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行者 三剑客

为什么转业的还不走(转业绕不过去的年龄)(1)

题图大唐

不服气!真不服气!

军转干部老王来到某局已经两三年了,眼看腾出来了一个副科长位置,老王作为骨干于情于理都该当选。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同事当选。而同事当选的原因,是他在单位里工作的时间比老王长,是“老同志”,而老王在单位里却是一个“老新人”“新老人” 。

与我一起转业的小赵也有一样的烦恼。他转业一年后单位接到了一个任务,本来凭能力凭成绩他是无可争议的负责人,但是领导安排的时候还是让其他人负责,而那个人年龄小、工龄短但是比他来单位时间早。

他心里不愿意,而领导却说这是为他好:“你来单位时间有些短,很多事情协调不方便。让在单位工作时间长点的人负责,你工作开展起来也方便一些!”小赵想了想,也是这么回事,也就不再争辩了。

时常和战友们聊天,发现局龄成了大多数退役军人绕不开又离不开的一个话题和门槛。有烦恼的,有吐槽的,也有无助放弃的,甚至有人觉得局龄让自己的军龄黯然失色,直接被清零。

有战友问,说自己听说过军龄、工龄、教龄等等,但是局龄是个什么意思?这么重要为什么法律规定中却没有发现?

局龄,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实际工作的时间,它记载了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职业经历和时间积累。虽然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的文件给与局龄一个标准的规范,但是它也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比如绍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曾经印发的《编外用工使用管理制度》的通知中就明确:按照我市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统一经费定额标准,签订劳动合同的编外用工实行年薪制,按月发放。具体由岗位基本工资、局龄工资、月考核奖、年终奖四部分组成。

为什么转业的还不走(转业绕不过去的年龄)(2)

而《国家体育总局广泉小区三期职工住宅配售方案》中也提到了局龄:副处级以下人员按工龄、局龄、职龄之和排序,工龄按每年1分计;局龄按每年(含超过半年,未满一年)1分计,不满半年(含半年)的0.5分计;职龄按每年(含超过半年,未满一年)1分计,不满半年(含半年)的0.5分计。

可以看出,局龄这个概念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不但存在还发挥着不小的作用,比如很多单位提升晋职的时候,局龄会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一些福利待遇,比如分房、津补贴、学习培训等,也是和局龄挂钩的。

而对于退役军人来讲,局龄短也是退役军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别小看局龄短这个事情,它对退役军人的影响可不小,比如实职安置。

之前有战友反映很多地方和单位在安置时,往往不给转业军官实职安置。而之所以不实职安置的原因中,转业军官军龄很长、工龄不短,但局龄很短为零是一个重要方面。

局龄短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对单位的贡献很少,意味着组织和同事对你的能力素质、工作经历等的了解和认同感很少,意味着单位领导对你不够了解也无法做到信任,意味着很少有单位会冒险把一个实职岗位交给一个从来没在单位工作作风的退役军人。

所以无法实职安置让人感叹和可惜,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局龄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也成为转业军官乃至退役军人一个无法逾越的关口。

为什么转业的还不走(转业绕不过去的年龄)(3)

曾经有战友面对普遍存在的退役军人局龄现象,感到很无奈,甚至会觉得没希望直接放弃选择躺平,剑客认为这样的选择大可不必。

一方面,局龄代表的是一种了解方式不是唯一方式。对于服役期间的表现,以及军龄背后的能力、履历等,新单位是不够了解的,只能通过实际工作时间的积累对退役军人有直接全面的了解。所以如果有机会、有平台,我们可以积极自荐,可以积极表现,用实绩和努力让单位和领导了解自己、展现自己,自然局龄对于自己的影响,就能有效减弱了。

另一方面,局龄短是我们的短板,但是我们在军龄、工龄、经验等方面却是有优势的。扬长避短,避实就虚,发挥我们的优势,我们也能找到自己的突破点。一名退役军士,服役时是单位的报道员和网络管理员。后来,他所在的单位准备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在全局系统选拔负责人。尽管他来单位时间不长,资历不够,还只是一个工勤岗,但是他的成绩和能力、履历够硬核,最终他脱颖而出成为单位新媒体的首任负责人。

而透过部分战友对于局龄的焦虑感,也能读出一些不自信和陌生感。

作为“老新人”,总觉得自己和新环境、新单位、新同事之前缺乏了解。而这样的了解,必须通过时间的积累才能化解,这就是局龄。其实这样的困局,不光是退役军人有,任何一个新入单位的人都会遇到。这也是一个人在环境里由陌生到熟悉的必经过程,不是专属于退役军人的。

而由于职业、经历、学历等方面的差异,退役军人在新环境里会有一些落差,这让他们对未来的发展和融入缺乏必要的信心,总觉得自己比不过其他人,自己会被“潜规则”。其实,对于退役军人来讲,我们有在局龄方面的劣势,也有在以军龄为代表的履历、经历方面的优势,还有我们的作风、品质等。所以我们并不是一直弱势,我们也有优势就看如何去做了。

剑客也转业五年了,通过和战友们的交流和自己的经验,剑客认为局龄其实也不是那么可怕那么痛苦的事情。军龄和局龄是退役军人的两个职业、两个工作阶段的记录载体而已,也只是一个时间的积累而已。而我们的发展,靠的还是实力,靠的是实绩。只要我们足够硬核,局龄不是问题。

但是这个现象其实也启示了我们,退役后有很多困难,而我们更需做的更多。

比如能力准备。如果我们的履历足够厚实,成绩足够辉煌,就能留下好印象,实职安置也好、抢占先机也罢都是有可能的。即使前期默默无闻,后期也一定会迎头赶上。

曾经老单位的一名组织股股长转业,安置到某局工作。而恰巧当年局里的办公室主任空缺,而单位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员。这个时候单位就想到了这个股长,他的履历、经历和能力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于是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和考核,这个股长不但顺利安置而且直接任命为单位的代理办公室主任,一年后转正,成为为数不多的实职安置而且是重要岗位的例子。

比如不断努力积极争取的问题。局龄的劣势,让我们一时无法拥有优势。这就需要我们不自暴自弃,更不能躺平内卷,而是要努力拼搏、积极争取,用成绩和表现展现自己赢得机会。只要我们具备实力了,局龄短自然就不是问题了。

比如要有良好的心态。重视局龄也意味着军龄作用的弱化,很多战友自嘲为“军龄清零”。其实现实中,军龄的价值随着退役金以及薪酬待遇的落实,的确暂时结束了使命,交棒给局龄。但是我们不要因此而觉得吃亏或者无助,军龄的价值会随着局领导增加而逐渐发挥,最终和局龄相结合。所以局龄是个问题,也不是个问题,需要我们理性对待和看待。

最后,剑客建议可以探索建立一个军龄和局龄,或者说服役经历和现实工作经历之间的一个衔接互认的机制和过程,如果军人职业技能鉴定和接续一样,让军龄的价值得到延续和保护,让退役军人的局龄也有“军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