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论语·宪问第十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古人哲学名言名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哲学名言名句(古代哲理语录集锦)

古人哲学名言名句

151、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论语·宪问第十四》

152、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宋)欧阳修《纵囚论》

153、 ⊙言行者,立身之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纪》

154、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155、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156、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57、 ⊙人之气质,受成于地,感生于山川物质,触遇于风露寒暑,争欲相炽,心血相构,奈之何哉?躁者不知察此,急于一时。以赴事功。事功有天焉,即天捐眷助之,其成也,于人之益无几矣。圣人知此,故知消息进退存亡之理,潜龙则发挥遁世无闷,乐行忧违,无入而不自得,盖知天下之故也。◆康有为:《康有为全集》

158、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左传·僖公十四年》

159、 ⊙是故视之如草芥,则报之如寇仇,不可责之谓不义,视之如手足,则报之如腹心,亦不可称之谓好义。是故豫让决死于襄子,而两失节于范氏与中行,相知与不相知,其心固以异也。故日:“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乎以国土遇我也。士之忘身以殉义者,其心固如此。又日:“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威劫。”可义求,是故澹台子羽弃干金之璧;不可劫以威,是故鲛可斩,壁终不可强而求。士之轻财而重义者,其心固如此。◆李贽:《续焚书·序笃义》

160、 ⊙自命顽夫不复疑,平生举止任人嗤。只今老迈衣冠古,不异儿童俎豆嬉。苦志还磨三尺剑,雄心漫寄一枰棋。千年着杀冯长乐,谁许嘉名伴尔痴?◆归庄:《归庄集·顽》

161、 ⊙天薄我以福,吾原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洪应明:《菜根谭》

162、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孟子·告子上》

163、 ⊙哲后隆声誉,官人在克知。◆明本兼聪达,仁原赖智施。◆黄爵滋:《玉堂课草·知人则哲》

164、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一(清)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

165、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日;“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日:“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日:“新妇所乏者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日:“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嫒》

166、 ⊙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释义:品德高尚的人为了正义而赴死,而且把这看成与回家一样。——(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167、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释义:古人谁能不死,何必计较长寿与短命;名誉声望实在没有穷尽,财富地位也是短暂的事情;屈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保持着为国而死的节操。一(宋)苏轼《屈原塔》

168、 ⊙余生平以大官之家买田起屋为可愧之事……凡居官不可有清名,若名清而实不清,尤为造物所怒……余将来不积银钱留与儿孙,惟书籍尚思添买耳。◆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69、 ⊙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释义:珠宝晶莹剔透,灰尘就不能落附;一个人本性明朗豁达,不良嗜好就不会染身。一(北齐)刘昼《刘子·防欲》

170、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洪应明:《菜根谭》

171、 ⊙水明知月上,木落见梅尊。释义:透过清澈透明的水得知月亮升起,到了树木纷纷落叶时才显出梅花的尊严。——(元)仇远《冷坐》

172、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傲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日: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曾子:《大学·八章》

173、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明)吴承恩《西游记》

174、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释义:不做那些不应该做的事情,不要贪图那些自己不该要的东西。一《孟子·尽心上》

175、 ⊙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孟子:《孟子·离娄上》

176、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释义:治理国家有常规,以对百姓有利为根本;从事政治有规范,以法令推行为好。——(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177、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释义:在朝廷做官,则为老百姓操劳;在乡野当老百姓,则为国君担忧。——(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78、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吕氏春秋·异宝》

179、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日天时,二日人心,三日技能,四日势位。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尽人力。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因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得势位则不进而名成。◆韩非:《韩非子·功名》

180、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181、 ⊙耐寂,耐烦。一说到“耐”,尚有苦而难复之意。君子视“烦”、“寂”二者非苦境,乃常境也。亦行吾常而已,何“耐”之可云!◆刘熙载:《刘熙载论艺六种·处境》

182、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释义:政就是正的意思。你带头走正路,谁敢风气不正呢?一《论语·颜渊》

183、 ⊙治天下者,以人为本。——(唐)吴就《贞观政要·择官》

184、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释义:如果不在安乐的时候想想危难,崇尚节俭来戒除奢侈,这就好像是砍伐树木的根而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流水的源头而希望流水长远。一(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85、 ⊙荣辱之大分,安危利言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在分也。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荀况:《荀子·荣辱》

186、 ⊙由其道,功名之不可得逃,犹表之与影,若呼之与响。善钓者出鱼乎十仞之下,饵香也;善弋者下鸟乎百仞之上,弓良也;善为君者,蛮夷反舌殊俗异习皆服之,德厚也。◆《吕氏春秋·功名》

187、 ⊙白刃临头唯一笑,青天在上任人狂。释义:锋利的刀剑压在脖子上,我对此只需一笑;青天在上,辽阔无穷,任凭抒发狂情。——(明)张同敞《和诗》

188、 ⊙不以一衿而自足,不以能文而自满,立志希古不随流俗,无论学行两端常与古人比较,不以今人自宽,是谓远大。◆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輶轩语》

189、 ⊙朋友之难,莫说显为赖人者不可误与;即颇有好名之人,亦不可造次认账。相称相誉之中,最多累人,人不防也。此事亦是曾经与此辈交而受其称誉攀援之累者,始知之。所以独行之士,看著孤陋养其德,远辱之妙,真不可测。故认得一人,添得一累。少年当知之。◆傅山:《傅山诗文选注·说交游》

190、 ⊙善政者恤民之患,除民之害也。释义: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总是体恤民众的忧患,消除民众的祸害。一(三国·魏)桓范《世要论·兵要》

191、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9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南唐)李煜《虞美人》

193、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释义:不期望完全按古代的办法,不效法陈规,而是研究当代的事情,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韩非子·五蠹》

194、 ⊙修名之人丑态不胜千百万状,随一举动,随有无数窟垅。忠厚者尚不扬扢,少轻薄者,描写唯恐不工矣。其人尚不觉,沾沾自喜,愈益自鸣,亦无奈何。实大声洪,苟有实矣,不愁无闻。◆傅山:《傅山诗文选注·修名之人》

195、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王维:《王右丞集·画学秘决》

196、 ⊙考论人物,要当循其事变而观之,不可以一律例也。评后世之人物,一绳以帝王盛德,则自秦汉以下殆无完人矣。寒暑之推移,天下不能以常春;晦明之变迁,日不能以常昼。肘乎皆唐、虞、三代也,君心退藏于道德之密,民俗优游于德化之中,固不容专以功名也。奈之何秦人挈宇宙而鼎镬之,生民之无聊甚矣。◆当是时也,苟有人出而拯之于水火之中,措之衽席之上,而子子孙孙,第第相承,又皆有以覆护培植之,使其父子兄弟得以相保相安于闾里之间,若是而犹口无功,可不可耶?若是而犹欲辨其德而掩其功,是亦不恕而已矣。◆陈亮:《陈亮集》

197、 ⊙失教化之兴,非一世之事也,三代之哀,自公、卿、大夫以至甿、隶,皆知守道兴官,而以死生之际为甚轻者,先王教化人人之深,而万物皆有以立其命也。迁谪放流,人情所畏恶,毒肢体,滨死亡,士大夫之危辱莫甚焉!而明时台之以言事廷杖者接踵,而蹈之如归。盖高皇帝以廉耻礼谊为陶冶,士自居庠序之中,而己知上所以待之不苟矣。进而历于朝廷,益凛然上之所以相属,与己知所以自处者。故方其盛时,上下清明,几无一职不得其理。至于神宗之季,亦少贬矣,而士大夫之居清要,矜节行者,十常八九。虽不足以涪于三王之盛,而要岂汉、唐所能望哉?惜乎!神宗不能审察于邪正之间,如公类者,非惟不用其言,又显弃其身,而其后明政卒以党败也。◆方苞:《方苞集·明御史马公文集序》

198、 ⊙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

199、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汉)乐府古辞《白头吟》

200、 ⊙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