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情报局开车时刻(火星情报局之车界特辑)(1)

火星情报局开车时刻(火星情报局之车界特辑)(2)

火星情报局,当前最火热的网络综艺节目,除了“污”,火星情报局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报局局长与情报员之间碰撞出异想天开、脑洞大开的火花,这正如当前的汽车工业,或者准确的说是汽车科技行业——诞生于美国硅谷的特斯拉横空出世,开辟了全新的汽车制造领域。之后,越来越多的IT行业科技公司相继进军汽车行业,如谷歌、UBER已经进入深度研发阶段,而在国内百度、乐视蠢蠢“已”动⋯⋯车企方面,在传统机械技术越发“透明化”的今天,车企巨头们也纷纷拿出巨资或是独立研发或是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创立单独的未来技术部门(如沃尔沃、法拉利与苹果的合作)。

火星情报局开车时刻(火星情报局之车界特辑)(3)

总之,各种看上去异想天开脑洞大开的全新领域汽车技术、设计、车辆、品牌在最近一两年层出不穷,并且它们中的一部分将在不久的未来切实应用到我们的汽车社会之中。那么本期“汽车版火星情报局”为我们带回了哪些“舆情”,请看情报员X的描述:

火星情报局开车时刻(火星情报局之车界特辑)(4)

情报员X

未来市民出行“悬在”空中

近日,在第十九届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项名为“巴铁”的中国原创发明惊艳亮相,这是一种完全依靠电力驱动的大运量宽体高架电车。也被称为“空中奔跑的巴士”和“陆地空客”,具有地铁一样的大运力,还能像巴士一样在地面上运行。这种高架电车下层镂空,车辆可从其底部穿过,有效缓解拥堵;上层能载客1200-1400人,而因采用的电力驱动,时速可达60公里/小时。

火星情报局开车时刻(火星情报局之车界特辑)(5)

局长大人:

其实类似空中巴士的设想并非刚刚才有,几年前吉利汽车掌门人、素有“汽车疯子”之称的李书福就提出过类似的想法,而在国外关于磁悬浮汽车的概念也与之异曲同工。只不过我们现在将这样的设想进行了概念化和实验化。从技术层面来讲,空中巴士也并非是顶尖科技,但要在未来实现须克服两大难题,一是所需资金和工程量巨大,当然我们并不缺钱,但怎样规避城市中的立体交通,比如立交桥、下沉式隧道是个难点。二是城市交通环境是极其复杂和千变万化的,因此空中巴士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工程,他需要整个交通系统足够的智能化,并且具象到每一个交通参与者。因此本局长判断它很难在国内城市大规模实现,但可能在个别符合条件的城市试点,就好像轻轨之于重庆。

火星情报局开车时刻(火星情报局之车界特辑)(6)

情报员X:

第一个无人驾驶汽车通行城市将在中国!?

这是百度CEO李彦宏说的!在近日举行的2016贵阳大数据博览会上,百度公司CEO李彦宏介绍了百度跟地方政府的无人车实验合作,他提到芜湖市会专门圈出来一个区域,供无人车来实验,这个区域将来是不允许有人车来行驶;另外,百度现在也在跟贵阳市政府在探讨无人车的实验区。而在之前的5月16日,百度与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在北京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宣布将在芜湖共同建设“全无人驾驶汽车运营区域”,正式宣布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开出了商业化运营的第一公里。

而时间再回调到去年的12月,百度对外宣称百度无人驾驶车路测成功——首次实现了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

火星情报局开车时刻(火星情报局之车界特辑)(7)

局长大人:

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百度一定要跟谷歌同场竞技。不过据局长大人所知,未来一年的时间内,美国佛罗里达州西南部一片占地 18000 英亩的地区将成为全美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小镇(Babcock Ranch),因为这座小镇将完全依赖太阳能和无人驾驶汽车,对于谁将更快,局长大人觉得猜测意义不大,不如实干兴邦。不过就像李彦宏在贵阳演讲的那样“无人车的例子可以告诉大家人工智能能做的事情非常非常多。也许我们下一拨的产业技术革命不仅仅是建立在大数据的技术上,更多的会是建立在人工智能技术上。”无人驾驶计划也许只是百度商业进程的一个步骤,当然,李彦宏现在还需要抽身处理商业化进程过速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

火星情报局开车时刻(火星情报局之车界特辑)(8)

情报员X:

Jack不是人,但它必须与人类共存

最近,奥迪把一辆自动驾驶A7(代号Jack)开上了德国A9高速公路。奥迪对无人驾驶汽车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理念——自动驾驶汽车仅遵照交通法规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给自家自动驾驶汽车教授一些人类司机的道路行为方式。因此奥迪还在尝试让Jack能够更好地在道路上和人类司机共存。比如,这台A7如今已经学会了更多的人类司机行为,可让驾驶方式看上去更加自然,比如在大型车辆驶过时留出更多空隙。尽管距离奥迪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还有一段时间,但这家汽车厂商已经做出了一些大胆的承诺。据悉,明年上市的2018款奥迪A8将可在部分道路上提供自动驾驶功能。

火星情报局开车时刻(火星情报局之车界特辑)(9)

局长大人:

局长大人觉得,奥迪还是很有大局观的嘛——无人驾驶汽车必须学会与人类司机共存。尽管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已是大势所趋,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与人类司机共存,但怎样共存?并不是一道简单的题目,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省市、不同的每一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驾驶习惯和脾气,举一个似是而非的例子,前不久局长大人的一对同事去某国度蜜月,目睹一起双车擦挂事故,两位司机下车后第一时间相互鞠躬致歉,那么要是在其他地方呢?

火星情报局开车时刻(火星情报局之车界特辑)(10)

情报员X:

两个小时当然不能制造一部真正的汽车,那么两天呢?

每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Bangalow小镇上都会举办一项传统有趣的比赛活动:Bangalow比利车大赛。参赛者可以带着自己DIY的各种古怪样式的比利车,但是有一条,这种比利车是不准安装发动机等推进装置的。这意味着车手只能坐在车上让比利车依靠自己的重量滚下山坡。而今年的比利车大赛迎来一辆与众不同的参赛车——由Steve Rosewell带来的3D打印比利车。由于参赛车不能拥有推进装置,因此要赢得比赛就要在空气动力设计上想办法,而这正是Steve Rosewell要做的。Rosewell原本就是一位出色的设计师,他经营着一家名叫Studio Kite的设计工作室。作为3D打印技术的坚定信仰者,Rosewell抓住这次参赛机会,设计开发了一款外形相当拉风的车Bukitty。

火星情报局开车时刻(火星情报局之车界特辑)(11)

局长大人:

这个故事让局长大人想到了《魔鬼复制人》和《云图》两部电影,虽然它们跟3D打印技术没太大关系,但还是有那么点意思。而从这部3D打印车设计者Steve Rosewell的照片来看,对,一看就是个科学怪人。而他的作品——只用两个小时打印出来的Bukitty当然不是一部真正的汽车,如上所述,它没有动力系统!但是未来呢,选择一种合适的材料用两个小时打印出来,然后再用两天时间为它组装上一种合适的动力来源——也许是太阳能什么的,再添加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也许它真就成了一部车。未来,谁知道呢?

火星情报局开车时刻(火星情报局之车界特辑)(12)

火星情报局开车时刻(火星情报局之车界特辑)(13)

情报员X:

一“颗”“种”出来的汽车,能吃吗?

既然有3D打印机打出来的汽车,那么自然就有从地上种出来的汽车。今年的米兰设计周上,丰田Setsuna概念车正式亮相,丰田希望通过该概念车表达家庭传承的理念。概念车的日文名称为“刹那”,该款概念车最大的特点是使用的材质——车身材料为柳杉木板,而车体主框架则由日本桦木制作而成,整车在制造过程中,采用了日本传统手工工艺,整个车身结构在组装过程中,没有使用一颗螺丝或铆钉。而早在几年前,奔驰和日产就分别推出了“种植”出来的概念汽车,例如奔驰的Biome概念车由奔驰北美设计中心操刀,不仅参加了洛杉矶挑战赛,还与《狂野飙车》游戏合作,在该游戏中以顶级赛车的形式出现。设计师设计了一枚奔驰“种子”,将该种子像种植蔬菜水果一样,放在温室里,这辆车就会逐渐发育,并最终出厂⋯⋯够疯狂、够让你脑洞大开吧。

火星情报局开车时刻(火星情报局之车界特辑)(14)

局长大人:

对于生活在火星的局长来说,对地球上的材料学的确不大在行,因此原谅我“窃取”一段地球专家关于“汽车使用木质材料种种好处”的言论吧——“首先是轻,一立方厘米的木材重量一般在0.5到0.8克之间。同样体积的铝重量在2.7克左右,钢则重8克。以榉木为例,榉木重量只有钢的十分之一,但强度能达到钢的三分之一。在言必谈环保的今天,轻量化就意味着少排放。再考虑到一辆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比如报废以及回收利用,木材的环保性能会很明显。不仅如此,和铝、钢及其他复合材料相比,取用木材也基本不会产生什么副产品。而对于一些地广人稀植被茂密的国家来说,还可以就地取材,节省了运输环节以及废气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