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论语解论语?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解论语(读论语齐一变至于鲁)

论语解论语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论语·雍也第六》

①一

“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盾去其一。”

———《易经》。

假定天地间万事万物运行和发展的规律称作大道,《易经》上说大道总共有五十之数,而天命的衍化只有四十九,那缺少的“一”,就是“变数”,也称作“天机”。

②先王之道

《论语·学而》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的妙用,以“和为贵”。如何是“和”?

《道德经》上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和光同尘”的“和”,似乎有一股神奇的异力,能化腐朽为神奇。

简单来说,有子的意思大概是:礼的妙用,用得好,能化腐朽为神奇。

“先王之道,斯为美”,先王指的是尧舜禹那些上古圣王,他们的品德和功绩人族共尊,近乎说完美,这都是依赖于礼的妙用。

荀子说:“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比中而行之。曷谓中?曰:礼义是也。”说到底,先王之道,还是礼的妙用。

③齐鲁之地

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太公打仗厉害,搞经济也有一套,靠海制盐,发展渔利,齐国发展很乐观。后经管仲改革,齐国更加强大。其遗风多尚武重利,走的是霸道发展的路线。

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公之子伯禽注重文治,发展远远跟不上齐国,但是鲁国讲礼仪,民风醇正,这是齐国远远不及。鲁国留下的遗风是尚礼重义,遵循王道。

夫子以为无论是霸道,还是王道,都偏离了先王之道。

夫子说:“齐国做出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做出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明末时期的学者吴莫默说“齐固要脱皮换骨,鲁也要涤胃洗肠”。

齐国已经偏离了正轨,要回到先王之道需要脱皮换骨般的大转变。鲁国相对好些,重文治讲礼仪,但须治沉疴宿疾,也要涤胃洗肠。

④总结

这一篇夫子讲他的政治主张,即克己复礼,遵循先王之道。

当然,齐国没必要成为鲁国那样,齐国有齐国的优势,鲁国有鲁国的传统,无论发展还是传统,都是历史的参与者。

更何况,齐国比鲁国强大,强大的那么明显,让强者低头,这不符合人的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