歃血为盟,蔑之盟,再现周礼盟会流程

品读就是要品出味道,感受到温度,看到场景,如同身临其境,有个切实的感受。如果能做到这些,读书就是读出味道,读出感觉了。

众诸侯会盟最新,歃血为盟蔑之盟(1)

众诸侯会盟最新,歃血为盟蔑之盟(2)

我们是要通过春秋左传所记录的大事小情,来洞察和观看东周列国的社会现状况,看看它的样子,体会它的生活。看那个时代的人都在做什么,吃什么,穿什么,怎么做事,怎么外交,怎么生活,怎么跟人打交道的。如果能细细品味,这个效果还是能够做到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探索吧。相信这是个非常有趣,也非常富有收获的学习经历。

众诸侯会盟最新,歃血为盟蔑之盟(3)

众诸侯会盟最新,歃血为盟蔑之盟(4)

下面我们且看正文:

经文说: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要知道这是隐公第一盟,也是春秋第一盟,当然这个春秋是指孔子春秋一书。要知道这个盟就是结盟,盟誓的盟会,是古代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项,古人是非常重视的。古人对盟誓的内容和承诺也是非常重视的,他们在骨子里相信,违背盟誓会遭报应,有天谴的。

盟誓是周礼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着很严格的仪式,那到底是怎么盟誓的呢,也就是说盟法是什么呢?

盟会首先是由订盟的各方,两方或数方,事先沟通好盟约内容,写好盟辞。然后约定盟誓的时间、地点、程序等,由司盟官去执行。《周礼》就有专门的司盟这一职官的介绍。

众诸侯会盟最新,歃血为盟蔑之盟(5)

众诸侯会盟最新,歃血为盟蔑之盟(6)

盟法是很讲究的,到了结盟的时候,要先在盟誓的地点,凿地为坎,也就是挖个大坑,或是大洞,或是大穴,这就是祭祀坑。这是古代的通例,各地几乎都是一样的。我们比较熟悉的三星堆,最先发现的都是祭祀坑。

然后是准备牺牲,牺牲这个词我们太熟悉了,我们大多数人的理解,牺牲就是死,有人直接开玩笑说牺牲是“光荣了”。但是它的本意显然不是这个。古代的牺牲指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我们现在说的牺牲往往是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也泛指为某种目的付出代价或受到损害,那就不是死了,可能就是损害了利益或者财物,甚至只是时间等。

众诸侯会盟最新,歃血为盟蔑之盟(7)

众诸侯会盟最新,歃血为盟蔑之盟(8)

古代的牺牲一般是牛、羊或马,这些也是古代的基本财物,这些牲畜的多少往往是一个国家或个人的财富和实力的象征。盟誓就是要祭祀,祭祀日月山川等神明,让这些神明为盟誓各方做证,见证。这是盟誓的重要意义所在。古人相信,如果盟誓各方言而无信,不守盟辞,神明会打击和报复违约人的。

众诸侯会盟最新,歃血为盟蔑之盟(9)

众诸侯会盟最新,歃血为盟蔑之盟(10)

盟誓时,把这些牺牲在祭祀坑上边杀了,然后割下牺牲的左耳,盛在盘子里,把它的血取出来,盛在用于祭祀的敦里面。这个敦就是专门用来祭祀用的青铜器,后来就有所变化了。

众诸侯会盟最新,歃血为盟蔑之盟(11)

之后,盟誓的各方读盟辞,告神明,起誓。当然读盟辞由专门的司盟人读的,或者推举一个代表来读盟辞。然后盟誓各方一一的微饮血,就是象征性的喝一点牺牲的血。这个喝血的动作后来又演变成了,用手指蘸血,然后再划在脸上。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歃血为盟”的“歃血”。

众诸侯会盟最新,歃血为盟蔑之盟(12)

歃血仪式完成之后,要把盟书正本放在牺牲上面,一起埋掉。盟书的副本则由盟誓各方带回收藏。至此,盟会才告正式完成。这是一般的明传的盟法和流程,在实践中当然也会有变通,但是大致情况是不会变的。

古人非常重视盟会、盟誓,但是盟会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只有当事各方明白。盟会只是一种约束,一个仪式,真正起作用的还是盟会各方的实力,实力有了变化,新的盟会便也会来了。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