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突出,最后导致满洲铁蹄入关,明朝灭亡。细数明朝灭亡原因,很多人把原因归咎于崇祯帝的刚愎自用,其实不然,当时气候突变,中国进入小冰河期,才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什么叫做小冰河期呢?指的是相对而言较冷的时期,历史上的“小冰河期”都导致了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
从1580年开始,中国气候在明末进入了一个小冰河期,我国历史学家的考证证明,这个时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冷的时期。t气温低下,对于北方的少数民族来说, 部族和牲畜的食品供给短缺,于是就梦想向南发展,不但空气温暖,还能有粮食。
我国的地震学家也证明,明朝末年是华北大地震最多的时期。据英国天文学家蒙德研究证明,公元1595到1645年间,太阳上很少有黑子活动。这个时期,北欧气候非常寒冷,人们认为这个时期的寒冷和地震与太阳上少黑子有关。
此外,酷寒必将使降雨区域普遍南移。 万历、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从万历中叶开始,旱灾竟持继了七十年之久!!这对于一个以农业为本的国家来说,完全是致命的打击,崇祯年间的农民大起义就不足为奇了。
在频繁的旱灾的同时,鼠疫也随时威胁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在几次小规模的鼠疫之后,一场波及华北数省的大鼠疫终于在山西爆发。
万历八年(1580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同年,在太原府(治今太原)的太谷县、忻州、苛岚州及保德州都有大疫的记载。
次年,疫情传至辽州(治今左权),再传至潞安府(治今长治),疫情进一步扩大。万历《山西通忘》卷26记载,潞安“是岁大疫,肿项善染,病者不敢问,死者不敢吊”。患者表现为肿项,传染性极强。
万历十年鼠疫传到相邻的河北宣府(治今宣化)地区,这里是军卫密集的军事重镇。疫情发生时,“人肿颈,一二日即死,名大头瘟。起自西城,秋至本城,巷染户绝。冬传至北京,明年传南方。”此疫不仅造成怀来卫城中的人口大量死亡,并且传入北京。
从崇祯六年(1633年)开始,华北鼠疫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流行。 北京郊区的疫情也很严重,在通州,“崇祯十六年癸未七月大疫,名曰疙疽病,比屋传染,有阖家丧亡竟无收敛者”。昌平州的记载中称为“疙疽病”,而且“见则死,至有灭门者”。又如河间府景县,“崇祯十六年大疫,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
当时北京实际已是一座恐怖的疫城。
崇祯十六年,天津爆发肺鼠疫流行, 一人染疫,传及阖家,两月丧亡,至今转炽,城外遍地皆然,而城中尤甚,以致棺蒿充途,哀号满路”,一片悲惨凄惶。奇怪的是,李自成的军队转战南北,文献中不见这些人死于瘟疫的记载。
据估计,明代万历和崇祯二次鼠疫大流行中,华北三省人口死亡总数至少达到了l000万人以上。由于鼠疫的流行与旱灾、蝗灾及战乱相伴随,这一时期华北人口的死亡数应当更多。因此,清兵能顺利入主中原就不足为奇了。
(每日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