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盏心灯思念远方的故人(谨以纪念逝去的舅婆)(1)

舅婆1932年出生于贫穷的广东揭阳,在那个战乱而又贫穷的年代,舅婆的父亲为了确保一家能够生存下来,带上一双儿女举家延路乞讨到了相对好一点的江西泰和。本以为来到泰和的日子会好过一些,可外地人要融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是何其的困难,日子越过越艰难,生活实在难以维续,为了不被饿死她父亲狠心将一双儿女卖予他人抚养,从此过上了妻离子散,颠沛流离的生活。

舅婆被卖予一户人家当童养媳但最后又怎么嫁给了我舅爷(我奶奶的弟弟)就不是很清楚,可能是买家早逝亦或是其它什么原因,知道的人不多,无从考究。我舅爷是教书先生,在那个时候是有工资的,所以婚后生活也算宽裕。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可婚后多年的舅婆却一直未有生育,作为农耕年代的农村妇女不能为家族延续香火那压力是相当巨大的,为了能延续子翤一家子想尽法子并极尽所能的搜集民间偏方。民间有种说法是当一个人无法生育时去抱养一个孩子或许会改变一个人的运势,能给带来好运。迫于家庭压力她们经人介绍抱养了一个女孩并且收养了本家族兄弟的两个儿子当作养子,另一边呢民间偏方也不能停,双管齐下。奶奶得到个偏方说当人不能生育时把称东西的称头包在猪肚里炖给妇人吃后会有奇效。也不知道是上天眷顾还是偏方有效没隔多久舅婆怀孕了而且满孕周期后于1964年生下了一个男婴,为了纪念这个美好的日子特取名为-----称里生(因称而生) 男婴慢慢长大---上学---成家(婚后育有一女)---立业---表叔事业有成,官运亨通位居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1992年舅婆跟随表叔举家从大山里搬进了县城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可毕竟是劳碌习惯了闲不下来,进城后广东潮汕人的经商头脑就体现出来了,处处是商机,舅婆开始捣鼓着去菜市场摆摊卖凉粉,空闲时间又从本地人的手上租用了一块空地用来种芋头等其它农作物卖予他人,别说收益还是很可观的,再后来1995年舅爷因年迈病逝,老年人上了年纪生老病死这很正常所以不过多复述。总的来说自小孩出生后的这几十年日子过的是幸福的,温馨的,用含饴弄孙来形容也不为过。可是命运的不幸再次降临到了这个家庭,2000年7月表叔在装修自己的新房后不幸中暑倒在了工作的办公室,殁年36岁。老年丧子对舅婆一家的打击是巨大的,她一夜之间白了头.

时间流逝,舅婆也越来越老迈,孙女也长大成人就业,年迈的老人与年轻人生活在一起多少都会有一些生活上的碰撞,中国式家庭的这种生活矛盾谁家都无法避免。年轻一代商量决定将舅婆送回老家乡镇里面的敬老院生活,可这一待就是七八年.前述提到舅婆收养的继女和养子,在舅爷去世后,教书匠的这份职业由养子顶替了,从此端上了铁饭碗(顶替------这是特殊年代的产物,现在是没有了)继女则与养子结为连理,可终究他们也还是没有承担起这份赡养老人的义务,尽管无偿得了个铁饭碗和媳妇.

点一盏心灯思念远方的故人(谨以纪念逝去的舅婆)(2)

图片是去年妹妹结婚时一起拍的-----89岁高龄。妹夫从敬老院把她接回来一起热闹热闹,那天她很开心还给我们唱了山歌。

其中我对舅婆印象最深的是在2007年及2012年。07年父亲因病在医院住院,舅婆在卖完手上的菜后赶过来给父亲送汤,嘴里一直嘀咕着很抱歉好久都没有给父亲送这些,其实我们都是很感激的,父亲当场就感动的流出了眼泪,毕竟那已经是75岁的老人了,还惦记着给他(晚辈)送汤。2007年底父亲因病去世,事后我回到了工作的地方所以也就很少再和她见面了。再见她时是在2012年她当面在和我解释4年前为未能参加我父亲葬礼送我父亲最后一程而感到遗憾,写至此已无语凝噎。

舅婆生命的最后一刻定格在2022年10月13日上午,逝于敬老院,孤独终老,享年90岁。

生逢乱世,逝逢疾苦。由于疫情原因直系与旁系亲属都封控在家,无法外出守护身旁,寿体于10月13日于敬老院停灵一天,10月14日上午火化;冥冥之中上天注定舅婆是要孤独的逝去………

舅婆的一生是痛苦,悲惨的一生,愿来生能投生户好人家,重新体验世间的美好!谨以此文纪念[祈祷][祈祷][祈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