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使用在中国互联网时代已经流行了很长时间,我能回忆起来的最早的免费使用内容就是360杀毒软件,那个时候中国电脑用户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多数都是盗版Windows操作系统,盗版系统最大特点就是因为破解而使得软件存在更多的漏洞,很容易遭到病毒攻击,甚至某些版本的破解版操作系统本身就带有病毒,加上当时互联网用户的防毒意识和知识都不高,所以当时要说谁的电脑没有被病毒感染过就像是中了大奖。被病毒感染后轻则需要重装电脑,重则主板或者内存报废,在那个电脑几乎都算是奢侈品的年代这简直就是不可接受的(这与现在防毒主要是为了保护各类账号又有所差别)。为了防毒就要装杀毒软件,但是当时的杀毒软件都需要付费,这笔费用对于并不富裕的早期中国互联网用户来说算是很心疼的,因而又出现了各种破解版的杀毒软件。破解版,几乎成了中国互联网软件的主力军。我记得我曾经买过正版的杀毒软件,但是一年后服务到期了,需要继续付费,我却犹豫了,一来那个时候网上付费有点麻烦,二来真的有点不舍得再花这个钱了,于是就也搞了个盗版的杀毒软件来用,这回倒好,我的电脑真的是隔一段时间就要重装,原因很简单,电脑里的破解软件太多,而破解版不定哪一个就有问题,而那个时候装一次系统是很麻烦的,即便是后来的XP,也不是谁都会装的。也就在那个时候,360推出了免费的杀毒软件,我就像遇到了救星一样,毫不犹豫的使用了这款免费的杀毒软件并且一直使用到现在。我想很多人的遭遇和我是一样的。但是当我们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免费资源之后,问题又来了,过去很少弹出广告的各种程序在纷纷免费后都开始不停的弹窗,而对付这些弹窗所耗费的时间成本累积下来却是极其巨大的,很多网站对非会员强行植入广告,必须要在看完广告后才能看到你想看的内容……所有这些,都是比付费更大的时间成本,而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时间——哪怕是一个退休在家悠闲过生活的老人——都是最珍贵的资源,其价值早就超越了你所要付出的费用。
时间正在碎片化,而你所能享受的资源也在碎片化,无偿获得的资源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众化,这也就是为什么好资源需要付费,而那些付费的用户总是比习惯使用免费资源的人更快一步获得优质资源的原因,因为它们更精炼,更优质,更快速高效地传递到购买者手里。所谓输在起跑线上,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启动资源是外在的,而真正输掉的是对于财富和资源的态度,当你习惯了免费的时候,就不会去追求更优质的服务和资源,你也就习惯了生活在一个大家都在相互免费而不靠自身品质进行盈利的环境之中,这样的环境就像温水煮青蛙,你会在平庸中慢慢等死,最后成为那个输在终点的人。
也有人说:我付费啊,但是我会选择低价的,在这个时代,低价竞争是一种趋势,我们是受益者,我们用低价格享受了高质量的产品。真的这样吗?天底下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好处都被你占了,怎么可能?
看看我们几乎所有的电商平台,都是在以价格为竞争手段互掐,平台上的同类品牌之间如此,各个同类型的平台之间也是如此。低价的产品大家真的以为会做出精品的品质么?答案是否定的,不可能。任何商品都需要成本,而任何企业只要加入到商业流通中就必然需要将盈利作为目标,他也许会在短期内通过低价吸引消费者,但从长期看,他一定是要盈利才能生存,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而且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者开始逐渐愿意为更好的商品付出合理的价格,而不再是一味追求低价。
以服装消费为例,某宝的服装品类在互联网电商平台上一家独大,曾经是多少女生的终极淘货之地,她们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淘到和很多大品牌看上去很相似的产品,而且一度成为流行。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出现了一种带有些贬义的说法:你穿得好某宝,那意思就是你穿的很廉价、很粗糙、很没有品质,甚至很没个性和设计感。当然,并不是说购买廉价的商品就是错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消费习惯,我只是想以此为例子,廉价是肯定不能买到高品质的产品的,我们应该建立一种观念,尊重高品质的劳动,并以响应合理的价格购买这些劳动生产出的产品,我们不能寄希望于用低廉的价格获取高品质的产品,这既不符合商业的规律,更是对自己的和他人的不尊重(当然,遇到特殊的打折促销除外)。
以我们的邻国为例,在日本,食品是很昂贵的,因为严格的食品管理机制和日本社会特有的信用理念,使得食品生产个人和公司都不敢做违反法规的事,绝大多数都能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在这样的条件下日本的大米、蔬菜、肉类的产量都变得有限,因而价格也就很高,但是消费者某人了这种高价格,他们宁愿以高价享受高品质高安全的食品也不愿意吃那些不安全甚至劣质的食品。日本超市里销售的蔬菜都是小盒包装,事先已经清洗干净,买回家稍作加工就可以烹饪食用,一小盒里面可能只有两三棵油菜,但是售价却往往折合人民币十几元甚至二三十元,由于价格昂贵,当地居民一般每次也是买的很少,一份菜的量也很小,够吃就可以了,绝不浪费,这既与他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也与他们对待消费的观念有关。反观我们,菜价稍一上涨就会大喊受不了,于是政府就出来调节菜价,而最终倒霉的是种菜的农民,为了以很低的价格提供农副产品,农民就要降低成本增加产量,于是大量的使用杀虫剂、化肥、激素、添加剂,甚至一些老家在农村的同事跟我说,他们是不吃自己家里种的菜的,吃菜都去集市上买,求个心理安慰。而由于菜价的相对低廉,我们也就有了铺张的习惯,吃饭讲究量大,一顿吃不完打包带走,即便在家里自己做饭也是一样。但我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当你面对丰盛的菜肴的时候,你真的能管好自己的嘴吗?绝大多数人一定吃的比面对精致的菜肴时要多。继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等毛病陆续都来了,你还要再想办法减掉身上多余的脂肪,甚至还要和那些已经吃到腹中的各种毒素作斗争,我们在貌似花了很少的钱享受了美食的时候,其实已经在为未来花费更多的金钱和时间埋下了祸端。
再拿最普遍的服装举例,都说女人是永远觉得自己没衣服可穿的,于是就会买买买,很多人家里都有个很大的衣柜,里面基本都会被塞满女主人或者小女主人的衣服,而且还会觉得有太多的衣服没地方放。于是这两年又开始流行衣帽间,专门拿出一个小房间来装衣物,这些衣服所占据的可是我们花了大价钱才买来的使用空间,拥有个相对大的房子还好办,但是一个一百平米左右的房子却要挤出几平米的空间来存放那些平时很少穿的衣服,确确实实是有点成本过高了。很多女性可能会认为反正流行这东西是年年在变的,索性不如买便宜的,然后一年一淘汰。这种观念我不反对,但是我们如果换个角度去看可能就会得到另一种结论。以我在服装行业工作了二十年的经验,几乎所有价格低廉的服装都出自以市场为主导的公司,什么款式好卖就做什么款式,然后给产品划定一条成本线,超出这条成本线就要对产品进行调整,更换面料、降低工艺难度甚至修改供应链,最终的产品一定与那些认认真真做好每一款产品的企业不一样。这样的衣服往往穿一季就不会再穿了,因为不论从设计细节上还是工艺细节上都没有经过很好的推敲,在材料上更是能省就省,很快就会穿得不成样子,不得不淘汰掉,总体算下来钱没少花,得到的体验却并没有多好。有人会说H&M、Zara这样的快消品牌不也是在低价销售时尚产品吗?难道你觉得他们的产品不好吗?事实是:真的不好。我相信穿过这些快时尚品牌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受:款式不错、品质一般,这些品牌在衣橱里保留的时间也都不会太久,更何况他们的价格相对于某宝上很多服装的价格也已经不算是廉价了。这些快时尚品牌在这几年日趋个性化的市场环境下也开始走下坡路,所以无论是H&M还是Zara现在都在收购更高档次的品牌来完成自己整个产品线的布局,他们也在开始向更高的品质、更精细的产品延伸。
当然也有例外,优衣库,这个品牌主要以生产基础型服装为主,所以每个款式都可以大批量生产,有些款式可以连续几年生产,这就给他降低成本带来了可能,它可以很低的价格提供品质很好的产品,但是它无法给你带来个性化和时尚化,而且这样的品牌全球时长也没几个,这个类型的市场基本就被这么几家公司给瓜分完了,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再有新生的公司挤进这个市场。
高品质的衣服穿在一个身材可能并不算太好的人身上你感觉不出有什么不好,而且舒适度和对皮肤的安全性也要高于低品质的服装,这是一件品质好的衣服背后所有从研发到供应链整体素质的体现,这样的衣服淘汰的概率更低,而让你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享受到的东西也更多。服装行业里经验丰富的搭配师都清楚一点,品质好的服装更容易搭配,也更容易适应环境的要求。
钱不是白花的,只要花得合理,就会有合理的回报,量力而为,才是最关键的。
过去中国市场上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好做,最不好做的就是中端产品,中端产品既需要一定的品质保证,又需要一定的性价比,而自身品牌也不如高端那么强势,消费者主体也不多,所以中端品牌的生存非常艰难,很多品牌坚持不了多久就转做了中低端或者消失了。而随着七零后进入中高端消费区域,加上重品质而并不看重品牌的新九零后消费群的加入,中国中端和高端市场开始迅速扩大,品牌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大,并且快速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事实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人的天性,对生活品质要求越高且越是愿意为之努力和付出的人也越容易成功,这是一种习惯养成,同时也是一种你对高品质表示尊重而得到的回报。
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就是,中国消费者的知识产权意识越来越强,更多的人愿意为知识产权类产品付费,而类似于手工工艺产品价格的回归,也给了中国匠人沉静下来专心于产品的空间,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高品质产品进入我们的大众生活,其实仅仅是因为我们愿意多花一点点钱,购买更好的商品,就促成了整个中国制造向中高端方向发展。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高品质产品的生产中,随着规模的扩大、技术的积累、人才的培养,我们普通消费者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以更为合理的价格享受高品质生活。一种理念,成就一个民族的产业体系,也成就一个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