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书很容易发现一点,2000多年来,大一统王朝的都城由东西向的西安、洛阳和开封,转为南北向的北京和南京,前一组占据了前大半段历史,后一组则占据了后小半段历史。

北京为什么能成为十二朝古都(为何首都由东西向的西安)(1)

西安大明宫丹凤门

更为有趣的一点是在一段时期里同时存在两个地点都适宜建都的情况,很难取舍,首都经常在这两个地方来回搬迁。比如西汉定都长安,东汉又定都洛阳,到隋唐时期又定都长安,但是武则天又把洛阳确定为神都,常年在洛阳办公,使得洛阳成为这一时期实质上的都城。

再比如洛阳和开封,北宋定都开封后,赵匡胤多次召集群臣商议定都洛阳之事;最后是北京和南京,元朝定都北京,明初又定都南京,明成祖朱棣又定都北京。为何会发生这种徘徊不定的现象?背后有深刻的原因。

选择都城什么因素最重要?一是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二是建都地点本身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人文基础。

北京为什么能成为十二朝古都(为何首都由东西向的西安)(2)

洛阳,隋唐遗址公园

先来说说地理区位。最简单最普通的思路而言,作为一国的政治中心应当位于国家的地理中心位置上,以便于对全国进行行政管理,《吕氏春秋·慎势》就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按照现在的地图天下之中当然不是指的西安和洛阳,但是在周、汉、唐时期,天下之中指的就是洛阳,司马迁说:“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而三河缩小到一个地点的天下之中就是洛阳,那时北方经济的发达程度是绝对超过南方的。

但是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洛阳在汉唐时期并不是一直是都城,其中更多时间是定都长安的,原因何在?因为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对山东地区 (即崤山以东黄河下游地区)而言是居高临下,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而且汉唐时期中原王朝面对的最大敌人来自西北方向,匈奴、犬戎莫不如此,定都偏于西北便于自保,而且长安有四塞之固,洛阳却没有此种条件。

北京为什么能成为十二朝古都(为何首都由东西向的西安)(3)

函谷关景区

为何封建社会后期首都会在北京和南京之间徘徊?因为五代十国之后,中原王朝面对的最大敌人发生了位置上的转变,契丹、满清都崛起于东北方向,这是定都北京的重要原因。

另外,随着东北、蒙古版图并入中原王朝,天下之中有了新的解释,北京南下就是中原,可以控扼天下,又紧紧背倚边疆民族的发源地。往北可通过燕山山地诸山口,进入蒙古草原,往东北可沿渤海边缘大路进入松辽平原,往南可经太行山山麓通道直达中原地区核心。

北京为什么能成为十二朝古都(为何首都由东西向的西安)(4)

北京故宫

至于定都南京,因为江淮地区自隋唐时期就是国家财赋重地,后期更是富甲天下,控制南京便可把江淮财赋收入囊中,进可吞并天下,退可封疆裂土,支撑一割据政权绰绰有余。而且南京龙盘虎踞,有险可守。

你认为几千年来我国都城由东西徘徊变为南北往复的原因是什么?欢迎留言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