后人称苏妲己。

苏妲己真实的相貌(苏妲己是邢台沙河人)(2)

古苏国所在位置图(网络载图,如认为侵权,告知即删)

那么,叫“苏”的部落国(史称“有苏氏”部落,俗称苏国)究竟在哪里呢?典籍记载:“郑国大将蔡足率领郑国军队自玉门津渡过黄河,以向苏国借粮遭到拒绝为由,强行收割苏国已成熟的小麦,并运回郑国。”周天子“将属于苏国十二邑的部分田地无偿送给了郑国。”该段史料传递出以下信息:其一,苏国位于黄河北岸或西岸;其二,苏国原有“十二邑”田地,且连接着郑国疆域,否则,无法“送给郑国”。

郑国始创于春秋时期的郑桓公,史称西郑,封地在今陕西省华县境域。于周幽王(前781—前770)时迁徙其民于东虢国和郐国之间(今河南荥阳)一带,而此时的温县理应划入郑国境内。另据典籍记述“周僖公十年(公元前650年),因子(秃贵)事件受到牵连的苏国君,惧怕周惠王报复,而投奔了杂居中原的狄人,又和狄人处不来,狄人攻打并灭亡了苏国。”这里所说的自然是西郑东迁至荥阳以后的事了。但史书记载的导致苏国灭亡的是“狄人”,而不是“郑国”。那么,当时的“狄人”占踞何地呢?是“杂居中原的狄人”?还是“狄人”聚居的“部落”?从“狄人攻打并灭亡苏国”语义上评判,应指“狄人部落”而不是“杂居中原的狄人”。春秋时期“狄人”聚居的部落唯有“中山国”。诸多典籍记述,中山国是战国

时代“方五百里”的北方列国,族属为白狄人,从陕西北部迁移到河北中西部。公元前295年,赵国灭中山。文化大师郭沫若曾著文“脚下这片土地上,曾经有一个白狄的民族,建立了一个盛极一时的国家”。近年考古发现,历史上的中山国都城在今平山县境(属河北省石家庄市)。而沙河市所属的邢台市与平山县所属的石家庄市地土相接。春秋时期,位于今沙河市中部丘陵区的苏国,为自陕西进入河北并逐渐强盛起来的中山国狄人所灭,也就事在必然了。而事实上,公元前650年狄人灭苏国后间隔不足两年,狄人又于“公元前652年……出击邢国(今邢台),邢国君出逃”(见2015年10月11日《燕赵都市报》《鲜虞中山国首次建都在哪里》李占才文)。这些历史节点都可证实,春秋时代的苏国就在邢国附近,即今沙河市境内。

苏妲己真实的相貌(苏妲己是邢台沙河人)(3)

再据史料推断,苏国在历史上的存在时间应界定在公元前650年之前。而公元前650年之后的郑国北方与之相邻的只有晋国和卫国;中山国位于晋国东北部,北与燕国相邻。那么,苏国存在时的疆域范围就应该界定在郑、卫、晋、中山四个诸侯国之间。而这个区域恰巧坐落于今天的沙河市西部境域。至今,沙河市西部山区遗存的晋国边界长城也是最好的佐证。

公元前650年之后,由于晋国向东、向南的不断攻城掠地,原苏国疆域为中山国狄人占领后不久又被更加强大的晋国攻占。这就形成后来的郑国、卫国、晋国、中山国互为邻邦的军事割据版图。该版图中,今邯郸市、邢台市所辖大部分地域已归属晋国疆土。

再说古代黄河流向。据《三皇五帝时代》(王大有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出版)称:“……黄河河道南河自潼关(位于陕西与河南两省交界处)向东畅道……经河南辉县……入黄河处(今邯郸市肥乡与曲周间),流入大陆泽(今邢台市隆尧、巨鹿、任县间)。”还说:“距今4200年(前2208年)时……黄河入海口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今滏阳河就是当时的黄河。”

春秋战国时的地理专著《山海经》记载的大河,即为黄河。其大致流向从今河南荥阳县广武山北麓起,经新乡、滑县、浚县,沿南北走向的太行山东麓,向北微偏东方向流经河北平原,从南至北流经的县份依次是今邯郸市的魏县、成安、广平、曲周、鸡泽、邱县和今邢台市的广宗、南宫、新河等,然后进入衡水市,经保定市雄县,过廊坊市霸州,至永定河冲积扇南缘,东折而汇入渤海。《山海经》记载的黄河起自今郑州西侧附近的荥阳县,而河南温县位于荥阳县西北百余里。显然,《山海经》中记载的黄河应与温县无关。春秋之后,由于黄河不断泛滥,河道不断南移,从而将黄河水道移到今天河南省温县的南侧。由此可知,周僖公十年(公元前650年)狄人灭苏前后,黄河古道流经今邯郸市的魏县、成安、广平、曲周、鸡泽、邱县及邢台市的广宗、南宫、新河等县境域。而今天的沙河市境恰巧位于魏县、成安、广平、曲周、鸡泽黄河古道西北岸,及广宗、南宫、新河黄河古道西南岸一带。这一地理特征与春秋时期苏国所处黄河北岸或西岸“十二邑”以上疆域位置有着惊人的吻合。

苏妲己真实的相貌(苏妲己是邢台沙河人)(4)

汉代已有“苏人亭”基础遗址

苏妲己真实的相貌(苏妲己是邢台沙河人)(5)

保存在古苏国辖地下解村的明将士郎碑(残部)

再谈某些史学家“苏国在温”的观点。河南省温县在历史上是否称“温”暂且不论。殊不知,今沙河市苏庄村西北十余公里处即有汤山温泉,《山海经》称其“愈病为天下最”;古代《沙河县志》和《永年县志》记载“春秋时期,孔子高足冉子曾到温泉洗过癞疮”。可见汤山温泉于春秋时期已经远近闻名。沙河县于唐武德初年因“温泉”而升“温州”;武德四年至宋初,沙河也有一段称“温阳县”的历史。因此,史书所说苏国在“温”,所指应该是汤山温泉或沙河市历史上的温州、温阳。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历史上的苏国疆域应包含今沙河市西部及周边“十二邑”以上地域。

往事悠悠穿越数千年飘进历史记忆的烟云,文献记载的蛛丝马迹有待今人拨茧抽丝去寻觅。所幸,《后汉书·郡国志》记有“襄国有苏人亭”;太行山东麓的晋国边界城墙下有两个名叫苏庄的村子,伫立在历史秋风的落叶中,期许后人去做还原历史真相的考证。

苏妲己真实的相貌(苏妲己是邢台沙河人)(6)

苏妲己家乡一带现状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