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官退休后为何都是告老还乡(是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1)

现代人一辈子很长时间都在工作,什么时候能正式退休呢?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是,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退休后还能够领取相应的养老金。但是你知道在古代,官员都在什么时候“退休”吗?古代又有什么样的退休制度呢?

在古代,“告老还乡”多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并返回自己的家乡,被称为“致仕”。据何休说:“致仕,还禄位于君。”

古代高官退休后为何都是告老还乡(是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2)

商朝就有了致仕的记载,如《尚书》中就有关于伊尹告老退休的记载。

到了周朝,随着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制度逐渐完善,《礼记曲礼》中规定“大夫七十而致事”。而相关史书中关于官员致仕的记载也非常普遍,如《左传》里有个“祁奚请老”的故事。讲述了祁奚申请退休,晋侯(指晋悼公)要他推荐一下能接替的人选,他第一次推荐了自己的仇敌解狐,谁知解狐没上任就病故;他又推荐自己的儿子。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请老”即后世的“告老还乡”的制度。

致仕与罢官不一样,两者性质截然不同。《白虎通义》上明确划分两者的界限:“君不使退而自去者,尊贤也。”是加以褒奖的。“致仕”又被叫作“乞骸骨”,这是谦词,意思是恳请君王同意自己留下一把老骨头养老。

“被罢官”的一般才称“罢官”,相当于现代被免除职务开除党籍。一般如果犯的事不大的话,最多也就是“贬”、“谪”、“放”,被“罢”了肯定是事情比较严重了,估计功名和积蓄一般是保不住的。

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来自互动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