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千人千脚,每双鞋都有适合的人。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请记得关注,在这里你能直观地看到一双鞋值不值得选,是不是适合你。

六大板块:脚型适配参考;鞋面性能;中底性能;外底性能;安全性;一体性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1)

我不知道是我期待太高还是这双鞋真的问题太明显,本来我的期待是年度TOP1的全能团队鞋,现在好了,TOP1费劲了,拉的问题吧还特么挺明显,得继续期待常规三折五百入手吧。没错,今天给大家安排的是LBJ20的实战测评。

脚型适配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2)

简单说下脚型适配哈,所有脚型都能穿。注意是都能穿,但是瘦脚的包裹体验不好。另外鞋带可调节的范围也不大。建议瘦脚去试穿一下酌情选小半码,高足弓的朋友喜欢足弓贴合强的建议更换一副鞋垫。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3)

鞋面

对于标准脚的我来说整双鞋的静态包裹贴合就是完完全全合适且舒服的那种贴合包裹,不紧致不压迫但是确实贴合,没有太大的移动空间和碳钢琴的现象。瘦脚的冕哥在前掌上方就会有空的感觉,鞋面的前掌脚背还是压得不够低。所以如果你喜欢超轻2022或者闪击9那种压实的感觉,LBJ20的包裹你就没那么喜欢。另外这个鞋带的可调节范围非常小,对于瘦脚并不能给太多的收拢效果。所以可调节范围仅限在本身鞋楦的状态和放松的状态。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4)

足弓支撑的体验上静态不明显,但是不会觉得很空,高足弓会感觉空。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5)

动态包裹上这个鞋面有几个问题,首先是后跟会存在轻微的掉跟,也就是上下滑动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内衬很滑,这方面李宁其实做的很好,会在后跟处做猫舌布的防滑处理。这个LBJ20这里没有做。其次这个鞋面的延展性偏强,强度不算很够用导致了动态情况下脚踝两侧会打开。足弓支撑在动态情况下很舒服,有支撑但是不顶。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6)

大幅度的急停后撤会出现脚在鞋内偏移的情况,偶尔会有因为包裹锁定的鞋面强度不够顶大拇指的感觉。侧向急停的时候整个鞋的支撑表现没有出现翻车和不稳,整体还是很靠谱的。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7)

一句话总结下面鞋面无需磨合,适配度很高,但是整体强度一般且存在衰减的情况穿久了鞋面会开始散。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8)

鞋面包裹:(主观体验):7分

鞋面支撑:(客观性能):8分

中底

中底的脚感体验上,前掌的Zoom Turbo虽然和欧文7的是一样的,但是整体还是偏软的脚感,回弹感不足。但是后跟的马蹄Zoom回弹感满满。然后整个中底的框架Cushlon偏软,支撑不足。整双鞋穿起来的脚感还是很舒服的,但是不会有类似37或者GT Cut 2那种给你澎湃的感觉。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9)

动态情况下,前掌的场地感对于体重80KG的我来说还是有一定场地感,对于68KG的冕哥来说没有场地感,而且整个前掌启动偏肉,会拖沓,基本上这个泡棉框架过软要背大锅。缓震表现上前掌后掌的缓震极限都非常高。前掌相对会低一点,对于连续起跳来说偏肉且缓震极限不算够。后掌的话非常不错。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10)

不过这里一个重大的缺陷问题在于周边Cushlon太软且气垫澎湃直接导致了后跟体感上的外侧软中间弹,且受力发生的时候中间气垫区域的下陷后恢复高于两次,会有很明显的不稳的后跟体验。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11)

整双鞋的滚动感也一般。更多还是弯折后的蹬地发力,有点弯折 滚动的双效启动体验所以对于小体重或者灵动后卫或者一些偏速度节奏打法的朋友不友好。不过这双鞋的纯跑动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是很舒服的。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12)

场地感(主观体验):6分

前掌回弹(客观性能):7分

前掌缓震(客观性能):8.5分

后掌缓震(客观性能):9分

外底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13)

首先内场干净的情况下抓地非常靠谱。社会面的场地也是如此。不过如果有灰或者一些特殊情况下这个外底打滑还是存在的。主要在大幅度的变x向以及侧向横移的时候。内侧的外底上翻因为结构不是欧文系列那种纯圆弧的形态而是一个偏直角的状态,触地面积不多且外底形变小会打滑。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14)

另外防侧翻区域的纹路虽然有但是整个外底硬度过高,外侧也容易停不住。整个鞋的外底不吸灰,而且耐磨度我觉得还是不错的,你们看我们同一个场地打球穿的鞋,这双是吸灰最少的,甚至像没穿着打球似的。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15)

外底硬度约为70C,虽然我们这双没有XDR的吊牌,但是这个硬度以及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听耐磨的,外场问题应该不大。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16)

抓地力(主观体验):7.5分

耐磨性(客观性能):8.5分(硬度70C)

安全性

抗扭不用担心,自然弯折点也没有大问题,会靠近足弓,但是会直接停下,所以抗扭和自然弯折点都没事,也不会觉得拉伸足底筋膜。咱们主要说防侧翻的大问题。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17)

首先前掌的防侧翻没有任何问题,处理的属于平底篮球鞋的标杆类型,对比很多会防侧翻内卷形变过渡的鞋来说这个处理得非常好,值得国产品牌借鉴。主要问题是这个后跟。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18)

首先Cushlon泡棉软是共识,这个硬度约为45C,前掌的侧墙约为70C,这差了一半出来了。但这只是一个因素,除了软之外这双LBJ20的后跟破天荒的用了弧度的上翻外底,没错,前掌没有做弧度,后跟做了弧度上翻。虽然这对于转身或者低位背时候的脚步变化要友好,但是马蹄Zoom太弹加上周边泡棉太软再加上外底圆弧甚至内收做窄,这就是很灾难的后跟体验了。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19)

你们回想一下后跟同样软的一些鞋,大部分都是做了后跟加宽的平外底的,这双反过来做了。如果说这双鞋需要脚踝力量需要针对转身的力量足的人使用那我只能说怪我们普通大众不配。但是如果是产品最后开发和供应链的问题,那我就想说好好一双鞋属实被搞毁了。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20)

但是这里我觉得有一点要说明一下,LBJ20后跟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软这一个原因,因为同样后跟的还有李宁的闪击8,匹克闪现4全能版,它们的后跟也软。所以只说因为泡棉软导致这个后跟问题我觉得不够准确不够客观。所以大家也不用听到一句后跟软就觉得不安全,23泡棉不也软么,AJ37的处理方式多完美,LBJ20要是能借鉴一下该多好。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21)

此处我觉得我可以艾特二全来给我做个后跟包边TPU解决一下。

抗扭性(客观性能):10分

防侧翻(客观性能):6分

稳定性(客观性能):6分

一体性

首先穿着层面来说这双鞋的一体性我觉得还是不错的,特别是脚型适配的情况下,舒适不需要磨合是第一直观感受,对比起GT CUT 2需要磨合来说LBJ20属于试穿零门槛的状态。不卡脚,不磨脚,不顶脚,很贴合。但是穿久了以后鞋面衰减或者高强度的某些特殊动作鞋面会强度不够,鞋脚一体性下降,整双鞋面和中底的强度有差距,后半段跟前半段也有差距。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22)

球鞋自身的一体性上来说其实上下重量分布的还是很均衡的状态,但是底面还是会有分离,原因也是虽然用了杯状大底,但是框架的泡棉太软了,支撑连接的状态不够好。由此可见,结构很重要,材料选择也很重要。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23)

轻质化(客观性能404g):7.5分

球鞋一体型(客观性能):7.5分

鞋脚一体性(主观体验):7.5分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24)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25)

鞋面和中底框架的耐久度低,穿着体验舒适且适配度高,脚感好但是强度和稳定性偏差的一双鞋。LBJ20绝对是一双TOP1级别球鞋的雏形,完善细节以后肯定是能占据定位的TOP1位置的。但是真的Nike这双鞋上给你的感觉就是,老子有能力做TOP1,但是我就是不想给你做到最好。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26)

所以回归现实,三折五开买穿着舒适度没毛病。现在一千左右...算了吧,PG6和Luka1虽然不够爽但最起码安全。

实战性能和颜值并存的球鞋(本以为TA能成为年度最佳实战鞋)(27)

OK,本期视频到这就结束了,喜欢的朋友辛苦一键三连支持下,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