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中华文化长廊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拟写一副对联,不但要有丰厚的文学知识积淀,还要有极强的语感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联也成为中考语文的一大亮点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初一下册的传统文化整理复习?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下册的传统文化整理复习(中考传统文化专题资料)

初一下册的传统文化整理复习

对联

对联是中华文化长廊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拟写一副对联,不但要有丰厚的文学知识积淀,还要有极强的语感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联也成为中考语文的一大亮点。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一、对联概念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对联的基本特征

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对联可长可短,不管长短,但上下两联的字数要一致,不能有一字之差。

2.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上下联都是“二二一”式。稍长的对联,上联不只一句,上下联句子字数和节奏形式都必须一致。如湖北咸宁市中考题给出的一副不符合要求的上联,上联是: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是: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让考生对不合适的上联作出修改,我们从句式上就可很快发现,“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与“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句式不对照,只要稍一调整“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就与下联句式一致了。

3.词性相对。汉语中的词语分为两大类,实词与虚词。写对联时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中上联“大漠”“孤烟”是名词,对下联的“长河”“落日”,上联的“直”是形容词,与下联的形容词“圆”相对。

4.内容意义相关。一副对联上下联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写不相关联的事物,彼此孤立,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5.平仄相协。平指平直的声调,仄指有高低曲直变化的声调。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 结构相应。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对联的创作,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对、词性相同、字数相等、没有重字,并且下联要用平声结尾,以取得余韵悠长的效果。

三、对联运用的修辞形式。

1、用典。指在对联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间习俗或警语来表情达意,使联语内涵丰富,韵味无穷。

2、镶名。又叫嵌字,是将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嵌在联语中,使对联新颖,个性化突出。

3、对比。把正反两方面的事物和情况摆出来,进行对比。

4、叠字。是把相同的字叠用起来,使重点突出,语气加强。

如: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西湖对联)

5、双关。指一句联语有两层意思,表面说的是这个意思,实际上要表达的则是另一个意思,这另一个意思才是说话的真意所在。这种手法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使联语机智幽默,饶有风趣。

就构成条件看,双关可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这两种双关形式又可结合使用。

(1)谐音双关。指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构成的双关。

(2)语义双关。利用语义的双重性构成的双关。如:

6、回环。指的是在对联中巧妙运用回环修辞手法,顺读逆读一个样,形成音韵上的回环往复美。

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还有一种借助谐音构成读音回环的对联。

7、顶真。即在联语前后的几个词语与词语之间,由相同的语言成分衔接上下联,上递下承,使得联语结构紧凑,语意连贯,声韵流畅。

8、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或强调某种情感,特意重复某个词或某个句子的修辞格式。

9、集句。指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警句成联。可以增强联语的说服力和语言的典雅性。如: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风景这边独好;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江山如此多娇。

10、用多音字。指巧妙地利用汉字中的形同而音义皆异的多音字。

如: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温州江心寺联)

11、缺如。指在联语中故意隐去某些词语,引发人们想起另一层意思的形式来促成联语。

四、解题方法

这里谈一种对对子最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

做这类题,一般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句意,据此在头脑中寻找并确定好与之意思连贯、 相对的内容;然后再对所给出的对联细细分析,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紧接着根据所想好的要写的对联的内容,与该对联在位置相同的地方的找出词性相同、词语结构特征相同的词语与之相对,就这样一个一个词语搜寻下去直到找到满意的为止;最后再从整体上把握,做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下面四句本为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请依照文意与对联的一般原则,选出最适当的排列方式( )

甲:江阔天高 乙:鸢飞鱼跃 丙:识此心之分量 丁:见斯道之流行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

解析 首先,形式上,应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对应词语词性相同。对联又叫对子,它是一种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的传统的文学形式,字数相等是它最基本的特点,所以A项自然排除。其次,音节上,对联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一般说来,上联尾字大多为仄声字,下联尾字大多为平声字。故可排除B、D两项。 答案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