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上,时常见不少人,仍然拿腔拿调的主张使用平水韵,学而很不以为然。

什么叫做平水韵(关于平水韵)(1)

时代在进步

不以为然的理由,也并不复杂,就是几句诘问:一、你的平水韵是查来的吧?二、倘若你回答不是,那么问,你是生活在白话文以前的人么?倘若你回答--是,那么要问,你查来的东西,你都懂么?

三、倘若你继续回答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么,学而要怼人了:你生存在一个生活脱离了平水韵的环境,你还坚持平水韵,你什么意思?是要证明你懂古么?你真懂么?你可懂?你古通?你是专门古文字研究?你研究透了?

实际上,文字的发展过程里,其中很多字的音义形演变,必然有较长或者很长的渐变的过程,即使专门做文字研究的人,也没法完全地复制这个过程的演变,然后使后人做到对当时的语言环境身临其境,这是肯定的。也就是说,你无法复制古文字使用的环境。

康熙字典在字音上,采用了切音法、与读若某。但康熙不是留声机,切音这个东西,离开了当时的语言环境,,你隔了八辈祖宗,然后所切出的音,就很难是九代上祖宗的音准,这是必然与肯定的。至于读若,本来就是若,就更不值得较真儿了。

后人使用的最近期的平水韵,应该叫做康熙平水106韵。而康熙年间的平水韵,可以概括康熙年间及其前后的音准,而民国以后的音准还等同于康熙年间的音准义准?而今共和平时代还等同??

不见得了的吧?

那么,对于而今坚持使用康熙版平水韵的结论,就推导出这样一个状况:你不懂,你根本弄不懂,你使用的东西自己都不能完全懂。你使用自己一知半解、东鳞西爪的东西来做东西,那你是做出了一个什么东西?这就很令人疑问了。

也许,你会辩解说,我这是共和国时代平水韵。乖乖,对不起,共和国的人间生活,使用汉语拼音了。

旧瓶之所以拿来装新酒,是因为我们知道、懂得、深知,那是真切的且刷干净后可以用的叫做瓶子的东西;倘若我们弄不懂是不是真切的瓶子,就拿来装酒,那是不太敢喝的。由此,学而固执地以为,而今一切耿了脖子作平水韵主张的,都是复古而不能成,跌落为装B界大师滴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