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害怕他哥哥随时架在自己脖子上的利剑,他哥哥曹丕也害怕这个弟弟随时会对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有任何威胁。如果兄弟之间仅仅是在政治上的明争暗斗,曹植也不会成为曹植,曹丕也不会成为曹丕。人物棱角和性格离不开情感,它离不开亲情,也离不开爱情。注定一生相煎甚急的兄弟故事不仅仅于此,他们的相亲相恨还缠绵在一个女人身上。
是的,就是那个逼得已然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曹植突破自己在诗赋上的极限创作出《洛神赋》的倾国美人甄宓。
官渡之战结束了,袁绍几十万大军瞬间在河北土崩瓦解。四世三公的袁氏彻底败了,全家的生杀命运都掌握在了曹操的手里。曹植和曹丕就像高傲的阿克琉斯,来到了袁府,尽情地收割战利品。
史书记载了这样的一幕:
“(丕)提剑入后堂。见两个妇人相抱而哭,丕向前欲杀之。忽见红光满目,遂按剑而问曰:“汝何人也?”一妇人告曰:“妾乃袁将军之妻刘氏也。”丕曰:“此女何人?”刘氏曰:‘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 丕拖此女近前,见披发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而观之,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遂对刘氏曰:‘吾乃曹丞相之子也。愿保汝家。汝勿忧虑。”短短几十个字,即使是蓬头披发下的甄宓,那倾国倾城的美貌也会瞬间让人浮想联翩,杀气腾腾的曹丕怜香惜玉的情感就像一幅画面一样浮现在眼前。
不知当时甄宓内心是否接受曹丕这个杀死自己丈夫的敌人,但她也没有权利来改变这个现实,就这样甄宓随着曹丕来到了许都。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
早在曹丕见到甄宓之前,喜好人妻的曹操对甄宓的美貌也是早有耳闻,他早想一睹甄宓的美貌,但儿子曹丕却先行一步,气得曹操欲拔剑斩之,是谋臣们多番劝谏之后,才肯顺水推舟把甄氏“让”与曹丕。
统一的战争还要继续,历史的主角依旧是那些在大营里运筹帷幄的英雄豪杰和前线厮杀的将军谋士。像甄宓这样的弱女子,史书没有多余的地方记录她内心深处的酸甜苦辣。
曹操醉心于称霸,曹丕痴迷于权势,而彼时的曹植年纪芳华,饱读诗书,不喜争斗。我们不知道当曹植第一次见到甄宓这个嫂子时的情形。但可以肯定的是,从见到甄宓的这一刻起,情窦初开的曹植就再也不是那个寄情于竹林儒玄之间的曹植了。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甄宓嫁入曹家后,曹植经常来到哥哥嫂子家做客。很多人说这样的日日朝夕,甄宓不会对身边的这个才情盎然的小叔子没有半点察觉,也有传闻不仅仅是曹植单方面的暗恋,也有来自甄宓天长地久的生情。郎有意?妾有情?
可是这些都不重要了,甄宓已经是兄长曹丕的结发妻子。纵使两情若是久长时,但也仅仅是朝朝暮暮。
对于这个杀死自己前夫的曹丕,甄宓是深深爱着的。这就是这段三人爱情的纠结之处,也是乱世中的甄宓,人生苦怨的一个缩影。
情,就是那么的复杂。如果跟着内心,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他会是谁。
“众口铄金,我受到人的谗言毁伤,使你疏远了我,思念你常常令我痛哭满面,夜夜无法安睡。别因为豪贤的缘故,丢弃以前自己的所爱;弱水三千,我只想你一瓢饮,你呢?可否知到我的心意?”
因色而爱,色衰则爱衰。这对于作为帝王日享三千佳丽的曹丕是正常的现象。早已对甄宓不耐烦的曹丕,仅仅因为甄宓诗中对自己的怨念,便下令赐毒酒,死后的甄宓更是被“以糠塞口,以发遮面”,一代绝世佳人,就这样死于非命。
甄宓深爱着曹丕,发出的感情是那么的真切和质朴,但时光再也回不到那年官渡大败后的建安,曹丕也再也不是那个提着剑初见甄宓就一见钟情的曹丕。
甄宓爱曹丕,真真地爱到了死。
甄后死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叡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定然会想起甄后那曾经无暇的面庞,而那种痛失去爱人而无能为力的酸楚是不可想象的。作为哥哥的曹丕,也明白弟弟这些年的沉沦,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一惊而醒,原来是有幽帘一梦。所有对甄宓的爱和思念,都随着皎洁的月光映刻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不知是光还是泪。
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洛神洛神,谁为洛神?
远而望,迫而察,她正伸出素手,采撷水流边的黑色芝草,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温文娴静,优雅妩媚,周身散发着兰芷的香气。
曹植不惜貌礼法之忌讳,也不再避讳哥哥忌讳好生杀的性格,寄情于诗赋,写下了这首《感甄赋》,明帝曹叡继位八年后,为避母名讳,改为《洛神赋》。
曹植一生最大的遗憾也许不是皇位,而是没有来得及跟嫂子告别:“再见,我的洛神。”
凄美的爱情,正因为凄,所以才美,洛神,你还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