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九一八事变都发生了什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九一八事变都发生了什么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事件背景:
日本方面情况: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奉行军事优先的原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而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1921年至1930年日本的军费由七亿三千万日元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大规模裁军引起了军人们的强烈不满,不满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以东条英机、冈村宁次、石原莞尔为首的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
中国方面情况:当时我国内部情况非常复杂,远不是现在大多数人能理解的,在这里小编详细介绍。
一.形式统一: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此时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但这仅仅是形式上“统一”。
二.国共内战:1931年7月,蒋介石再次集中包括部分嫡系在内的30万军队,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直到8月上旬,红军才抓住时机,接连重创国民党部队,但于1931年8月16日陷入国军重围,随后因国民党内部宁粤冲突,国军围剿部队被迫做战略收缩;可以说在九一八时间前后,国共之间依然处于激烈的内战之中。
三.国民党内部分裂:1931年9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进行总动员,出师讨蒋,并在天津设立“北方军事政务委员会”,任命阎锡山、冯玉祥、韩复榘、邹鲁等人为委员,统一北方反蒋武装。蒋介石迅速调兵“讨逆”并亲自从南京往南昌督战。所以当时蒋介石军队主力在南方,无论是对于围剿红军,或是北上抗日,均是无能为力。
四、江淮水灾:1931年7月28日,长江中下游豪雨成灾,大水席卷江淮流域8省2市,汉口堤防溃堤,直接冲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和赋税重心,同时大水造成的灾民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此时国民政府已将全国预算的七分之一用于赈灾,可以说当时国民政府也无任何财力可以支持部队北上东北;
五、东北局势:此时东北仅为形式上的“统一”,军政大权包括地方官员任免,均在张学良手中,南京政府无权也无力干涉,东北军在中原大战中入关,获取较大利益,除了掌控东北外,平津地区处于东北军直接掌控,河北省和山东省大部分地区也是其势力范围,后来石友三反张,张学良再次调集关内部队平叛,虽然此次平叛战争迅速结束,但部队并未返回东北,至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地区正规部队仅有16.5万人,其中除了沈阳驻军装备较为精良,其它部队素质堪忧。
事变经过:
一、事变开始: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于9月18日傍晚在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同时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率兵南下(大约300人),开始袭击北大营,此时北大营驻军8000人,且为拱卫沈阳的精锐部队,装备精良,但由于执行张学良不抵抗命令,北大营8000名守军被只有300左右的日军击溃。随后日军在9月19日上午攻陷沈阳(或者说接收更为合适,因为除了警察抵抗了以外,所有正规军全部撤离)。
二、日本内阁:1931年9月19日,日本政府召开紧急内阁会议。陆军大臣强调这是关东军的自卫行动,但是币原喜重郎外务大臣(男爵)怀疑这是关东军的阴谋,并且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这次事端。1931年9月24日,内阁会议决定了「不将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方针。然而关东军无视政府的决定,以自卫为名,不断扩大战线。(日本内阁此时也是没用的一块发霉的豆腐)
三、国民政府方面:蒋介石在1931年9月19日才由上海报纸得知事变发生,九一八当晚其在去往南昌指挥围剿的船上,1931年9月22日,军政部长何应钦发布《告诫全国军人书》,指出:我同胞一方面应服从政府之指导,静候国际公道之解决,一方面,尤应恪守军人之天职,妥筹实力自卫之准备。
1931年9月23日,国民政府《告全国同胞书》,1931年11月14日,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大会通过决议“严令各省文武官吏若遇外侮入侵,应做正当防卫,严守疆土,与城存亡,不得放弃职守”。会上还作出了蒋介石率兵北上抗日的决定。
1931年11月23日,蒋介石致电张学良:“警卫军拟由平汉线北运,以驻何地为宜?中正如北上将驻于石家庄,兄驻北平,则可内外兼顾,未知兄意如何?” ,随后蒋调兵遣将准备北上,但是对于中央军进入自己地盘一事,张未予响应。
四、国民政府的态度: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忍痛含愤,诉诸国联,弥合分裂,准备抵抗的方针。这一方针虽然不仅没有对日军侵占东北立予抵抗的内容,并且还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但是,它与张学良的“不抵抗主义”是有区别的。其关键在于“准备抵抗”。此点固为11月举行的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采取的方针及其后下令锦州抵抗的史实所证实,亦为事变之初,蒋介石指示对日军可能在国民政府直辖部队及其守卫地区发动进攻,应进行自卫的方针,以及开始考虑准备全国抗战之史实所证实。
事变结果
1931年12月8日,针对张学良准备放弃锦州,蒋介石致电张:“锦州军队此时勿撤退。” 张学良不予理会。随后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在粤方的逼迫下下野。1931年12月25日和1931年12月30日,接替蒋上任的以孙科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两次电令张学良“对于日本攻锦州应尽力之所及,积极抵抗”、“惟日军攻锦紧急,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 ,但是均为张学良拒绝,张擅自率各部于1932年1月2日撤出锦州。日军随即占领锦州及绥中一带,实现了对东三省的完全占领。
个人评价:
1.张学良应否抵抗?问这话的人就应该拿大嘴巴抽他!前面日本炸死了他父亲,后面趁他不在家抢地盘,这就属于国仇家恨,并且当时“东北”这个国还是他张学良自己的,还问该不该抵抗?
2.张学良能不能抵抗?当时关外部队16.5万,关内尚有十几万精锐随时可以支援,各地地方武装加警察部队,东北军将近40万,北大营是8000VS300,关外是16.5万VS3万,整个东北军就是40万VS3万,另外当时东北铁路网发达,关外部队是可以很快就能驰援关内的,并且注意:当时关东军在东北是没有飞机的!东北军是有200多架,还请注意,日本无论是抽调朝鲜师团还是从国内派部队支援关东军,都是需要时间的!其中只有朝鲜师团可以经由铁路快速支援,其他的都得跨海登陆然后跨过整个朝鲜进入东北!也就是说当时无论是空间、地形、部队数量、武器装备,张学良均是可以抵抗的,唯一要担忧的是东北军的素质底下,无法充分发挥武器性能。
3.张学良能不能抵挡住?首先此时日本国内经济危机没有结束,日本财政没钱,从1921年开始日本就一直在缩减军费,并且日军全军只有20多万,另外就是东北很大,日本最主要的海军优势无法发挥,至于飞机,当时日本除海军航空兵外,陆军航空兵也只有几百架飞机,至于后来的上千架,也是在日本获取东北资源摆脱经济危机后扩军后生产的。另外就是当时日本内部分歧严重,高层不同意事态扩大,只是在后来看到东北军竟然一枪不放,才放心让关东军去干的。也就是说当时如果抵抗,无论是内部东北军实力,还是外部日本国内情况,抵挡住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即使丢失沈阳锦州等主要城市,东北全境也不会沦陷,别忘了,日本可是在东北军不抵抗的情况下还花了将近半年时间占领全东北,如果遇到认真抵抗,那该担心的就是关东军的那几个参谋了!
4.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四个字“志大才疏”!中东路事件就是最好的解释,杀杨宇霆更是这种纨绔公子无法驾驭部下的心态,志向不小但无能力解决,中东路事件如此,杨宇霆事件更如此,不但无法对付苏联还完全彻底得罪了苏联,无法在苏联和日本之间玩跳鸡蛋舞,还非得把能跳鸡蛋舞的人杀了,九一八事变,不能看到日本是要夺其基业,反而害怕损失实力不加抵抗,更由于害怕中央军抢占平津,对于中央军北上持拒绝态度,殊不知没有安身之所的军队就是个屁!
5.张学良如果抵抗呢?这个也是只能假如下,只能说真是历史的悲哀,如果抵抗,吃亏最大的肯定是这个张大公子,平津地区肯定要丢给其他军阀的,但全军回师的情况下,即使无法夺回沈阳,还是可以尝试保有锦州,即使无法保有锦州,但由于东北的广阔空间,依然可以在东北保有部分基业,至于其他军阀更是不可能傻乎乎的跑到东北,他们巴不得张大公子挡住日本人好让他们在平津抢地盘,但张学良偏偏东害怕西害怕,想要东北,还不敢回师抵抗,更是不舍平津的花花世界,结果最后落了个最惨的结果,东北没保住,华北也给丢了,甚至自己也被软禁大半辈子,只能说天凉好个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