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有三位姓独孤的皇后,北周明敬皇后,隋文献皇后,唐元贞皇后。这三位皇后分属于不同的政权,但却是同父所生。生出她们的这位父亲,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朝国丈”独孤信。然而,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国丈却最终没能活到看见自己女儿母仪天下的那一刻,而且还是选择了自杀身亡。这位本该志得意满的柱国将军为何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呢?依据史料来看,独孤信死于一场谋反案。关于这件事,还得从头说起。

公元556年,西魏发生了件大事:一直以来手握重权的宇文泰突然病死了。他的侄子宇文泰便趁机拥护宇文泰尚且年幼的儿子宇文觉为帝,并该国号为北周。宇文泰虽然不是国主,但却在西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西魏的皇帝尚且十分年幼,必须依靠众位柱国将军共同理政,而宇文泰又是这几位柱国将军里最位高权重的一位。宇文泰死后,他的地位理所当然地被其侄子宇文护所取代。于是,一直以来颇有野心的宇文护便成了北周皇帝的代表,每有政事皆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处理。

八大柱国的简述(他曾是三朝国丈)(1)

宇文护的专政引起了其余几位将军的不满。因为之前宇文护的叔父宇文泰执政之时,凡有政事皆是一群人商量而定,所以整个西魏相当于这几个人共同执政。而现在宇文护的作风明显就是想要在北周独裁,这大大侵害了其他几位将军的权益,而这几位将军里最感到不平的,就是赵贵。史书上记载道,每当赵贵要依照宇文护的命令办事的时候,总是面色不快,常有愤愤不平之感。赵贵这样生气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不仅同为八大柱国之一,还对宇文护的叔叔宇文泰有恩,当初若不是他的支持,宇文泰也不能在西魏权倾一时、成为皇帝之下的第一臣。

在赵贵事件中,虽然独孤信力求独善其身,但还是受到了牵连,被宇文护削去了官爵。虽然被削官很无辜,但独孤信的结局远比这更悲惨。因为宇文护最终还是决定对独孤信痛下杀手。由于独孤信不仅是权官,更是著名的美男子,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所以宇文护不便高调地施行迫害,而是暗地里逼迫独孤信自尽。

为很么宇文护非要逼死独孤信呢?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

首先,宇文护此举是为了杀鸡儆猴,更好地树立自己的权威。宇文护虽然是摄政大臣,却是收益于自己的叔叔,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功绩,所以论声誉,他无论如何都无法与其他的柱国将军相提并论。而且他辅佐的皇帝年龄尚小,根本不足以服众,若是几位权臣联合起来一起谋反,那自己根本没有招架的能力。所以杀掉独孤信可以起到震慑其他几位大臣的作用,况且独孤信又是一位老实的,比较好拿捏。

八大柱国的简述(他曾是三朝国丈)(2)

其次,宇文护显然是懂得斩草除根这个道理的。虽然在赵贵的这场谋反中,宇文护一直持中立态度,甚至还站在幼主的角度进行过规劝,但实际上他也并没有阻止不是吗?知情不报说明独孤信也可能有不臣之心,这样的一个后患不杀之不足以安心。

最后,独孤信的身份也是宇文护不得不除掉他的一个重要原因。独孤信虽然赢在女儿,但也败在女儿,因为他的女儿们实在是太出色了。独孤信的大女儿是宇文泰的大儿媳,北周皇帝宇文觉的大嫂,他的另外两个女儿分别是其他两位柱国大将军的儿媳。依靠着女儿,独孤信在朝中的关系网可谓是四通八达。更重要的是,宇文护有意改立宇文觉的大哥为皇帝,如此独孤信就成了国丈,甚至还有可能凌驾于宇文护之上。独孤信的地位如此超然,宇文护岂能留下这个心腹大患?所以,对于独孤信,宇文护必杀之而后快!

传奇国丈孤独信在权力的更替中就这样死了,现在看来不禁让人唏嘘万分。

文|峰揽山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