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王馨

近期,古装剧大火,有些网友说这是古装偶像剧的春天,从《梦华录》到《星汉灿烂》,确实用数据说明了网友所言非虚。可是,在这一派数据大好的局面下,有些影视剧因“倭风”问题被诟病。

循着关于倭风的这一系列讨论,网友们发现很多古装电视存在“倭风”的问题,包括一些知名的影视剧作品,其中《星汉灿烂》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导致创作团队连夜加班整改,才能让剧目继续播出。这一系列的问题背后其实反映的是我们的影视从业者不专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不了解。

我们总讲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是惟有大家真正去学习、去传承,中华文化才能“博大精深”起来。

影视剧自从诞生以来就以其声画结合的表现方式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而古装偶像剧的受众则更多的是年轻人,如果让年轻人误以为我们中华传统服饰长这样,那真是误解。除了服装问题,还有妆容的问题,韩式半永久一字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古装剧女主角的标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爆火后,服化道也出现了同质化的问题,就连海报都长得越来越像,完全失去个性,更别说传承中华古典美学传统。

古装剧造型盘点(古装剧满屏倭风)(1)

来源:微博@皈音

我国古装剧的优秀范例是很多的。以经典的1987版《红楼梦》举例,导演王扶林在拍摄《红楼梦》前曾远赴英国学习,回国后获得了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投资策划。

1981年11月,为了拍好《红楼梦》,中央电视台专门召开《红楼梦》影视化的大会,邀请众多红学家和影视专业人才讨论,几个月后,电视剧《红楼梦》的筹备组才正式确立。筹备组成立后,为最大限度还原红楼梦原著所描述的场景,筹备组邀请王昆仑、周汝昌、曹禺等20位红学专家和文学大家担任顾问,同时,又经历了几个月的讨论,最终选择了周雷、刘耕路、周岭担任主要编剧,此事一度登上报纸引发群众热烈讨论。

古装剧造型盘点(古装剧满屏倭风)(2)

为可更完美的呈现影视化的《红楼梦》,编剧写剧本就耗时两年两个月。本子有了又要找符合原著描述的人物,如何找到符合原著表述的个性不一的演员,筹备组历经一年多的时间,从全国上万名演员中选出了153位主创团队。可是,就这样精心的准备也还没有正式开机,演员形似还不够,还需要形神兼备。为了让这群不专业的演员能够顺利拍摄电视剧,王扶林导演在圆明园和八大处先后开展了两期学习班。每一位演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研读《红楼梦》的原著,并且,邀请周汝昌等红学大师讲解《红楼梦》。除此之外,还要练习身段,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古代礼仪习俗等。光电视剧所有专属服饰就有2700多套,这些服饰全部依据红楼梦原著描写,符合人物身份,而负责《红楼梦》妆容的杨树云老师,也荣获第七届“飞天奖”最佳化妆奖。此后,杨树云老师又出品了多个优秀作品,包括《唐明皇》、《上错花轿嫁对郎》等。

古装剧造型盘点(古装剧满屏倭风)(3)

郝蕾在参加表演类综艺节目时曾说,现在的宫斗剧演员喜欢做太多表情,但只要认真研读剧本,把人物放到真实的历史环境中,就不可能这样去展现人物,以她主演的《少年天子》举例,她饰演一位爱而不得的疯狂皇后,同时,她也是一个高贵的蒙古公主,她在表演的时候,嘴上说着疯话,可是肢体动作还是稳的,包括她身上佩戴的耳饰与头饰也都是稳的。所以演员如果想展现好人物需要去学习,拍古装剧的剧组更应该花时间去学习自己所拍古装剧所处的年代背景、市井生活,只有这样,整个剧组才能真正拍出具有历史质感的古装剧。

出品过《唐宫夜宴》、《清明奇妙游》等爆款作品的河南卫视,在一众一线卫视的夹击下依旧用作品说话,成功出圈。这背后源自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真学习、深刻理解、用心呈现,也反映了观众对中华古典美学尊崇与热爱。如果只是打着古装剧的幌子而不真正做出古装剧的里子,如果传统文化审美只是“皮相”而丢了灵魂,如果所谓艺术创作都成了“架空”“穿越”,那么古装剧满屏倭风又有和奇怪呢?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