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煜感悟(风回小院庭芜绿赏析)(1)

这是五代词人李煜的一首感怀词。

此时,词人已沦为阶下囚,被软禁在汴京小院中,毫无人生自由,小周后经常受到宋太宗召见,回来后往往大发脾气,词人却毫无办法,思及穷途末路的霸王别姬,处境竟如此相似。因而所填《虞美人》词牌,皆情到深处,感慨系之,催人泪下。尤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被人们广为传颂。

虞美人李煜感悟(风回小院庭芜绿赏析)(2)

春风又回小院,庭园中丛生的草又变绿了;柳叶柔嫩如眼,春天相继来到人间。这是写“春景之依旧”。汴京的春天与金陵的春天,看似一样,有春风,有草绿,有柳芽,实则又大不同。风可以回,草可以生,柳可以绿,但人却难回,故国却难回,美好的过往难回。眼前萌发的春意,使得词人想起以前赏春的帝王时光,一去不复返。

独自一人,依靠栏杆,半天默默无语;丝竹之声与一轮新月,依旧好似当年一样。这是写“声月之依旧”。“半日”,言凭阑之久。“无言”,言内心之苦。“竹声新月”,看似没有不同,却早已换了人间。“似当年”的一个“似”,已经道尽了无尽的苦楚与忧伤。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吹笙演奏尚未散去,饮酒纵乐仍在继续;池塘水面,冰块已渐渐融化。这是写“酒乐之依旧”。“笙歌未散尊罍在”,这是指外在的热闹;“池面冰初解”这是指内在的绝望。外面池里的冰已经消融,“我”内心的“冰”何时得以消融呢?实际上,词人永远等不到那一天了。这两句其实是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表达词人心中难言之哀,难传之痛。

虞美人李煜感悟(风回小院庭芜绿赏析)(3)

烛火明亮,熏香渐暗,画堂幽深;“我”已满鬓苍白,如同青霜,残雪之夜,忧思难以承受。这是写“词人之不同”。至此,我们才明白,写“春景之依旧”,写“声月之依旧”,写“酒乐之依旧”,不过是为了衬托“词人之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一代帝王沦为阶下囚的词人,比任何人都更能理解这句诗的含义。41岁的词人,明明不算老,却已经满头白发,这与他这一段亡国经历有关。满鬓青霜,正很好道出了词人心中的忧愁苦痛。

在生命的尽头,词人依然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填词,乃至为了这两阙绝美的《虞美人》,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因为这份热爱,所以才成就了他“千古词帝”的美名。千百年后,赵光义的名字,也许知道的人寥寥无几;但李煜的名字,一定会家喻户晓,代代相传。

文:严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