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与传说中神乎其神的龙渊源匪浅,我们常说的“神龙见首不见尾”成语,据说就源自此处,而且很逼真的建筑,来形象地表现这一成语的与药王孙思邈的渊源。

龙王曾帮助药王修成正果?

记得第一站的药王山,到登上药王大殿时,我们已经听说了很多传奇故事。

药王大殿内供奉着自然是药王孙思邈,两边站班的,一如既往的是尉迟敬德和海龙王,神态威武庄重。

就在这里,奇幻的地方出现了,药王塑像身后竟然有个洞,现在已经封锁,不让游客穿行。

据当地人介绍,此洞直通耀州瓷的老瓷场黄堡镇,洞长有40里呢。每逢二月二人们都来药王大殿烧香,烟气竟能从后洞冒出,留下“前洞烧香,后洞冒烟”的民谚。

此洞名叫太玄古洞,也叫“龙穿洞”。

闻此名,便知与龙脱不了干系。

关于此洞的来历,当地人继续给我讲了这样一个传说。

一个小小的成语居然也和易经有关(神龙见首不见尾)(1)

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着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一个小小的成语居然也和易经有关(神龙见首不见尾)(2)

生平简介:

(孙思邈的年龄现今有六种说法:最小的101岁,第二种说法是120岁,第三种说法是131岁,第四种说法是141岁,第五种说法是165岁,甚至还有168岁的说法。不过反正年龄不小。但第四种说法支持者较多,因为他自己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他在一百多岁时写的,也就说明他应该不是101岁)

北周大成元年(579年),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及周静帝即位,杨坚辅政时,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就。

隋大业(605年~618年)中,游蜀中峨眉。隋亡,隐于终南山,与高僧道宣相友善。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师,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辞不受,再入峨眉炼“太一神精丹”。

显庆三年(658年),唐高宗又征召至京,居于鄱阳公主废府。

翌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仍固辞不受。

咸亨四年(673年),高宗患疾,令其随御。

上元元年(674年),辞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属之。

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追封为妙应真人。

一个小小的成语居然也和易经有关(神龙见首不见尾)(3)

药王孙思邈对我国医药学贡献的“二十五个第一”:

1. 医学巨着《千金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

2. 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

3. 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

4. 第一个麻风病专家;

5. 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6. 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

7. 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

8. 第一个创立“阿是穴”;

9.第一个扩大奇穴,选编针灸验方;

10.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

11.第一个提出多样化用药外治牙病;

12.第一个提出用草药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

13.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

14.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

15.第一个提出并试验成功野生药物变家种;

16.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

17.首用胎盘粉治病;

18.最早使用动物肝治眼病,动物肝富含维生素A

19.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 早一千年,彀树皮富含维生素B1;

20.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21.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

22.首用羊餍(羊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

23.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虚心学习、收集校验秘方的医生;

24.第一个发明导尿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