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1分,已经在北京医院治疗了一月有余的朱德总司令永远闭上了双眼。
华国锋在向毛主席汇报朱德去世的消息时,毛主席也刚从垂危中抢救过来。
听到朱德去世的消息后,静卧在病榻上的毛主席愣了许久,随后用微弱的声音说道:“他得得什么病呀,这么快……”像是在询问身边的人,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在交代了朱德的后事后,毛主席怅然若失,他感慨道:“朱毛不能分离,现在朱德去见马克思了,我也快了!”
在为朱德入殓时,大家找遍了他的家,也没有找到一件像样的衣服,最后只能先给他做了一套贴身衣服,外套穿的还是他穿了多年的中山装。
朱德一生为国为民,满身荣誉,同时他也吃尽了苦头,年轻时生活艰苦,经常挨饿,晚年也因为身体原因被限制饮食。
临终前,朱德还在对妻子康可清调侃说,自己这辈子没啥遗憾,就是没有吃饱过。
其实,一辈子没有吃饱饭只是朱德的调侃,真正让他在晚年伤心的除了不如意的生活,还有老战友的离开。
朱德晚年曾经历过三次永别,他戎马一生,受伤无数,都不曾流过泪,可是他却因为陈毅、彭德怀和周恩来的离世老泪纵横。
那么朱德和陈毅、彭德怀以及周恩来之间有着怎样的深厚情谊,以至于让年迈的朱德泪洒当场?
朱德和陈毅的相知相惜
1926年8月26日,朱德和陈毅第一次在四川万县见面,两人一见如故,简单介绍后,两人发现对方还是自己的老乡,更加亲切。
在得知朱德是被陈独秀指派任务,陈毅是在李大钊的派遣下才来到万县后,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携手做杨森的工作。
当时的四川正处于军阀割据中,杨森的部队有十多万人,盘踞在万县一带,对时局持观望态度。
最后,在朱德和陈毅的策划,以及人民群众力量的推动下,杨森被迫转向广州国民政府,彻底切断了他和北洋军阀的联系。
对杨森的统战工作成了朱德和陈毅合作的良好开端,这次合作为两人日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3日,起义军南下广东,可是由于起义军的力量过于薄弱,部队在潮汕地区遭遇失败。
无奈之下,起义军只得在三坝河分兵,部分部队由叶挺和贺龙带领继续南下,而留在三坝河的部队则由朱德和陈毅率领,向湖北、江西和湖南的边界处转移。
部队当时的处境十分艰难,后方有敌军追尾,还有土匪和乡绅的骚扰,在士兵们情绪低落时,朱德振臂高呼:“愿意继续参加革命的跟我来!”
陈毅积极响应,并和朱德一起鼓励大家振作起来,继续革命,坚持斗争。
在朱德和陈毅的带领下,部队保存了南昌起义的骨干,同时还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和教育。
1928年,朱德和陈毅共同领导了湖南起义,建立了革命政府,两人的友谊更加坚固,朱德成为革命之父,离不开陈毅的辅助。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朱德和陈毅作为主要领导人,合作默契,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和他们一起革命的何长工说,陈毅不仅是前线指挥员,同时还是毛泽东和朱德的参谋长,每次战斗前,陈毅都会和朱德、毛泽东一起谋划、指挥,每一场战争的胜利都有陈毅的功劳。
在中央苏区时期,朱德和毛泽东意见相左时,陈毅又积极从中调和,加强了红四军的团结,也加深了他和朱德之间的友谊。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工作原因,朱德和陈毅不得不天各一方,两人之间的交集也少了很多。
但是他们之间的情谊却一直在延续,两人经常通过诗词来抒发感情,传递革命友谊。
1941年,陈毅成功发动陈桥战役,朱德得知后,写下了《我为陈毅通知而作》一诗,赞美了陈毅的“救世奇勋”。
1946年,朱德即将迎来六十大寿,陈毅写下《祝朱总司令六旬大庆》为他祝寿,在诗中,陈毅写下:“服务人民三十载,七旬会见九州同。”
此后,两人又写下不少诗作,用来歌颂对方对革命和人民所做的贡献,两人惺惺相惜,又互相信任,可谓是知己。
1971年,陈毅因患结肠癌入院治疗,朱德夫妇闻讯前去探望,虽是在医院相遇,但是丝毫不见悲伤的气愤,两人谈笑风生,无话不谈。
1972年1月6日,陈毅去世,当时朱德感冒很严重,但是还是穿着军大衣,围着厚围巾,艰难地来到陈毅的遗体前。
在陈毅的遗体前,朱德缓缓举起右手,向陈毅敬了一个军礼,随后便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那是两人最后的告别,因为身体原因,朱德没能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但是他写下了:“一生为革命,盖棺方论定。重道又亲师,路线更端正”的诗用以悼念自己的老战友。
这是朱德对陈毅功绩的肯定,也是两人深厚革命友谊的见证。
这是朱德晚年第一次经历生离死别,那时他没想到自己还会再经历两次。
朱德与彭德怀的莫逆之交朱德晚年经历的第二次和老战友永别,是在彭德怀去世的时候。
在共和国元帅的排名中,朱德和彭德怀是前两名,两人一直精诚合作,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在共同革命的道路上成为了莫逆之交。
其实,朱德和彭德怀的性格截然不同,朱德虽然外表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但性格却很温和,从来不发脾气,而彭德怀却是出了名的暴脾气,一点就燃。
虽然彭德怀脾气火爆,一言不合就开骂,但是他对朱德怀却永远和颜悦色,两人很能聊得来,经常畅谈到深夜。
朱德和彭德怀相识于1928年底,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彭德怀就是“朱毛”的得力助手。
抗日战争爆发后,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是副总司令。
两人逐渐成为亲密的战友,一起运筹帷幄,并肩作战,正是在这个时期,两个人的英名被联系在了一起。
在生活上,朱德和彭德怀也相互关心,1937年11月初,娘子关被日军攻陷,眼看着日军就要挺近太原,八路军总部准备向南撤离。
在转战的过程中,为了让朱德能够抽出时间休息和吃饭,在每次作战前,彭德怀总是先和左权研究出初步作战计划,再找朱德商量。
在部队路径山西寿阳时,为了给大部队“开路”,彭德怀几次偷跑到作战部队警戒区,亲自指挥部队炸毁路桥。
朱德得知彭德怀的危险做法时,立即下令将他召回,彭德怀回去后,言辞恳切地说道:“朱老总呀,我比你年轻十岁,掩护部队顺利转移,这是应该的嘛!”
在太行山时,八路军沿途召开抗日动员大会,当时时局动荡,很不安全,彭德怀一直在小心翼翼地保护朱德。
朱德也很关心彭德怀,总是吩咐办事处人员要将彭德怀照顾好。
朱德有很严重的胃病,彭德怀知道后,便想办法给朱德开小灶,虽然这个做法被朱德拒绝了,但他对彭德怀的心意很是感激。
朱德知道彭德怀喜欢喝茶,一次,有人在外地给朱德带来了一包茶叶,朱德毫不犹豫地就把茶叶送给了彭德怀。
还有一次,彭德怀得了重感冒,朱德知道后,第一时间让医生去为其诊治,还把自己仅有的一小包白糖送给了彭德怀,彭德怀十分感动。
抗美援朝胜利后,彭德怀率军回到北京,朱德第一时间赶去看望彭德怀,并将自己的白衬衣送给了他。
两人之间并无寒暄,但是朱德明白彭德怀在朝鲜受了苦,彭德怀也感受到了朱德对自己的关心。
朱德和彭德怀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下棋,出门时,只要和彭德怀一起,朱德就会带上小板凳,两人在战场上并肩作战,却在棋局上拼尽全力地“厮杀”。
在棋局上,两人下棋的风格完全不一样,经常针锋相对,不分高下,几局结束了还意犹未尽。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因病离世。
因为各种原因,朱德未能在彭德怀去世前见他一面。所以当听到彭德怀离世的消息后,朱德痛哭一场。
朱德与自己的领路人周恩来朱德哭得最凶的是在周恩来的葬礼上。
1922年11月,周恩来在法国莱茵河畔的一处寓所居住,朱德和孙炳文刻意去找共产党,周恩来对朱德讨伐袁世凯的事迹也有所耳闻,所以三人一见如故。
通过一夜长谈,周恩来了解到孙炳文和朱德对国内形势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看法,以及他们想要抛却一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后来,在周恩来的推荐下,孙炳文和朱德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所以周恩来算是朱德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自此之后,朱德和周恩来之间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革命友谊。
朱德和周恩来从南昌起义开始共事,在第四次反“围剿”时,两人联手改正党内错误,使得革命转危为安。
1931年春天,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后,生活简朴的朱德从起义军的高级将领董振堂的手里得到了一条毛毯。
之后,朱德就一直把这条毛毯带在身边,从第五次反“围剿”到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条毛毯一直跟随着朱德。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应邀去西安处理西安事变的善后事宜,那时正值冬天,天气非常冷,朱德担心周恩来冻着,就把一直跟随自己的毛毯给了周恩来。
在路上,周恩来被土匪袭击,身中六弹,但还是在警卫指挥员的掩护下,逃离了险境。
后来,援兵赶走了土匪,在烈士的身子底下又找回了已经浸血的毛毯,还给了周恩来。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考虑到朱德的年龄大了,而且生活条件艰苦,就将邓颖超亲手做的毛毯回赠给了朱德。
而朱德赠给周恩来,还染着烈士鲜血的毛毯现在被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它不仅见证了朱德和周恩来的深厚情谊,还向大家展示了革命先烈们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文革时期,朱德得知周恩来患病的消息后,心里很是焦急。
朱德想去多看望几次周恩来,他又怕影响,所以在周恩来患病的三年间,朱德只去看望过周恩来一次。
1975年7月11日下午,周恩来午睡过后,向身边的贴身卫士高振普将军询问朱德的身体状况,并交代高振普打电话让朱德去看他。
周恩来知道朱德有下午六点准时吃饭的习惯,所以他刻意交代让朱德五点钟到,和自己聊上半小时,五点半离开,六点钟还能准时回家吃饭。
那时的朱德已经89岁了,行动很不方便,但他在收到周恩来的邀请后,还是坚持去看望周恩来。
两人交谈了不到半小时后,朱德就离开了,周恩来亲自将朱德送出去,看到朱德坐车离开后,自己才回去。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离世,得知比自己小了12岁的老战友离开后,朱德潸然泪下,随即换上一套整洁的军装,让女儿陪自己去北京医院为周恩来送行。
看着躺在鲜花丛中的周恩来,朱德泪流满面,随后向周恩来敬了军礼作为告别,这是朱德一生最后一次敬军礼。
回到家后,还沉浸在悲痛中的朱德不吃不喝,1月15日,他想去参加周恩来的追悼会,可是却浑身发软,站都站不起来。
结语1976年7月4日,朱德突然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他拼尽全力呼喊女儿朱敏的名字。
正在隔壁房间休息的朱敏听到父亲的呼喊声,心里一惊,来不及多想,赶紧跑到父亲的病床前。
朱德的眼睛瞪得很大,他费力地呼着气,朱敏来到病床边后,他颤颤巍巍地握住女儿的手,嘴唇一直抖动着,却说不出一句话。
看着父亲的样子,朱敏赶紧擦干眼泪,趴在父亲耳边说道:“爸爸,我知道您要说什么,我们会听党的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后,朱德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两天后,九十岁的朱德也随老战友们离开了人世,两个多月后,毛主席也与世长辞,一个时代至此落幕。
朱德戎马一生,为革命,为国家,为人民出生入死,受尽苦楚,连饱饭都没吃上几次,晚年还要经历三次生离死别,这对朱德来说很残忍,但也无可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