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雷霆战将》与李幼斌版《亮剑》相比,找不到合适的名词来形容,总体来说,《雷霆战将》更容易找到历史原型:独立团团长叫王云山,川军师长叫郭勋魁,只要把“云”换成“近”、“魁”换成“祺”就行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丁伟孔捷李云龙结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丁伟孔捷李云龙结局(孔捷成百岁将星)

丁伟孔捷李云龙结局

《亮剑之雷霆战将》与李幼斌版《亮剑》相比,找不到合适的名词来形容,总体来说,《雷霆战将》更容易找到历史原型:独立团团长叫王云山,川军师长叫郭勋魁,只要把“云”换成“近”、“魁”换成“祺”就行了。

《雷霆战将》与历史的相似之处,也就是仅此而已,剩下的就全是槽点了:护士的白皮高跟鞋,住别墅吃香蕉的王云山,在炮火中闲庭信步抽雪茄喝咖啡的郭勋魁,那般享受,连战区阎司令长官看了也会眼红。

抛开看了后悔半个月的《雷霆战将》不提,咱们今天的话题,是来聊一聊“亮剑三杰”,也就是独立团团长李云龙、新一团团长丁伟、新二团团长孔捷的历史原型:李云龙从中将副司令降为大校,孔捷成了百岁寿星,刚直不阿的丁伟也正从兵团职待遇提升为大军区副职待遇,应该也够上将级别了。

“李云龙”从中将被降职为大校,说出来也没啥意思。原三八六旅副旅长已经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他看这个能打仗也能惹事儿的老部下闲着太可惜,就把他调过来给自己当了副参谋长——那可是比军长高、跟兵团司令差不多的职位,李云龙的结局应该还是相当不错的,唯一的遗憾,就是他没有孔捷长寿。

孔捷的历史原型,是原八路军769团团长、冀豫支队第2团团长、第14团团长孔庆德,“新二团团长”的故事,就来源于“冀豫支队二团团长”。

这位孔子第七十三代后裔参加过百团大战中、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巨野金乡鱼台战役、豫北战役、鲁西南战役,是活跃在晋冀鲁豫四省的常胜将军,也是开国中将中有名的寿星:1911年2月14日出生,2010年9月29日离去,已经过完了百岁寿辰。

“亮剑三杰”、“晋西北铁三角”中的“智将”丁伟,不但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勇将,而且是一位刚直不阿的铁汉,他在真实的史料中,与《亮剑》小说原著中的表现基本一致,孔捷在边境局势紧张的时候给李云龙打电话,透露了丁伟的消息:“现在咱们的北线防御、兵力和装备部署和他当年的设想几乎一样。当年的假设敌人现在可成了真正的敌人,你不得不佩服丁伟的战略预见性和勇气。唉,丁伟呀,这家伙现在不知怎么样,五九年以后就失去了联系,听说是坐了几年牢,职务一撸到底,回大别山种地去了。我托人去大别山找过,啥消息也没有。”

李云龙和丁伟和的历史原型是谁,读者诸君早就知道,半壶老酒再说就是废话,咱们还是来看看孔捷为什么能成为开国将星中的寿星,这一点我们在《亮剑》中就能找到答案:孔捷有四个优点,这样的名将,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会被击倒。

孔捷的第一个优点,就是意志坚强,胜不骄败不馁。

独立团被山本一木特工队偷袭,有不可抗拒的因素:别说是没有多少兵力的团部被暗夜突袭,就是神枪手赵刚带着一两个营,在占据绝对有利地形的情况下在白天对打,火力上的差距也是无法弥补的。

孔捷为自己的战友牺牲深深自责,他并没有找任何客观原因,就直接承担了所有的责任,从团长变成副团长,原本是一件很憋屈的事情,但他还是觉得自己欠了李云龙的人情,要拿大刀剁两个指头来“还账”。

孔捷名叫“二愣子”,其实一点都不楞,他明知道李云龙不会让他真砍,就是李云龙让他砍,他也不会砍,特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老战友的感激之情——是李云龙给了他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的机会。

李家坡一战,孔捷挥舞大刀一雪前耻,东山再起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他真去喂马或炊事班背大锅,想当新二团团长,那可就要等很长时间了。

孔捷的第二个优点,就是胸怀宽广,不计较个人得失。

从团长变成副团长,孔捷对李云龙的工作是百分之百的支持,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是李云龙因被鬼子偷袭而从独立团团长变成了副团长,让被服厂厂长孔捷来当正团长,独立团最后是谁说了算?

孔捷能给李云龙当副手,李云龙却不能给孔捷当副手,这就是两人最大的差别,也是孔捷能成为百岁将星的重要原因之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孔捷不跟李云龙争团长职位,他拎着鬼头大刀冲锋陷阵,从山崎大队长手中缴获被熏得黝黑的指挥刀,就足以证明他带出来的独立团绝不是“发面团”。

李家坡之战,独立团团级干部只有孔捷一人挂彩,这说明他冲得最勇猛,身上的战伤,就是他热血铸就的勋章。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孔捷接手新二团后,把防区打造得铁桶一般,李云龙发动“平安格勒战役”,增援的鬼子打了一天,也没能突破孔捷的层层防御——这就是孔捷的第三个优点:大智若愚,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当年的晋西北三方势力犬牙交错,鬼子山本一木、晋绥军三五八团楚云飞、三八六旅独立团李云龙、新一团丁伟、新二团孔捷,哪一个都不好惹,黑云寨匪首谢宝庆的日子很不好过,楚云飞想灭他,李云龙也想灭他,只有孔捷对谢宝庆表露出了收编之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孔捷对谢宝庆既有不杀之恩,也有救命之恩:谢宝庆抢了楚云飞的补给,孔捷的骑兵连神兵天降,如果当时一通机枪突突过去,四个谢宝庆也毙掉了;楚云飞狂怒之下要扫平黑云寨,又是孔捷出面交涉,一番绵里藏针的话,让楚云飞偃旗息鼓,也让谢宝庆逃过了一劫——真打起来,谢宝庆在楚云飞面前也坚持不了十分钟。

豪横的楚云飞可以跟霸气的李云龙唱对台戏,但是在绵里藏针的孔捷面前,却是有劲儿也没处使——他欠着孔捷一个大人情:“孔团长,我还要好好谢谢你,要不是你出手相助,我的士兵可就要穿着单衣过冬了!”

那批物资,被谢宝庆劫走,被孔捷夺回,被李云龙要走,最后“经过交涉”,又回到了楚云飞手中,期间有没有“损耗”,大家心知肚明,但不管怎么说,楚云飞都欠了孔捷一个大人情。于是楚云飞要打谢宝庆,就只有孔捷一人能挡住——李云龙来了也不行。

孔捷是个老实人,只说老实话:“前几天黑云寨谢宝庆派人来跟我联系,表示愿意接受我部改编,共同抗日。我考虑现在是抗战时期,凡是愿意抗日的武装,无论战前做过什么,都应该既往不咎……谈不上说情,我是来沟通感情的,如果谢宝庆接受了我部的改编,就应该视为八路军新二团之一部,如果楚团长执意要剿,岂不是伤了友军之间的感情?”

楚云飞一听就明白了:“如果我向谢宝庆开火,就视同我向八路军新二团开火一样,是这个意思吧?”

孔捷很诚恳地笑着点头:“基本如此。”

孔捷那憨厚老实的笑容,让楚云飞马上打消了进攻黑云寨的念头:“孔团长也没有给我别的选择,好吧,我把剑再收回剑鞘……”

谢宝庆与李云龙、楚云飞都结下了梁子,却对孔捷十分信任,这其中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楚云飞狂傲,李云龙霸气,只有孔捷笑呵呵地看着真诚可亲可敬。

李云龙替孔捷“清理门户”打跑了谢宝庆、干掉了二当家和一帮顽固土匪,但却没有将黑云寨剿灭,“新二团独立大队”并没有像孔捷惋惜的那样“不存在了”,而是变得更加易于改编了。

意志坚强,胜不骄败不馁;胸怀宽广,不计较个人得失;大智若愚,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这三个优点让孔捷在晋西北纵横驰骋屡建奇功,当李云龙还是代理军长的时候,正式军长孔捷已经雄赳赳气昂昂昂跨过鸭绿江了。

在高级军事指挥学院,孔捷的表现也跟李云龙和丁伟有很大不同:丁伟吃烧鸡喝酒,李云龙跳舞,孔捷却在幽静的小路背诵“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这就是孔捷的第四个优点:谦虚谨慎,在学习中提高,在挫折中成长,在逆境中自强。

晋西北铁三角进了军事学院,“最憨厚”的孔捷成了优等生,他刚从冰天雪地硝烟弥漫的战场下来,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连李云龙也对孔捷的变化表示惊讶:“怎么这次见你,觉得你比以前稳重多了?课堂上也没见你发言……”

孔捷神情凝重:“你们那叫什么发言?纯粹是胡闹嘛……等你真正和现代化军队正面交过手,你就会知道,咱们以往的很多战场经验,已经过时了……”

谦虚的孔捷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弥补,这是一个大智慧名将必备的优良品质,在这一点上,孔捷似乎还略胜李云龙和丁伟一筹,而电视剧没演的那部分,恰好证明孔捷早已不是当年吴下阿蒙。

李云龙在困境中接到孔捷的信,想起了他们年轻的时候:“孔捷参军前不识字,是在部队里扫的盲,他和不下十个扫盲老师学过文化,这些教师的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有念过洋学堂的,也有读私塾的,各人有各人的教法,因此孔捷写的信也是半文半白的。”

这封半文半白的信,原本是可以救李云龙一命的:“江湖险恶,命途多蹇,明枪暗箭,兄则防不胜防。孙子曰:善用兵者隐其形,有而示之以无。值此关头,吾兄何不“隐其形”耶?有道是三十六计走为上。兄以为如何?愚弟虽不才,帐下乃数万之众,岂无兄安身之处也?

李云龙和丁伟身陷漩涡的时候,孔捷手握重兵枕戈待旦,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最安全,如果李云龙听了孔捷的话,可能后来就不用主动辞世了。

赵刚夫妻和李云龙夫妻双双主动辞世,孔捷把两家五男一女六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将校,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孔捷在军事学院以李云龙的一番对话:“良将用兵,如良医疗病,病万变,药亦万变。我这次来,就算是来换药罐子的,保证三分,争取四分,五分不要。五分呐,那是当教员的应该拿的。”

孔捷吟诵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背着手飘然而去,李云龙若有所思地念道:“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

大智若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慧的孔捷终成百岁将星,回顾经典,读者诸君肯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李云龙、丁伟、孔捷三人个性鲜明特点突出,相似的经历却有不同的结局,他们的人生轨迹,能给我们怎样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