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笑

点评:郑委

怎么样让孩子不厌学(如何让孩子不爱学习)(1)

郑委老师前言:

昨天陈笑发来《如何让孩子不爱学习》这篇文章,告诉我这篇文章已经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并感谢了我,我看到后也特别为陈笑开心,今天我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大家,我们的学员们对文章中的观点应该特别熟悉,我想借此文章,再次向天下的父母强调,其实学习问题大多时候都和学习无关,孩子不爱学习基本上都和父母有关,都和父母会不会爱有关.

那为什么父母不会爱呢?因为父母们曾经也是孩子,他们也没有被父母正确的爱过,我们给不出我们没有的东西,就这样周而复始着。

想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先解决父母自己爱的能力问题,这是根本。

这其中我更强调一点:父母会爱,孩子不会不爱学习,但想要学习优异,在父母会爱的基础上还需要孩子拥有正确的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我更要强调另一点:学习好的孩子的父母也不一定是会爱的,很多学习好的孩子因为父母不会爱而变得没有情感,很自私,抗压能力差,以结果为导向,只会努力学习,这样的孩子可能会是一个“定时炸弹”,在未来的人生当中,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在自己扛不住压力,在别人不认同自己,在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从而被孤立,在经营不好自己的家庭这些情况下,他们不是伤害自己就会伤害他人。

中国家长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是:

如何让孩子学习好?

(郑委老师:家长们都在想“如何让孩子爱学习”这个问题的时候,倒不如好好思考思考“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这个问题的答案,前面的问题可能会引导父母更加寻求方法去伤害孩子,后面的问题会引导父母找到真相去爱和帮助孩子。)

人人都知道学习好的前提是爱学习,所以最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爱学习。

可是,爱学习本是孩子的天性。正如我们养育孩子时,从一个柔弱不能抬头的婴儿,然后“三翻六坐七八爬”,谁见过懒惰不肯学走路的宝宝?学龄前儿童,哪一个孩子不具备“十万个为什么”的求学精神?孩子爱学习不是成人培养出来的,不爱学习才是成人培养出来的。所以常见的现象是孩子越大越不爱学习,家长越努力培养孩子越不爱学习。

今天这篇小文,就积我三十年教育工作之见识和近两年对家庭教育的学习,来总结无数家长们如何“培养”孩子们不爱学习的经验,供爱子心切的家长们借鉴与参考。

此培养方式可总结为三大块:(一)打击法;(二)期待法;(三)包办法。

怎么样让孩子不厌学(如何让孩子不爱学习)(2)

(一)打击法

此法适用于对孩子严格要求的父母,在具体操作上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零敲碎打法,即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找出所有行为上的毛病,一一指出。比如“这个字写得真难看”、“这次考试又比上次差”、“你总是写错别字”,诸如此类。总之就是不断让孩子感受自己行为上的错、错、错,达到让孩子失去自信的目的。

(郑委老师:很多父母都会认为”指出孩子的问题,并要求孩子改正,孩子就进步了“,我把这样的逻辑称为变态逻辑,指出孩子的问题孩子自己接收到的是”否定,不认同“的感觉和信息,这样的感觉和信息让孩子远离爱。真正的规律是,当孩子被信任,被欣赏,被悦纳的时候,他才感受到父母的爱,才愿意和父母一起面对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

第二种方式是整体打击法。儿童对自我的认识是依赖于成人的评价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给他们贴标签的方式实施一次性整体打击法。

最常用的比如: “你脑子进水了?猪一样”、“你就是学不好数学的”、“我看你就是不行的”、“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娃?”、“你跟某某某就是没法比”等等。

总之就是不断让孩子确认自己秉性天赋的差、差、差,摧毁他的自尊,挫败他的自信。打击法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孩子很快放弃努力,因为反正我是不行的。

(郑委老师:想让孩子学习好,最基本的点是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大家想一想,自信心和上进心都有的孩子学习会差吗?大家再想一想,总是关注孩子的学习,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会不会受到影响呢?教育不能本末倒置。陈笑所说整体打击法其实是在摧残孩子的自信和上进。

提示:以上两种打击法,如果在外人甚至众人面前使用,则效果以平方计。

(二)期待法

此法适用于一部分认为自己的人生“很成功”或“不成功”的父母。

比如:“我跟你妈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你怎么也得考个一本”;或者“妈一辈子没能上大学,你要为妈争口气”;“爸爸童年多想学钢琴可惜没条件,你现在可要珍惜机会”;“隔壁阿二总是考前十,你无论如何不能落在他之后”。

父母的期待成为孩子的压力,压力可以转变为动力,这样的孩子会很努力。

怎么样让孩子不厌学(如何让孩子不爱学习)(3)

孩子努力的结果有两种:

一是没有达成期待。此时,失望的父母多数自然会转用上述第一种“打击法”。少数修养好的不使用打击法,但失望伤心无法掩饰,孩子会因此内疚。内疚也会产生动力,孩子可能因此加倍努力,废寝忘食也要达成父母的期待。但一旦完成这个期待之后,孩子会怎样呢?我认识一个按父母的愿望一直完成了医学院硕士学业的学生,将毕业证郑重地交给父母后扬长而去,在淘宝上开了一家网店卖她心爱的艺术品。

孩子努力的第二个结果是达成了父母的期待。此时的父母多数会想“你可以飞得更高”,从而产生更高的期待,却没有考虑弹簧超越限度的后果。

我大学的一个同学,是独生女,在父母的精心陪伴下,从幼儿园一直优秀到大学,她不仅成绩好,还是校艺术团主演、校运动队健将、校学生会干部。大三时当选全校十大模范生,大红榜贴在校园最显眼处,人人赞她前途无量。传闻学校领导已经内定她留校任教了。

可当父母告之表哥考上研究生出国留学后她又开始新的奋斗,八十年代要出国留学是非常难的,依我观察其实她天分一般,只是努力过人,因为时间紧,她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大四时突然精神失常,治愈后因药物副作用变得肥胖且迟钝,毕业后分配到一所普通中学,最终跳楼而亡。

(郑委老师:我常说一句话”不要关注孩子飞得高不高,一定要关注孩子飞得累不累“,如果父母明白了这个道理,孩子在爱的环境下,会越飞越高,即使遇到暴风雨,孩子也会用智慧和勇气去面对挑战。关注孩子飞得高不高是欲望,关注孩子飞得累不累是爱。爱产生由内而外的力量而充满勇气,欲望产生由外而内的努力而充满压力,勇气让人越来越有自信和价值,努力让人越来越心急和焦虑,用外在的成功来掩盖自己内心的阴霾。

(未完待续.....)

本文知识产权归爱与幸福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