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其实是他们内心脆弱的(孩子发脾气时不吼不哄)(1)

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过这种情况:

孩子因为一点小事,突然情绪失控

或者崩溃大哭,或者发脾气;

甚至还会摔东西、动手打人。

这个时候,父母往往会忍不住地干预

温和一点的,可能会不停地讲道理,教育孩子;

强硬一点的,可能会大声训斥,甚至惩罚孩子。

孩子发脾气其实是他们内心脆弱的(孩子发脾气时不吼不哄)(2)

但很快,你就会发现没用

刚才说得好好的,

但到了下一次,孩子依旧如故,继续情绪失控,继续变本加厉。

可是,这个时候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孩子发脾气其实是他们内心脆弱的(孩子发脾气时不吼不哄)(3)

倘若你温和地讲道理:

哭解决不了问题,要学会克服困难;

发脾气会破坏关系,要学会去表达;

你长大了,要学会为自己情绪负责……

这种鸡汤式的道理

使孩子感受到一种否定

觉得

我这样做不对,我应该改正。

而否定也意味着他当下的情绪和需求没有被看见。

为了寻求被看见,日后他很有可能会故伎重演,甚至变本加厉。

而如果你训斥、惩罚他

通常会使孩子忌惮于你的权威,进而会认错,然后做出所谓的改正行为。

但同时,恐惧的种子就此埋下,

我的“真情流露”是不被允许的,是会受到惩罚的。

孩子为了规避惩罚,往往会不断压抑自己的情绪情感。

长此以往,就可能导致抑郁,

也可能会在未来某一时刻,以一种极端的、极具毁灭性的方式,彻底爆发。

类似在新闻中,“一向听话的孩子因抑郁自杀”、“名校高材生走向反社会不归路”的例子并不少见,令人唏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面对孩子的情绪失控,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而之所以导致这样的原因是

他的不良情绪始终没有被看见、接纳,

从而也就失去了转化的可能性。

孩子发脾气其实是他们内心脆弱的(孩子发脾气时不吼不哄)(4)

因此,转化情绪在孩子成长中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

孩子情绪失控时,父母最好的解决方式,不是强行介入干预,而是 涵容。

针对这个现象,心理学家比昂,曾提出著名的容器理论:

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容器般的安全感

无论自己的冲动或破坏性有多严重,父母依然能够完整无损地站在那里。

如此一来,孩子的负面情绪情感,才有可能得以转化。

孩子发脾气其实是他们内心脆弱的(孩子发脾气时不吼不哄)(5)

这听起来很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却是相当难的。

因为很多时候,当孩子情绪失控,我们很难做到情绪不受干扰。

主要原因有2点:

其一:我们害怕失控。

试着回忆一下,

孩子突然情绪失控,身为父母的我们,是什么感受?

在某种程度上,你或许也陷入了失控。

失控,意味着秩序的崩塌;

也意味着,我们原来的经验模式不再起作用了。

这时,紧张、焦虑、恐惧、无力等情绪也会接踵而来,令人深感痛苦与不安。

我们害怕失控带来的种种负性体验,也因此,我们无法容忍孩子的情绪失控。

而当你透过心理学的视角去看,就会减少一些对失控的恐惧。

孩子情绪失控,多半是因为他积压了太多黑色能量,已经招架不住了。

他是在故意制造混乱吗?

不是!他其实是在向你求助。

这时,我们眼前看到的,便不再是一个充满恶意的“小魔王”,而是一个不知所措的可怜孩子。

其二:我们自己也不曾被涵容过。

很多父母,从小生活在一个缺乏包容的环境里,内在情绪情感从来不曾被接住。

也因此,我们自己也不懂得如何涵容、转化孩子的负面情绪情感。

这个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自我觉知与成长

可以尝试进入一段安全的关系,去体验这种情绪被接住、被涵容的感觉;

可以通过冥想、内观、写日记等方式,在一个平静的状态下与自己联结。

去觉察真实的内心,去释放未表达的情绪。

去拥抱曾经那个充满恐惧、无助的内在小孩,让自己的内在情绪慢慢被接住,实现自我赋能。

以一个成人的姿态陪伴着内在小孩慢慢长大,是每一位父母的功课。

你成长了,孩子会跟着成长;你成熟了,孩子也会跟着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