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天健8月19日,山东省巨野县人民法院龙堌矿区人民法庭“程大银法官工作室”内,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卷宗程大银的工位一角,绿萝依然翠绿,几份文件整齐地摆在桌面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今年36岁了考研究生还有用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36岁了考研究生还有用吗(女儿考研成功回家分享喜悦)

今年36岁了考研究生还有用吗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天健

8月19日,山东省巨野县人民法院龙堌矿区人民法庭“程大银法官工作室”内,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卷宗。程大银的工位一角,绿萝依然翠绿,几份文件整齐地摆在桌面上。

“大银走后的这段时间里,我总感觉他没走,好像是下村走访去了,一会就回来。”法庭庭长杨海岩哽咽道。

2020年8月13日上午8时,在基层工作30年的员额法官程大银,因积劳成疾罹患胃出血,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牵挂他的亲人、朝夕相处的同事和他深爱的审判事业,年仅56岁。

自1986年参加工作,程大银先后在巨野第一职业中学,张表、王平坊、柳林庭、龙堌等法庭工作,从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到一名优秀的法官,时光荏苒30多年,他一直扎根基层,守着清贫,耐着寂寞,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公正审判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在默默无闻中撑起了一片公平与正义的湛湛青天。

“案子等我病好了就开庭”

8月7日,周五。在上海读书的二女儿回家了。这天,本来是程大银和家人一起分享二女儿考取法学研究生喜悦的日子。

2020年春节因为疫情影响,二女儿没有回家过年,在学校认真备考黑龙江大学的法学研究生,8月份得知被顺利录取后,女儿要第一时间回到父母身边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临近下班时间,程大银还和助理陈参参一起探讨着案情。这段时间,手头还有100多件案子,开庭排期满满当当,平时身体瘦弱、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的程大银已连续加班一周了。同事多次见他经常加班加点工作,都劝他歇歇,但程大银却说,案子可不等人,得赶紧办完。在疫情期间,龙堌法庭在全市率先利用互联网开庭,程大银法官吃住在法庭,一碗泡面就是一顿饭,这也为他的胃病埋下了隐患。和程大银探讨案情的陈参参发现,程法官一边说着案情,一边用拳头顶住胃部,额头上满是豆大的汗珠。陈参参说:“程庭长,要不您先回去休息吧,明后天周六、周日咱再过来处理吧,您二女儿不是今天回来吗?”

这时,程大银才想起女儿从上海回来了。过了下班时间,程大银才离开办公室,乘班车回县城。没想到程大银的这次离开,竟成永远。

回到家后的程大银法官,看到好久不见的女儿,本应该笑容满面,可还没跟女儿说上两句话便一下瘫倒在沙发上。在巨野县医院住院三天,程大银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始终找不到出血点,8月10日,转院到济宁第一人民医院。

8月11日,法庭庭长杨海岩和法官助理陈参参去医院看望他,此时的程大银虽然身上插满胃管、尿管、输血管,但意识还算清醒,他把陈参参叫到床边,用微弱的声音说:“那个教育机构责任纠纷的案子,需要鉴定,别耽误了,赶紧委托出去;明天好像有个庭,通知一下当事人,等我病好了就开;还有20多个农商银行的借款合同案子,你和杨庭长商量,看看怎么通知一下……”走出病房,陈参参再也难掩泪水,更想不到程大银法官的生命还剩下最后的28个小时。

“要干就干好”

巨野县城上海嘉园小区,一处90平方米的两居室,是程大银在县城的唯一房产。简单的家具,唯一显眼的是一台电脑,这是程大银为了加班审卷,前两年刚买的。

程大银的妻子还没从丧夫之痛中走出来。“程大银是个为了工作不顾家的人,这些年家里家外,更多的是靠我一个人。有时候忙的很,他几天也不回家。”

程大银所在的龙堌矿区人民法庭位于巨野、牡丹区、郓城、定陶三县一区交界处,辖区人口逾15万,有新巨龙煤矿、铁雄新沙等大型企业,民间经济活跃,年均受理各类案件700余件,是巨野法院8处派出法庭中收案最多的法庭。巨野县法院员额法官每年平均办案数在200余件,而程大银法官每年审结各类案件达到400件,几乎是平均数的一倍。不仅办案数量多,经程大银审理的案子上诉率也很低,2020年上半年,程大银审理了200多件案子,没有一起改判的。

“要干就干好,要么不干!”程大银经常这样说。因此,程大银也成了巨野法院的“办案标兵”。2015年10月,巨野县人民法院龙堌矿区人民法庭“程大银法官工作室”成立。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正智和巨野县委书记王昌华共同为“程大银法官工作室”揭牌,这也是当时菏泽市首家主审法官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以后,程大银便一心扑到工作上。为把工作室做成标杆、试出成效,从家事审判改革、巡回审判到多元调解机制再到要素式审判,几乎每一项新的模式都会在程大银法官这里得到应用与实践,使得办案质效大大提升,案件审限大大缩短。

2017年龙堌法庭受理了田桥30多名农民工集体讨要工程款的案子,诉讼标的达100多万。法庭辖区一家大型企业的工程建设项目,由北京一家公司承包,后转包给四川某建筑公司,这些农民工兄弟没想到工程结束后,四川建筑公司转身就回四川了,前前后后干了近一年的时间,顶严寒冒酷暑,到头来结帐时找不到人了。找北京的公司,人家公司说已经把工程款给四川的建筑公司了。该公司总部远在四川成都,跑成都去维权搭上路费、生活费不说,还不一定能拿到钱。无奈之下,分别一纸诉状将该公司起诉到法院。看着焦急万分、情绪激动的农民工兄弟,程大银法官第一时间远赴四川成都,经过多方面沟通,当场便调解21个案子,约定限期履行义务。回到法庭后,得知工资有了着落的农民工兄弟挤满了程大银的办公室,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老百姓满意比啥都高兴”

辗转基层法庭30年,每当有人问起程大银是什么让他选择了坚守,他总乐呵呵的说:“对于农村老百姓而言,不到万不得已、矛盾不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愿意打官司,100-1=0,每个案子都要办好,从根上解决矛盾,他们满意的离开法庭,那一刻比啥都高兴!”

程大银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工作在乡村,所以更了解乡村。为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每年都积极开展巡回审判,麦收、秋种集中审理周、送法“五进”等活动,特别对涉及农民工工资、赡养、相邻权纠纷等案件更是倾注最大的精力。

2016年龙堌法庭所在的巨野法院被确定为全省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单位,程大银沉下心来,理清了一条“团队主导、多方联动、多级调解”的思路,发挥驻庭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心里辅导员作用,化解了大批家事纠纷。以离婚案件为例,2017年以来离婚案件诉讼调撤率达70%以上,调解成功率高达86.5%。

2018年春节过后,家住太平镇某村的刘女士,因家庭矛盾将丈夫张某告到法庭请求离婚。程大银通过走访了解到其离婚的原因主要是与公婆不和,随后将刘女士叫到法庭,从敬老孝老直到儿女成长等方面进行劝导,随后又三次驱车前往50多公里外的女方家做其父母工作,并将双方及其父母请到法庭坦诚相待,诚恳交流。最终男方写了保证书,男方父母也给女方及父母真诚道歉。后来程大银法官去回访,刘女士高兴地说:“多亏法庭费心才保住了俺一个完整的家庭!”

生活中程大银为人忠厚、平易近人、邻里和谐,他所居住的小区的邻居们,碰到法律问题都会到家去咨询,不论多晚程大银总是热情招待,不厌其烦的解释。

“程法官是个好人啊!他那么忙,也没忘了经常来看看我,帮我安自来水,翻盖房子。”程大银帮包的贫困户,龙堌镇奚楼村67岁的奚兆金得知程大银去世后,流着泪说。

在奚楼村,程大银帮包着5户贫困户,隔不长时间,他都会挤出时间到贫困户家里走访,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对事业的忠诚热爱成就了程大银普通而闪光的一生。8月19日,在“程大银法官工作室”,程大银的工作照还静静地挂在墙上。庭长杨海岩说,“程大银法官工作室”我们会一直保留,让程大银法官的精神,在后来者身上一代代传承下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