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名特色文化小镇(河南将打造中华文化超级IP)(1)

2021年12月31日,《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下称《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稆客注意到,在2万余字的《发展规划》中,出现了一个新词,既“中华文化超级IP”。

为何提出了这个新词?《发展规划》认为,未来以文化符号(IP)构建为核心的内容生产方式将成为主流。鉴于此,河南在“十四五”期间,要“凝练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超级IP,围绕其开展多样化内容生产,不断提升旅游目的地文化内涵和影响力。”

为此,《发展规划》提出,河南未来将要“实施中华文化超级IP工程,构建‘4 8 N’中华文化超级IP矩阵,打造中华文化超级IP。”

稆客发现,《发展规划》中提到的“4 8 N”中华文化超级IP矩阵是指4个全球著名文化IP、8个国际知名文化IP,以及若干个全国一流文化IP

全球著名文化IP是指“以姓氏根亲为代表的老家河南、以天下黄河为代表的大河文明、以华夏古都为代表的中国气象、以太极少林为代表的中国功夫的文化IP。”

全球著名文化IP共分为4个。分别是以“新郑黄帝故里、灵宝黄帝铸鼎塬遗址、太昊陵、二帝陵、大谷关(客家之源)、潢川——固始——光山(闽台祖地——中原侨乡)等;轩辕黄帝传说、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华姓氏文化等”为主的老家河南IP。以“中流砥柱、黄河古栈道、小浪底水库、孟津古渡、河洛汇流、河图洛书、桃花峪、花园口、炎黄二帝像、曹岗险工、东坝头、悬河、开封城摞城、嘉应观、济渎庙、黄河国家博物馆等;黄河号子、黄河鲤鱼等”为主的天下黄河IP。以“郑州、开封、洛阳、安阳”为主的华夏古都IP;以“太极拳、少林拳、杂技”为主的中国功夫IP。

河南有名特色文化小镇(河南将打造中华文化超级IP)(2)

国际知名文化IP共分为8个,分别是:

以“仰韶村、庙底沟、大河村、双槐树等古遗址;仰韶彩陶、仰韶陶鏊、仰韶丝绸、仰韶粟米、仰韶古酒、濮阳西水坡蚌塑龙虎等”为主的彰显华夏之光的仰韶文化IP;

以“仓颉造字、甲骨文、商周青铜器铭文、东汉熹平石经、《说文解字》、东汉隶书、《龙门二十品》(魏碑)、宋徽宗瘦金体、王铎书法、李斯小篆等”为主的探寻中国文字的甲骨文文化IP;以“二里头、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西周洛邑(宅兹中国)”为主的代表早期中国的二里头文化IP;以“二十四节气、中华传统节日”为主的感知中国时间的二十四节气文化IP;

以“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隋唐洛阳城、隋唐大运河、丝绸之路、洛阳名园、洛阳八关;唐三彩、唐青花、牡丹等”为主的展示中国气象的隋唐洛阳城文化IP;以“北宋东京城、宋代艺术(北宋皇陵石刻、宋画、宋瓷、艮岳)、宋代精雅生活(宋人‘四般雅事’、宋食、宋服、夜市、勾栏瓦舍等”为主的蕴含中华美学的宋文化IP;

以“老子故里、羑里城、孔子入周问礼处、灵宝函谷关、庄子故里、玄奘故里等;《周易》《道德经》《庄子》《二程集》等典籍”为主的凝练东方智慧的思想文化IP;以“《诗经》、汉赋、汉乐府歌、建安文学、唐诗、宋词等”为主的传达中国意境的唐诗宋词文化IP。

打造8个国际知名文化IP的目的是提升其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以“依托古城、古镇、古关、古道等文化遗存,伏牛山、太行山、大别山等自然景观,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民族精神,中国节日、中原美食、中原手作等生活方式”打造的全国一流文化IP,主要目的是培育,为将来做准备。

河南的全国一流文化IP主要有19个,基本上覆盖了河南的名城、名镇、名山、历史传说、中原国宝、中原美食、中医药文化、三国文化等方方面面。

内容比较多,需要耐心、仔细阅读,重点是看看有没有你家乡的文化符号。

河南这些全国一流文化IP是以“嵩山、王屋山、云台山、老君山、林虑山、白云山、鸡公山、嵖岈山”为主的中原名山文化IP;

河南有名特色文化小镇(河南将打造中华文化超级IP)(3)

以“商丘、南阳、濮阳、许昌、浚县等”为主的历史名城文化IP;以“古荥镇、朱仙镇、道口镇、神垕镇、赊店镇、荆紫关镇等”为主的历史名镇文化IP;以“临沣寨(郏县)、一斗水村(修武)、石板岩(林州)、陈家沟 (温县)、西河(新县)、卫坡(孟津)、郭亮(辉县)、王公庄(民权)”为主的历史村落文化IP;

以“牧野古战场、官渡古战场、汉霸二王城、郾城之战、昆阳古战场、虎牢关、大关口(方城)、义阳三关”为主的中原古战场和关隘文化IP;以“万里茶道、崤函古道、宛洛古道、太行古道(太行陉、轵关陉、白陉)、秦楚古道、汉潢占道”为主的中原古道文化IP;以“龙门石窟、巩县石窟、浚县山大佛与天宁寺石刻、偃师水泉石窟、洛阳万佛山石窟、三门峡鸿庆寺石窟、安阳灵泉寺石窟、焦作窄涧谷太平寺石窟、新乡香泉寺石窟等”为主的石窟寺文化IP;

以“南召猿人、鲁山仙人洞、灵井‘许昌人’、老奶奶庙、荥阳织机洞、‘栾川人’”遗址为主的东亚旧石器与人类起源文化IP;以“《周礼》《仪礼》《礼记》;贾湖骨笛、下寺楚国青铜编钟、北宋大晟编钟、朱载堉《乐律全书》”为主的华夏礼乐文化IP;以“《黄帝内经》、张仲景、华佗、张从正;四大怀药、百泉药会、禹州药会等”为主的中医药文化IP;以“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二夹弦、宛梆、怀梆、目连戏、花鼓戏、罗卷戏等”为主的传统戏剧文化IP;

以“大禹神话(登封、禹州)、盘古神话(泌阳、桐柏)、邵原创世神话群(济源)、梁祝(汝南)、花木兰(虞城)、愚公移山(济源)、牛郎织女 (南阳)、竹林七贤(修武)、黄帝设坛祭天(济源)、姜子牙封神(卫辉)、比干财神(卫辉)、柳毅传书(卫辉)、息夫人(息县)、嫘祖传织(西平)等”为主的历史传说文化IP;

河南有名特色文化小镇(河南将打造中华文化超级IP)(4)

以“大河村彩陶双连壶、乳钉纹铜爵、绿松石龙形器、杜岭方鼎、司母戊鼎、妇好鸮尊、商涂朱刻辞卜骨、子龙鼎、郑国九鼎八簋、莲鹤方壶、楚云纹铜禁、城阳城战国编钟、汉梁国四神云气图壁画、东汉石辟邪、焦作汉代陶仓楼、曹魏白玉杯、北齐黄釉乐舞扁壶、隋白釉瓷围棋盘、唐十一面观音石像、武则天金简、北宋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等”为主的中原国宝文化IP;

以“钧瓷、汝瓷、花瓷、绞胎瓷、镇平玉雕、开封汴绣、三彩釉画、洛阳宫灯、宋室风筝、汴京灯笼张、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南阳烙画、秦氏绢艺、固始柳编、罗山皮影、木版年画、麦秆画、黄河澄泥砚、郏县金镶玉、沁阳野王纻器、豫西小木作、面塑、舞阳农民画等”为主的中原手作文化IP;

以“夏商周青铜铸造、汉代冶铁、浑天仪与地动仪、僧一行、水运仪象台、《营造法式》、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发明、观星台等”为主的中原古代科技文化IP;

以“太昊陵庙会、浚县正月古庙会、火神台庙会、老君台庙会、中岳古庙会、关林庙会、马街书会、仓颉庙会、许慎文化庙会、泌阳盘古庙会等”为主的中原庙会文化IP;以“许昌曹魏古城、汉魏洛阳城、曹操高陵、关林等遗迹,曹操、诸葛亮等人物,三顾茅庐、煮酒论英雄、桃园结义等典故,《洛神赋》《出师表》等典籍”为主的三国文化IP;

以“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长征精神、二七精神、南水北调精神、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等”为主的中原红色文化IP;

以“洛阳水席、开封菜、信阳菜等豫菜;胡辣汤、烩面、灌汤包、壮馍等小吃;新郑大枣、宁陵酥梨、小河白菜、马投涧小米、潢川贡面、平舆芝麻、正阳花生等中原贡品”为主的中原美食文化IP。

稆客注意到,除了详细列出河南这些文化IP,《发展规划》还规划了实施目标:到2025年年底,具有中原特色的中华文化超级IP初具影响力;到2035年,具有中原特色的中华文化超级IP享誉世界;展望到2050年,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成为世界广泛认同的文明形态。(稆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