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在“罗胖精选(第24期-2 怎么判定一场战役的输赢)中推荐了《决战》这本书,其中讲述了当时国共双方一个迥异的追求:蒋介石要地,毛主席要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有极强的抽象能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极强的抽象能力(普通人就能掌握的顶级能力)

有极强的抽象能力

罗振宇在“罗胖精选(第24期-2 怎么判定一场战役的输赢)中推荐了《决战》这本书,其中讲述了当时国共双方一个迥异的追求:蒋介石要地,毛主席要人。

1947年,蒋介石在一次军官训练团的会上说道:大家要知道,现代作战最紧要的莫过于交通,而控制交通就先要能控制都市,因为都市不仅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一切人才物资集中之所,而且在地理形势上,一定是水陆交通的要点。

因此,国民党军队在战争中以夺取地盘为首要任务。1947年,胡宗南攻占延安,虽然是一座空城,但是国民党仍然欢欣鼓舞。

毛主席则不是这样看,他把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归结为一点:人。

毛主席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敌人进延安是握着拳头的,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开,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它。

最终,我军大胜,蒋介石惨败,龟缩于台湾。

在战略层面,毛主席运用的能力,就是抽象还原能力,这个能力可以拨开事物外层的“藤蔓”,让我们看到事物的内核和本质。

蒋介石由于抽象还原能力不足,只看到了事物表层,只关心自己地盘的得失,最终“人地皆失”,败给了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军队。

抽象还原能力,不仅能用在战略层面,更能用在我们的科学研究当中。

农夫与蛇的寓言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无独有偶,2018年11月浙江的陈小姐被其养的宠物银环蛇咬伤,一度生命垂危。

为什么无论是预言中的农夫,还是现实世界中的陈小姐,都会被自己救过的、宠过的蛇“攻击”呢?这个问题不禁引起了我的沉思。

在沉思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事实:狗是我们人类最忠实的动物朋友,聪明的狗狗甚至能感受到人类的喜怒哀乐,狗“救人”的事例屡见不鲜。人们常说:狗不嫌家贫。狗背叛主人的事情几乎从未听人说起过。

为什么同样是动物,蛇就是养不熟,但是狗却能够养熟呢?这其中必然有什么原因。

直到我阅读了周岭的《认知觉醒》一书,其中的“三脑学说”给出了答案。

从生物进化学的角度来说,人类是进化出了三重大脑的高等智慧生物------分别是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狗作为哺乳动物,进化出了两重大脑------分别是本能脑和情绪脑。蛇作为爬行动物,独独只有本能脑。

蛇靠本能行事,没有情绪、没有理智,不会考虑你是不是救过它、是不是它的主人,妥妥的一个“冷血杀手”。因此,只有本能脑的蛇,是养不熟的。

反观狗,本能和情绪同时具备,养过狗的人都能感受到:狗是有情绪的。有情绪的动物就懂得感恩,也就能够养熟,这也是我们的祖先为什么选择狗而不是蛇来看家护院的原因之一。

农夫被蛇咬、狗能够看家护院,明明从表面上看是两件毫不相关的事情,但是在本质层面,事情的内核却是相似的,都是“三脑”的差异所导致的。

脑神经科学家们正是对一件件诸如农夫被蛇“恩将仇报”所咬伤、狗忠诚不背叛主人等案例进行抽象还原,才最终研究出“三脑学说”。

这正是抽象还原能力的玄妙之处------能从具体的事物中推导出普遍适用的规律。

抽象还原能力的另一个用处在于------利用该能力推导出的一般规律能指导我们的日常实践,具有普世价值。

正如“三脑学说”不仅可以回答蛇的“反噬”、狗的忠诚等问题,更能从本质上改变我们的思考维度,指导我们的日常行为。

比如,为什么我们思想上非常想努力,但到了行动上就开始找各种借口不执行呢?为什么道理我们明明都知道,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呢?

这个问题看似很难回答,却依旧可以用“三脑学说”解释。

我们的本能脑是在爬行动物阶段进化出来的(大约3.6亿年前爬行动物进化出了本能脑)。

情绪脑是在哺乳动物进化阶段进化出来的(大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进化出了情绪脑),这两个阶段都历经了上亿年。

而作为人类所独有的理智脑呢?算算人类的从古猿(哺乳动物)进化而来的时间,满打满算不过300万年,理智脑的形成甚至远远不足300万年。

因此,在人类所拥有的三重大脑中,理智脑的虽然“智商”很高、“地位”也很高,但是力量弱小,本能脑和情绪脑虽然“智商”不高、“地位”也不高,但是力量强大。

它们三者就像一家公司的三个高管,理智脑是新上任的总经理,由于上任时间较短,影响力比较小;本能脑和情绪脑是公司的两大主管,虽然地位稍低,但却是公司的老人,影响力巨大。

因此,很多总经理(理智脑)想要干的事情(比如努力奋斗),在老主管(本能脑和情绪脑)那里可能就会行不通了,它们两不配合,事情就干不下去了,这也就是“道理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真实原因------本能脑和情绪脑“闹情绪了、罢工了”。

解决的方法也简单,通过巧妙的方法,把理智脑、本能脑和情绪脑三者拧成一股绳,力往一处发。

比如,把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就是一个好方法。本能脑和情绪脑不愿意干活,无非是看不到做成这件事的希望。我们只要把最终要达成的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再分解,直到分解为我们轻易就可以完成的一个小目标,这一个个小目标可以清晰的指向大目标,本能脑和情绪脑“一合计”:这个买卖可以干。

于是不用理智脑给它们(本能脑和情绪脑)多少压力,这件事它们俩就会主动去干了,因为本能脑和情绪脑虽然粗鄙,但是在为自身争夺资源、争夺生存空间等事情上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

抽象还原能力,是一种最顶级的心智模式。

只要掌握了这个能力,对于一些道理,我们也可以进行抽象还原,找到其中的底层逻辑,从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等高阶技能都不在话下。

霍华德·马克斯在《周期》一书中反复提到一句话:历史不会重演细节,过程却会重复相似。

九边在《向上生长》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论述:优秀的父母知道一些普通父母不知道的东西,比如他们迎接过极度复杂的挑战,并达成了目标。这种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向下一代传递的。

这两段描述,看似没有什么联系,但只要我们会运用抽象还原思维,便能触类旁通,读懂并运用它们。

前者抽象还原出来的内核是:我们可以通过读历史,摸透周期的规律,定位当前我们所处的周期位置,指导当前的实践。

后者抽象还原出来的内核是:通过总结自己完成复杂挑战的过程,当我们的孩子在迎接复杂挑战时,我们可以定位他(她)在挑战中所处的位置或者说距离成功还有多远,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他(她)应对挑战。

两者再抽象一层就是:定位并指导实践。

无独有偶,周岭在《认知觉醒》一书中,也有这么一段类似的描述:当我们知道的规律越多,越能定位自己所处的阶段和位置、预估未来的结果,从而增强自己持续行动的耐心。

如此看来,多数问题背后、多数思想背后的底层逻辑都是相通的,很多事情本质都是相同或者相近的。

这就引申出一个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结论:我们可以用抽象后得到的底层逻辑指导实践,避免再次掉坑,提升工作效能。

比如,股市中要想赚钱,不论短线、中线还是长线,无论股价如何波动,无论逻辑如何变化,都逃不出“低买高卖”这个底层逻辑。

只要我们坚持这个底层逻辑,只要我们买的股票不退市,总有赚钱的一天,因为我们的国运是处于上升阶段的(这一点从我们A股大盘的低位不断抬高就能看出来)。但股市中多数人被情绪支配,低位横盘许久的股票往往拿不住、高位大火的股票往往喜欢追进去。把“低买高卖”被迫做成了“高买低卖”。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不应该只看它的表面,而要仔细思考其中的底层逻辑,对事、对人、对己都是如此。

《王阳明心学》中写道:

如果你的事业或者人生陷入困境,不外乎这三个原因。

第一,不明事,无法发现事情背后的真相。

第二,不明人,不明白人言行背后的动机。

第三,不明己,陷入各种情绪和欲望的轮回。

而掌握抽象反思的能力,可以有效帮助我们破解以上三个“不明”,帮助我们走出困境,迈向巅峰。

全文完。

本头条号不时分享优质文章,点击关注不迷路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