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的后续故事是怎样的呢(田忌赛马的田忌)(1)

《田忌赛马》是我们小学的时候就读到的一篇著名的文章,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

当时齐威王有个宠信的将军叫田忌,很喜欢和齐威王赛马,可是他的马比不上国王的马,所以每次都输了,非常沮丧。

孙膑找到田忌,让他用千金为赌注跟齐威王赛马,保证能赢.

田忌生气地说:你也要挖苦我吗?

孙膑说:我怎么敢戏弄将军呢,我看到将军的马比大王的马的资质其实差不多,但是您每次都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这样下去当然都是输啊。为什么不用您的上等马对大王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大王的下等马,然后用您的下等马对大王的上等马,这样虽然输了一局,但是比赛是三局两胜的,最后您肯定能赢啊。

田忌有些迟疑,不过既然已经输了那么多次了,不妨听孙膑的试一试,即便是又输了也没什么丢人的,于是就采用的孙膑的计谋,果然最后赢了两场比赛,赢了齐威王的很多黄金。

田忌很是得意,他觉得孙膑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是的确是个人才,于是就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也是求贤若渴,很快就任命孙膑为军师,孙膑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施展。

田忌赛马的后续故事是怎样的呢(田忌赛马的田忌)(2)

但是田忌最后的下场如何?

这时我们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物——邹忌。邹忌是齐国相国,是个帅哥,很多人都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言文。

一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这句话你绝对记得。

田忌赛马的后续故事是怎样的呢(田忌赛马的田忌)(3)

田忌与邹忌都是历史名人,也都是齐国的重量级人物,但是两人却是死对头,见面就掐的这种。

“将相不和”,早晚会出乱子。

然后就出现了一件非常耐人寻味的故事。

《资治通鉴》周烈王 二十八年 成侯邹忌恶田忌,使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为将三战三胜,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执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临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

意思就是:​成侯邹忌厌恶田忌,邹忌就派人拿着十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邹忌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无法解释清楚,于是率领私兵进攻齐都临淄,要求齐王交出邹忌,没有攻克,于是出走楚国避难。

这段材料我看过好几遍,一直觉得不对劲,可又说不清楚哪里不对,直到最近才略有感悟。

不对的地方:

1.邹忌陷害田忌的手段太弱智。哪个谋反的脑子宕机了会当街算吉凶?连小学生都难骗的套路,是怎么让一代霸主齐威王相信的?况且算命事件发生在马陵之战后不久,要谋反也是马陵之战后,趁着还没有交军队时谋反,哪有有军队时不谋反,交了军权后倒想谋反的。就算齐威王弱智,身边其他人就没一个清醒的吗?

2.田忌的反映太反常。邹忌用这种漏洞百出的套路,陷害一个为齐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宗室大将。如果田忌智商在线,难道不是应该入宫解释吗?为什么田忌要发私兵攻皇城?,虽然史书没有记载齐威王田因齐和田忌的具体关系,但从齐威王两次把军权交给田忌攻魏来看,两人的关系绝对是亲密的。

3.田忌的结局。读过后续历史会知道,田忌没死,齐威王死后齐宣王继位,知道田忌是被冤枉的,把他接回了齐国。诡异的是,田忌回国后,邹忌并没有得到处罚,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田忌赛马的后续故事是怎样的呢(田忌赛马的田忌)(4)

以下是进一步分析:

田忌是个目无王上又功高震主的权臣。

1、《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田忌在孙膑的指导下,赢了齐威王一千金。金子不是重点,齐威王多的是。关键是田忌竟敢赢自己的领导,一点都不给齐威王面子,到底谁是老大?现在的下属陪领导打篮球都是防都不敢防,领导都是如入无人之境。田忌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把领导放在眼里。

2.对历史熟的会知道,孙膑在魏国受害,被庞涓挖了膝盖,是齐国使者把孙膑带到齐国。可奇怪的是,这个齐国使者把孙膑交给了田忌而不是交给齐王,也就是说在使者的回国汇报的顺序上,他是先田忌而后齐威王的。他到底是齐国的使者?还是田忌的使者?

由以上两点判断,田忌是齐国的权臣,不说是齐威王的曹操霍光和刘裕,最起码也是齐威王的邓鸷。齐国不是齐威王一个人的齐国,而是田氏齐国,而田忌,就是田氏贵族推选出来掌军的代表人物。

他是宗室领袖,军中宿将,他有绝世军师孙膑的辅助,他三战全胜,把中原霸主魏国打成齐国小弟,可以说是威震天下。

一个眼里没有王上的宗室大将,拥有横扫天下的声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携不赏之功,赏无可赏,他危险了。

田忌赛马的后续故事是怎样的呢(田忌赛马的田忌)(5)

很显然,田忌功高盖主了,他有了谋反的能力,不管有没有谋反的心思,齐威王都必须搞掉田忌,罪不在谋反,罪在田忌有谋反的能力,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要田忌倒霉的是齐威王,邹忌只不过是台前的一颗棋子,而齐威王才是幕后主使者。

是齐威王指使邹忌陷害田忌,而田忌也意识到了这一切,所以不管田忌怎么隔空解释,齐威王都选择装糊涂。进宫解释又不敢,怕齐威王扣留他,所以只好带领私家军队进攻临淄,要求齐威王交出邹忌。

田忌并没有真的打算攻进皇宫,手上没有正规军队想进攻皇城简直是痴人说梦,田忌一开始就打算逃亡楚国,但不能这么空手去,最少要谋个反表个态,表示自己跟田氏齐国彻底决裂了,而不是去楚国当卧底的,算是交给楚王的投名状。

另一方面就是利用谋反行为提高自己的政治价值,以便在楚国有更高的政治地位,毕竟政治犯是最值钱的,果然到了楚国之后不久就被楚王封为侯。

同时他谋反打的旗号是要求齐威王交出邹忌,也就是历史著名谋反口号“清君侧”,七国之乱时刘鼻用过,靖难之役是朱棣也用过,这个口号的好处在于能进能退,田忌没有打反对齐威王的口号,主要是为了以后能有机会返回齐国。

田忌没有把事情做绝,如果打的是反对齐威王的旗号,这事情就没有反转的余地了,打个反奸臣不反皇帝的口号正好,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果然齐威王死后,太子齐宣王继位,齐宣王知道田忌受了很大的委屈,立刻把田忌招回齐国重用。至于邹忌,他一开始就是齐威王的棋子,所有的事都是为了维护齐威王的皇权稳定,他就是皇权门前忠心耿耿的狗,齐王自然不会降罪于他。

田忌赛马的后续故事是怎样的呢(田忌赛马的田忌)(6)

这么解释的话,一切都由荒诞变得合理了。

写到这里,本来应该结束了,突然由于齐宣王找回田忌的事,想起来李世民贬斥褚遂良的故事,再加一点吧,算是画蛇添足。

李世民临死故意把褚遂良贬到了外地,再交代李治上台后把褚遂良招回来,这一来一回,凭空多出来了一份褚遂良对李治的感激之情,从此褚遂良毕生忠于李唐,士为知己者死,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是毫无成本的施恩术,是天可汗李世民的权谋布局。

回到田忌这边,田忌流落异国十数年,齐宣王为他洗刷了冤屈,让他重新为故国效力,我想田忌此时此刻的心情,恰如褚遂良彼时彼刻那样感激涕零吧。

所以在历史上,看似荒诞的记载背后,肯定隐藏着一个合理真相。

所以,看历史远比看小说更为有趣,因为历史就是一个有着无尽谜题的长卷,更何况还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的知识。常有人问我读什么书好,我总是建议他去读历史书。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一样有这样完事丰富的历史记录,人类社会活动的所有变数都写在了中国的历史书里,你想看问题更通透,可以去读历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读历史,想搞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去读历史。

甚至当心情不好时,也可以去读历史。成千上万人的生死荣枯,被你一页翻过,多少王侯将相在你的指间滑过,与你对话的都是帝王将相,你还会被眼前的小问题困惑住吗?

田忌赛马的后续故事是怎样的呢(田忌赛马的田忌)(7)

因此欲了解更多历史的智慧,应该多读、细读《资治通鉴》。毕竟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白话资治通鉴》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

#历史#读书节# #相信阅读的力量# 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

作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