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1)

武则天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当代称则天顺圣皇后,或武后(遗诏退称皇后),后代通称武则天,并州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因执掌君权因而得到正史追认的女皇帝。十四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十二年不得迁。唐高宗时复为昭仪,谋废得到唐太宗托付于重臣褚遂良的“佳儿佳妇”元后与淑妃,得立为皇后。

可以计算的是,若从660年算起,她掌权前后45年,从683年算起,她掌权前后22年,统治掌权时长仅次于清朝慈禧太后。武则天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第三长的皇帝(终年82岁),仅次于清高宗(87岁)和梁武帝(86岁)。我们还可以得知的是,唐朝的所有帝王当中,她的资格相当特殊。特殊在哪里?除了唐高祖以外,大唐的皇帝两个是她的丈夫,两个是她的儿子,其余全是她的子孙。这个女人可谓得天独厚,何其幸哉

对于武瞾的“曌”字,则是她自己发明的。但是她一生几乎没有用过这个字,因为当她有资格创造文字的时候,已经没人在乎她的真名到底姓甚名谁了,只知道这个女人六亲不认、只手遮天,而她自己更简单,在那时,她自称为“朕”。

事实上,这位女皇所造的字并非只有自己的名字。考古所见武周时期墓志铭中新造字近二十个,略编于上。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2)

对于武则天能成功接盘大唐似乎并不是那么严丝合缝,或许连武则天本人都没有想过。因为毕竟她的第一个名分仅仅只是一个所谓的“才人”。其家室更不靠谱,卖木材为生。要硬说有点关系吧,也只能是因为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随后,李渊立唐,其父被封为应国公,才有了武氏入选进宫的机会。

637年11月 初入宫廷,封为才人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3)

唐太宗

长安(今西安市)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则天十四岁时,唐太宗听闻她姿色艳美,将她纳入宫中,据《资治通鉴》所载,她在入宫后,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 武媚娘 ”。武则天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对于唐太宗在位时期武则天在宫中的生活,史书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但太宗在位期间,武则天并未得其宠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4)

这么一位在十四岁就已经能说出“岂知非福”的女才人,进宫后却独守空房十二年,这十二年的光阴逐渐让这位姿色艳美的女子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在雄才伟略的唐太宗面前,自己永远只能是一个娇弱的女子,当不得女王,更当不得女皇。随即,她转变了目标,目标是谁,唐太宗的儿子。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5)

李唐江山第一次被颠覆的错,出在了接班人身上。

皇位的更替自古都是伴随着阳谋与阴谋,纵观中国之历史,阳谋的有如曹操、司马懿等,阴谋那就不胜枚举了。唐初也不例外,李世民十四个儿子里面,原太子李承乾谋反被流放;第二顺位继承者李泰本来被看好,但是由于太优秀了,以至于被元老派集团诸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门阀反对。相比较而言,晋王李治就比较合适了,这是一位仁爱孝悌的良善青年。所谓“仁爱孝悌”,在元老集团的眼里,那就是“懦弱可欺”,意味着更适合掌控。

本来接班人的问题解决了,似乎没什么大问题了,但是这帮人,人算还不如人算。瞄准晋王李治的何止他们男人,还有女人。他们更不会计算到,李治虽然好掌控,却不是掌控在他们的手里,而是掌控在那个得天独厚的女人手里。

怎么掌控?侍奉汤药。

649年7月10日 去世于含風殿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6)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7)

终南山翠微宫含风殿(今西安市)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医治无效(一说是服用天竺长生药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

时间大概就是公元649年前不久,唐太宗病重期间。太子李治眼瞧见自己父皇快要不行了,一向仁孝的他经常前往御前亲侍汤药,武媚则因才人的职务而负责太宗的饮食起居,两人由此暗生情愫。

从此,一颗种子就在高宗李治的心里种下了。

649年 太宗驾崩,按例出家感业寺

感业寺(今陕西未央区)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武才人依唐后宫之例,没有子女的妃嫔需入感业寺剃发出家。在感业寺里度过了两年晨钟暮鼓,青灯相伴的时光。武则天14岁被召入宫中,但整整12年未获宠幸,她深深懂得:机会不是靠等来的,而是靠创造出来的。她已在太宗病重之时,与后即位的唐高宗李治迅速建立起了感情,即使入了感业寺,也一直藕断丝连。这让本就富有野心的武则天重燃希望,她要为重返宫廷做铺垫,每逢高宗来看望时,都默默诉说委屈相思之苦。武则天才智过人,于是,她就围绕如何思念和期盼李治这个思想,作了很多情诗,令高宗怜惜不已。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8)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9)

不管从中细节到底如何,反正,李治是沦陷了,并且越陷越深。不一定有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的故事那么香艳,但是感业寺的相思软语才只是个开始。

私情有了,怎么名正言顺?天下之主,社稷可不是他一个人的,不提元老们是否阻拦,这“伦理”二字就能让高宗望而却步。如何交代?按照李治散文《立武昭仪为皇后诏》所述:

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壶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这下名正了,言也顺了,父皇所赐,李治都与武氏未尝迕目。武氏可以进宫了,但是并不代表非要进宫,充分与必要那是两回事。这时候有人帮了他们的忙,那就是高宗的原配皇后——王皇后。

宫闱之斗,尔虞我诈。王皇后虽然端庄贤淑,但是终不及自太子时期就与李治相好的萧淑妃,连皇后的位置都是太宗钦定才有的。于是乎,自以为聪明的王皇后选择了同籍的小尼姑。这一选择不要紧,与高宗和武氏一拍即合。可怜的是,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这一计毒死了萧淑妃,同样也毒死了王皇后自己,不因为别的,只因为她是蛰伏已久的武则天。

651年5月 - 652年5月 再次入宫,拜为昭仪

长安(今西安市)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与落发为尼的武则天相遇。二人随后便来往密切,宫廷一时流言四起,传言皇帝与一尼姑有染。此时的唐高宗最宠爱的是萧淑妃,与她共育有一男二女,王皇后无子,深感自己在后宫的地位岌岌可危。因此,在与萧淑妃争宠的王皇后知悉后,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氏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萧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当即应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二十七岁的武氏还俗,再度入宫。入宫前武氏已经怀孕,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

一言兴昭仪,武媚娘则咸鱼翻身。李治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是因为元老集团认为其可控,但是性格柔顺的李治再懦弱那也是一朝天子,他自然也想一朝臣。看穿这一点的武昭仪便开始了运筹帷幄。果不其然,没有多久,在褚遂良等老臣一一被扳倒后,门阀贵胄被一定程度上打压下去了。高宗高兴了,高兴了就得要赏赐,作为幕后出谋划策者的媚娘,自然要大赏特赏,赏什么呢?皇后吧。

655 - 659年 打击元老大臣,被册封为皇后

长安(今西安市)唐高宗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皇帝权力受到很大限制。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唐高宗政治上的“战友”。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三日,唐高宗终在李勣、李义府等朝廷武勋的鼓动下,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并加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七天以后,唐高宗再次下诏,将武昭仪立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武则天与唐高宗达成共识: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唐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10)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11)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12)

已经无法搞明白这个女人对政治兴趣从何而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对政治有着天生的敏锐和潜能。而李治的集权之路,则彻底激发了武则天对于政治的热爱。随着武瞾被册封为皇后,其子随理成章的成为太子后,对政治充满激情的她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

然而李治却坐不住了,谁是皇帝?过去,李治认为天下不是他的,是长孙无忌等元老的,现在还是觉得江山不是他的,是武后的。怎么办?废后。

此时一位极具戏剧性的宰相出现了,他就是上官仪。

664年 二圣临朝,降罪上官仪

长安(今西安市)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患上风疾之症,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遂命皇后武氏代理朝政。在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常被武则天压制,对她已有不满,与宰相上官仪商议,打算废掉武氏皇后之位。但上官仪的废后诏书还未草拟好,武后即已从宦官亲信接到消息。她直接来到高宗面前追问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责任推到上官仪身上。于是为巩固地位,武则天向高宗建议让她一起上朝,临朝听政,二人合称“二圣”。此后,武则天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进一步增长。十二月,上官仪被逮捕入狱,不久被杀。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13)

674年8月 与高宗并称天皇天后,上表建言十二事

长安(今西安市)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武后和唐高宗并称天皇天后,名为避先帝、先后之称,实际上是自尊,更加提升自己威望。十二月,武则天上表“建言十二事”,这十二条,归纳起来是四大政策:一是富国强民,二是善用人才,三是笼络百官,四是提高妇女地位。“建言十二事”推行,稳定了社会,造福了百姓,为后来一些执政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唐高宗下诏都加以施行。武则天能够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给予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武则天所编《兆人本业》农书,颁行天下,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后世影响很大。

权力一旦得到,便很难满足。武则天这个占有欲极强的女人,更是如此。多年的临朝统筹让她依赖了权力,并害怕失去。那么谁能夺走她的权力?高宗不能,但是高宗的儿子却可以。

675年4月 高宗欲使其摄政,太子李弘病逝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14)

东都(今洛阳市)上元二年(675年),唐高宗风眩更重,拟使武则天摄政,宰相郝处俊劝谏高宗不能把高祖、太宗的天下,不传子孙而委托天后,高宗才罢摄政之意。太子李弘深为高宗钟爱,高宗欲禅位于太子,武后不满;刚好太子看到萧淑妃之女义阳、高安二公主因母得罪武后而被幽禁掖庭宫中、年逾21而未嫁,太子奏请出嫁,高宗答应,武后更为愤怒。不久太子跟随出行洛阳,死于合璧宫,时年二十三岁,李贤继立太子。世人皆认为李弘是被武则天所毒杀,但亦有说法称李弘本来病弱而早夭。高宗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赠太子李弘为皇帝,谥号“孝敬”,以天子礼仪葬于恭陵。

679 - 680年 废除继太子李贤,进一步掌握实权

长安(今西安市)上元二年(675年),皇太子李弘猝死,李贤继立。不久,唐高宗命李贤留守京城监国。李贤处理政务明确公允,为朝廷内外所颂扬。但在当时因为武则天大权独揽,更想加快改朝换代的步伐,并且当时皇宫中有流言说李贤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与高宗的儿子,因此两人关系及其紧张。仪凤四年(679年)明崇俨被强盗杀害,却又迟迟抓不到凶手,武后因此怀疑是太子所为。调露二年(680年),武则天派人揭发太子阴谋,在东宫马房里搜出数百具铠甲,被定为谋反凭证,李贤未能洗清罪责,被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李显即位后,李贤被流放巴州,后被武则天派人逼令自杀,年仅二十九岁。

尽管李弘之死可疑,但是李贤的被废确是事实。高宗病故后,此前已经改名为李哲的太子李显在灵柩前即位,时年二十八岁,是为中宗。武则天从天后变成了太后。为啥李显能顺利登基?因为有遗嘱在:

太子继位,丧事从简,大事不决者问天后。

唐中宗是试图反抗的,他即位后第一项人事任命就是想任命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担任门下省长官。可惜的是,此时武太后还不到60岁,废立行动也紧跟着展开。

684年 废唐中宗,镇压叛乱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15)

长安(今西安市)光宅元年(684年)二月,唐中宗想要任用韦皇后父亲韦玄贞为侍中(宰相),大臣裴炎多次劝谏不听,武则天就借口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同年九月,李敬业、李敬猷、骆宾王、魏思温等人各自因失去官职心怀不满,便阴谋作乱,打出了“ 反对武后、匡复庐陵王 ”的旗号,在扬州举兵反叛,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则天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镇压叛乱期间,武则天又以谋反罪诛杀裴炎,十一月,李敬业兵败自杀。

这一系列程序看似复杂,其实也就是在三四年间就完成。我们虽无细节可考,但是这一桩桩历史结果告诉我们,这个太后手段之决绝,恋权之深重非其他女人可能及也。

扬州兵变看似云淡风轻,但是这句师出有名的口号——“反对武后、匡扶庐陵王”却内含乾坤。反对武后什么?匡扶的为何又不是此时正是天子的李旦?

当然应该反对武后,因为此时的武后已经着手改元了。

安葬高宗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武太后便大刀阔斧的改革,其内容极致女性化和权力化。中书省改称凤阁,长官改成内史;门下省改成鸾台,长官改成纳言;东都洛阳改称神都。任谁也能看出来,天要变了:武后想要称帝

薛怀义的出现正是此间前后。正是由于这位面首登上了历史舞台,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武则天还是个纯粹的女人。不同于张昌宗与张易之,这位原本在洛阳街头卖狗皮膏药的小混混的出场对于我们探究武周另有深意。

薛怀义来得正是时候,他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武则天终究还是人,或者说她已经从“神”化变得“人性”化。武后与薛怀义的关系,我们似乎并不能简单论之。若称其为互相仰慕的情人,貌似一代女皇的品味有些低,但若称之为性伙伴又显得简单。因为这是一种复杂的关系,从身体到心灵的。无论如何,工具层面的关系是能定义之的。用他干嘛?满足生理需求之外,还需要造“神”。

688年1月 修建明堂,加授尊号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16)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17)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18)

东都(今洛阳市)垂拱四年(688年)正月,武则天命令面首薛怀义率一万多人,毁乾元殿,建明堂。花费近一年时间后,明堂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有条九龙作捧著的姿态。上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明堂既成,又命薛怀义铸大象,大象的小指也可以容纳数十人,于明堂北起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大象。建宫的花费达到以万亿计,政府财政为之枯竭。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则天,武则天大喜,命其石曰“宝图”。之后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神”造起来了,要掀开“称帝”这块遮羞布,还需要稳定人心,怎么稳定?继续杀。

688年8月 翦除李唐宗室,加快改朝换代步伐

东都(今洛阳市)武则天在完成修建明堂后,召集宗室聚集于东都洛阳,在洛水举行祭神仪式。李贞等诸王害怕武则天就此将他们诛杀,于是开始积极行动,还未有共识的时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应。武则天分别派遣丘神勣、魏崇裕对抗他们。琅邪王李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李贞兵败自杀。武后想尽除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审讯之,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譔、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亲信等均被诛杀。

偷情、造神、杀人同时进行,一如既往的不可一世,未达终极目标之前,她的步伐也不会停下。这就是拥有“宝图”的“圣母神皇”的风采,自然是为了“永昌帝业”。

690 - 691年 正式称帝,迁都洛阳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19)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20)

神都(今洛阳市)天授元年(690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后是弥勒菩萨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后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加尊号圣神皇帝,以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立武氏祖宗七庙于神都洛阳,追尊周文王庙号曰始祖,谥号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天授二年(691年),武则天称帝之后,迁都洛阳。

如此这般,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便登上了龙位。此时,武则天已经66岁。

权力的问题解决了,武则天的政治抱负终于得到了满足。一番文治武功之后,武皇终于累了,张昌宗与张易之的出现就是标志。这是两位风格完全不同的情夫,如果薛怀义是是征战带兵的塞外猛男,那么这俩就是眉清目秀的小白脸;在当时,这哥俩被舆论讥讽为“莲花似”。《唐书》载:

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

一代女皇的男欢女爱并不是问题,相比之前的帝王,这一两个已经算是克制了。麻烦的是接下来的接班问题,这可是个大问题。武瞾深知自己的上位正是因为太宗李世民的疏忽,他的接班问题,才成功地为自己提供了机会。

麻烦确实很大,因为女皇是不能再嫁的。再嫁以后,那谁是皇帝呢?给儿子?断不可能,自己费尽心思才从儿子手里抢过来的皇位又再给儿子?那还如何“永昌帝业”?没有这个道理。给女儿似乎可以,但是细一想,那女婿又很麻烦。

古法已断,武瞾的武周传位给儿子、女儿都不行。有人提议了,侄子可以。武承嗣的确成为了武则天心里的第一继承人。因为只有都姓武,才能“永昌帝业”?

691年 唆使百官,请立太子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武承嗣令凤阁舍人张嘉福,唆使洛阳人王庆之等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

一年,不到。这位蠢蠢欲动的侄儿便显露了原型。武则天何许人也,刚成帝业,自己的亲侄子都能唆使百人上表了,这让女皇陛下深感不安。素以强硬态度对待武则天的李昭德此时进言说道:

承嗣,陛下之侄,又是亲王,不宜更在机权,以惑众庶。且自古帝王,父子之间犹相篡夺,况在姑侄,岂得委权与之?脱若乘便,宝位宁可安乎?

事实上,李昭德回避了新朝皇帝王莽为他姑母汉朝皇后王政君立庙之事,或许他认为这样说是明目张胆的表示武则天篡位。但无论如何第一次储位风波就此过去了。

第二位侄子武三思出场了。圣历元年(698年)二月,太子迟迟未立,武则天有意立侄梁王武三思为太子。此时已经74岁高龄的武皇已经几乎没得选了,善于阿谀奉承又曾为武则天称帝扫清道路的武三思因此得机得势。

中华神探狄仁杰的再回神都让这一切又归于平静。这位具有超强政治头脑的神探采用的方式简单、暴力又重复——劝说。

同平章事狄公说到:

“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

武则天曰:

“此朕家事,卿勿预知。”

狄仁杰答曰:

“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位备宰相,岂得不预知乎?”

同样的道理,但在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李昭德谏言之时,武则天称帝不足一年,新官上任都尚有三把火,何况新帝?真正让她废武承嗣得并不是李昭德,而是武承嗣自己。好在李昭德只是反对,并没有提出要立谁,不然怕是要当场血渐鸾阁。

而狄仁杰为何能有所作为?因为他能力太强又会说话。一位治世之能臣遇见一位千古第一女皇,那都是惺惺相惜的;更何况狄仁杰反周不反武,一口一个王者、一口一个元首、一口一个一体。我们这位中华神探心里非常明白要复李唐,解铃还须系铃人。覆李唐者,武氏;复李唐者还得是这位武氏。

那么只有狄仁杰明白吗?显然不是,尽管女皇年逾七十,头脑却非常清醒。自己已经如此高龄,一路杀儿子、灭宗室都绝不了李唐的复兴之火。后世又如何评价自己的武周?事实上武则天真的没得选了么?有,当初自己不想选的,在如今看来还得来选,原因是自己的儿子继位总不能骂自己的母亲篡位夺权吧,于孝悌不符。

重来未必要卷土。

698年 选定李显为太子,欲还政李唐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21)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22)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23)

神都(今洛阳市)圣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谋求为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则天表态。武则天犹豫未决,狄仁杰对她说:“姑侄之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武承嗣、武三思为武则天之侄,李显、李旦则为武则天之子)?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又劝武则天召还李显,在来自各方面拥护李唐的压力下,武则天进一步认识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会有丧失人心的危险,故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 ,选定他为继承人。

实际上,庐陵王李显是在狄仁杰拜相后的五个月,被武则天以治病为名秘密接回洛阳的。这足以证明,真正解决大麻烦的正是武皇自己。至于狄仁杰所推荐的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已是后话,因为“国老”老狄已经先于武皇而去。

神龙革命后,逊位的则天大圣皇帝不到一年便寿终正寝,死因不必探究,总有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真相为历史所掩埋。一块无字碑就总结了武瞾的一生,连自己都可能说不清楚的一生,任由他人评说吧。

705年12月16日 去世于上阳宫,葬于乾陵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24)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25)

女皇武则天的贡献(时间线里看历史)(26)

唐乾陵(今陕西乾县)神龙元年十一月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一代女皇武则天在上阳宫病逝,年八十二。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神都为东都;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三人的亲属。神龙二年(706年)五月,武则天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武则天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姚崇等中兴名臣,世人赞誉她的统治为“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