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960—1279)与辽、金鼎足而立,在历史上处在同一时期。三个朝代的玉器风格相似,可以归入同一章中讨论。本文统称辽金时期。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1)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考古发掘中几批重要文物的出土是我们探讨辽金时期玉器的基础。这些资料包括:河北省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江西省上饶茶山寺南宋赵仲湮墓,安徽省休宁朱晞颜墓,北京市房山金代石椁墓,浙江省衢州南宋史绳祖墓、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辽代陈国公主墓和黑龙江绥滨奥里米古城金墓等。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2)

静志寺塔基地宫遗址

从宋代开始,玉器的消费超越深宫大院而转向百姓平民,百姓作为消费阶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工艺品,促使玉雕的生产由面向帝王转而面向平民百姓并且最终为社会上层所接受。一些为广大平民喜闻乐见的玉器种类,甚至成为宫廷玉器新的题材。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3)

辽金时期的玉器代表作:海东青捕天鹅

辽金时期的玉器世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玉器是为了满足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要而设计和生产。其中既有为一般市民所喜爱的活泼可爱的玉雕童子和花鸟装饰品,也有专为文人阶层制作的文房用具和仿古陈设用品;既有汉民族所崇尚的带有明显宗教色彩的龟巢荷叶带版,和炉顶,也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游猎生活场景的春水玉和秋山玉。玉器生产和消费呈现出多元化。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4)

辽金时期的玉器代表作:秋山玉

在工艺方面,辽金时期片状玉器数量大为减少,圆雕作品成为当时玉器生产的主流。雕刻技法上崇尚透雕,充分展示了玉器的美感。

01、辽金时期玉器材质

辽金玉器大部分采用优质新疆和田玉制作,以白玉为主,还有墨玉、碧玉、黄玉、青玉、青白玉及玛瑙、水晶、琥珀等。

02、辽金时期时期玉器

02-1、辽金时期玉器的种类

继承唐代注重现实生活的风格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玉器种类上充分反映了世俗化倾向,即装饰品和玩具成为玉器消费品中最主要的门类,包括仿古玉和文房用具在内的日用器具和陈设类玉器的数量明显增多,礼仪用器则只有玉带版和玉哀册等少数几种。

02-1-1、装饰品与玩具类

装饰品类玉器形式繁多,其中数量最多的当属各类花鸟形佩、玉雕童子和玉飞天等。尤其是反映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春水玉”和“秋山玉”,成为这一时期装饰用玉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A、童子玉佩

世俗化玉器中,最典型的是玉雕童子。玉雕童子的雕法都很简练,一般为短衣窄袖,手腕带环,形态各异。有的身著小马甲,大肥裤,裤腿饰“米”字形纹。或攀枝欲立,或执荷叶为伞,或行走舞蹈,其造型生动可爱。最常见的是执荷叶童子。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5)

宋 执荷童子

1973年黑龙江省绥滨墓葬中出土的一件属于金代的玉雕童子,用青玉雕成。童子头戴纱帽,身着短衣长裤,左手执蕉叶背于肩上,两腿交叉作行走状,颈下佩项链。高5.1厘米,宽1.8厘米。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6)

宋 玉雕童子

B、玉兽佩

1978年内蒙古巴林右旗窖藏出土的一件辽代玉兽,白色,圆雕。兽短尾长鬃,小耳,尖嘴,圆眼,作弓身俯卧状。依玉料褐色巧作鬃毛和尾毛,鬃毛以阴刻线雕琢而成。是辽代玉雕动物中有代表性的作品。高3.8厘米,宽1.5厘米,长6.5厘米。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7)

辽代玉兽

C、透雕折枝花锁

1974年北京市房山区长峪沟出土的宋代透雕折枝花锁,青玉,通体镂空透雕,造型呈扁椭圆形。玉质呈青色,晶莹润泽,造型设计精巧,两丛折枝八瓣花构成的花头并列在花锁下部,仿佛花中有花,两个折枝向上缠交在一起,宛如花篮的精美提梁。花的枝叶依形而生,偃仰翻转,自然生动。透露空间,穿插交织,激活了规整的对称式构图,给人以圆满富贵的感觉。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8)

宋代透雕折枝花锁

此锁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多层透雕玉器花锁,标志着镂雕技艺被广泛使用,技术已十分纯熟,并明显受到宋代绘画强调生活的真实和对自然的体察,以神趣为规风格的影响,可谓开风气之先的作品。直径7.2厘米~9.8厘米。

D、双凤齐飞玉饰

1974年北京市房山墓葬出土的金代玉饰,体扁,以镂雕加阴刻线纹琢成一对飞凤。凤脖颈伸长,口衔卷草,嘴尖相对,两腿合并且交叉在一起,比翼齐飞。顶部正中以镂孔带穿孔,可以系带。此玉件含有“在天愿作比翼鸟”之意。琢制、抛光技术高超,显示了金代制玉的工艺水平。高6厘米,厚0.6厘米,宽8厘米。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9)

金代 双凤齐飞玉饰

E、孔雀形玉簪

北京市房山出土的一件属于金代的孔雀形玉簪,青玉。器上部立雕一孔雀,缩头,有云状冠。圆眼,短喙,曲颈,方折形双翅,以三排阴刻线表示羽毛。尾较短,阴刻两组扇形羽毛纹,边缘刻锯齿纹。插针弯曲,上与孔雀下腹相连,下端尖锐,供插戴。高3厘米,宽2.2厘米,长6.5厘米。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10)

金代 孔雀形玉簪

F、辽金时期春水玉佩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金代春水玉,玉质呈青色,通体润泽无瑕。整体为椭圆形,正面微呈弧凸,以多层镂空透雕和阴刻纹线结合琢成,图案为一只硕大笨拙的雁鸟躲藏在荷花丛中,一只体态矫健的海东青由上而下向大雁俯冲,作追逐猎捕之状,两鸟体量小与大,姿态巧与拙,动作追与躲的对比,使画面极富戏剧性。玉饰背面有一椭圆形环,环内两侧有横穿的长方形洞,以供系结之用。由此推测,可能是腰带或冠帽上的缀饰。全器玲珑剔透,精巧至极,表现了玉匠精湛的技艺。高6.5厘米,宽8厘米,厚2厘米。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11)

金代春水玉

G、辽金时期秋山玉佩

秋山玉一般采用和田白玉的籽料和带红皮的白玉籽料雕成,皮子可俏色雕成虎鹿和树叶,表示是秋天,这种常留赭色玉皮巧做秋色的雕琢技法是秋山玉的一个独特特征。在传世秋山玉中,材质多采用青玉、白玉加沁皮,雕琢上镂雕层次较多,飞禽走兽形象多是非常生动,具有统一鲜明的时代风格语言。在雕琢技法上,常常利用玉皮做秋色,在表现手法上,秋山玉融合了繁、简、粗、细等各种技法,结合镂雕、圆雕、剔地起阳等琢磨出山石、柞树、鹿、虎等。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12)

金代秋山玉

H、龟巢荷叶玉佩

1980年北京市丰台乌古论墓出土的金代龟巢荷叶玉佩,青白色。镂雕成多层次荷叶和水草,于两片宽大的荷叶中央,各雕有一只昂首爬行的小龟,相觅相呼,情态生动。长10厘米,宽7厘米,厚1.3厘米。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13)

金代龟巢荷叶玉佩

02-1-2、日用器具和陈设品类

日用器具主要是各种玉制器皿,器型有杯、碗等。

A、鹿纹八角玉杯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宋代鹿纹八角玉杯,青黄色,通体呈八角形。口稍敞,腹下部微鼓,圈足,两侧饰夔耳,耳顶作圭形。口沿饰回纹,足饰山字形纹。腹部除有耳的两个面平素无纹外,其余六面于开光内剔地雕成鹿纹,以蔓草纹为地,鹿下为如意形云头纹。各组纹饰皆由弦纹环绕。鹿呈卧姿,角长抵于臀部,昂首,细颈,四肢屈于腹下,尾下垂,神态机警。高5.8厘米,足径4.8厘米,口径13厘米。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14)

宋代鹿纹八角玉杯

B、凤纹龙把玉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凤纹龙把玉碗,青玉,器表有褐色浸蚀。体圆,呈六瓣儿花形。敛口,鼓腹,圈足,镂雕龙形把手。口沿饰连续的三角几何纹,颈部加饰具有仿古意味的云雷纹,腹部于花瓣处开光,开光内外在回纹锦地上隐起变形的夔凤纹,近足处和足沿通饰莲瓣纹。龙首稍高于碗口,独角,三趾,口部及前足爪伏于口沿,后足爪伏于器壁。造型规整,纹饰华而不俗。高7.3厘米,口径14厘米,足径7厘米。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15)

宋代凤纹龙把玉碗

C、工具型玉佩

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一套工具形玉佩,各件工具长宽分别为5.8厘米至8.2厘米,厚0.5厘米至1厘米,皆为白玉,共有7件玉器和金链合为一组。其中上部一件为镂雕莲花扁平形饰,顶端钻有一孔,下联6条金链,每条金链下坠一件工具形玉佩,分别为刀、锥、锉、勺剪、觿等。出土时位于死者腹部,为墓主人生前的佩饰,兼具实用功能。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16)

宋代工具型玉佩

宋代玉器中一个新兴的门类是文具。已见诸报道的宋代玉文具种类有笔山、镇纸、砚滴、笔洗、图章等。浙江省衢州南宋史绳祖墓出土的玉文具,计有青玉笔山、白玉荷叶杯、青玉莲苞瓶、白玉兔镇纸和白玉兽钤印等。宋以后,这类玉文具更为流行,成为文人雅士文房必备之物。

D、兽耳云龙纹玉炉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兽耳云龙纹玉炉,玉质呈青灰色,有遭火轻度烧灼过的痕迹。器形仿造青铜器簋的造型,体圆,口外翻,圈足,腹部饰有一对兽首衔云长耳。炉的正背两面纹饰相同,以双勾线阴刻工字形纹饰,构成锦地纹饰效果,在地纹上浮雕一条腾升于祥云之间的巨龙。龙长嘴、长发、细颈、长身、四肢粗壮,一足三爪,蛇形尾,遍体鳞纹,雕刻得活泼精细。整体纹饰层次丰富清晰,主饰游龙遒劲刚健,衬以波翻浪卷的背景,气势十分宏大。炉内底阴刻有清乾隆帝御题七言诗一首。从诗的题记看,连极通古物的古稀天子乾隆也难以断代,但他仍被炉的精致华美折服,而将之久藏深宫,也可证明此炉确系稀世珍宝。器高7.9厘米,口径12.8厘米。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17)

宋代兽耳云龙纹玉炉

此外,宋代还有一些与佛教有关的玉雕作品,如玉雕观音等,既是佛教供奉之物,也是陈设品中的常见器类。1978年云南省大理三塔主塔发现的几件宋代玉雕,就是这类器物的典型代表作。

E、玉水月观音像

水月观音,系佛教菩萨名,因观音作观水中月影状而得名。现藏云南省博物馆的玉雕水月观音像,青色。像身与座分为两节,中间以插签相连,后面有银质背光。像呈倚坐式,身贯璎珞,右手拈披帛,左手按座。基座上部作山字形镂孔,下部作垒石状。背光边饰火焰纹与忍冬花纹,中为曲折光太阳纹。通高16.2厘米。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18)

宋代水月观音像

F、水晶如来佛像

水晶质,透明。圆雕。头部微俯,高鼻,双耳垂肩。身着袒肩式袈裟,结跏趺坐,露足,右手平伸抚膝,左手仰置足上。高6.5厘米。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19)

宋代水晶如来佛像

02-1-3、礼器类

A、玉带板

宋代玉带板在许多方面继承唐制,玉带板上的纹饰仍以人物为主。江西省上饶市茶山寺南宋赵仲湮墓出土的玉带板,人物仍为坐式,演奏乐器,或手托盘盏,形象端庄安详。纹饰仍采用浅浮雕兼阴刻线手法,但线刻较之唐代者粗疏。

B、玉册

传世品中有宋真宗禅天玉册,明朝洪武年间出土,现藏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套玉册有简16枚,简作长方条形,长约29厘米,宽2.8厘米厚0.7厘米。简的上下两端各有横穿一孔。出土时四简一排,四排成册叠藏匣中。各简刻楷书一行,共16字,全册共228字,字口描金。

03、辽金时期玉器的纹饰特点

辽金时期玉器对我国后代乃至当代玉器影响深远,在我国玉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玉器中现实主义作品成为主流,是这一时期玉器的显著特点。玉器的装饰纹样,大胆地借鉴了当时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出现了立体的全景式玉雕作品。唐代兴起的花鸟饰题材,至此更为扩大,并出现写生花样式。在琢制上,镂空、琢磨抛光等技艺结合运用,使纹饰组合整体感强,外轮廓鲜明,又能刻画出花瓣、枝叶翻卷的形态和质感。花叶常琢出蔷薇类植物锯齿状外廓。整体温润圆厚,局部外廓细巧,这是辽金独特之处。为了准确表达和再现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玉匠在玉器雕琢技术上大力开拓,使我国的玉器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多向管钻镂空法,或称作立体多层透雕技术,使作品出现多层次变化,大大拓展了玉器艺术的表现空间与表现力度。辽金时期玉器纹饰中最为常见的是龙纹、螭纹、鱼纹和人物纹。其中鸟纹与唐代差别不大。现将其他常见纹饰的特征作一归纳。

03-1、龙纹

辽金时期玉龙姿态优美,富于变化,其特征是注意使用陪衬纹饰点缀主题,使玉龙活跃在特定的环境中,如龙凤成双成对在花丛中起舞,在祥云中腾跃行走,踏波戏珠,出海升天等等。还有独龙在花丛中游戏的题材。这些构思反映了当时人们赋予龙纹的一种现实主义的新的审美意识,变凶猛威武的神龙为出神入化的祥瑞之兽,使人们对龙的欣赏多于对龙的恐怖。

辽金时期花鸟玉器特点(辽金时期玉器特征解析)(20)

辽金龙纹

03-1-1、辽金玉龙的龙身较唐龙短小,大多素身,或有阴刻线网格状鳞纹。两侧勾勒阴刻轮廓线。

03-1-2、龙嘴较唐龙小,下唇上卷。嘴角较短,基本与眼角持平,很少见到嘴角超过眼角的例子。

03-1-3、腿部细长弯曲,腿毛短而稀疏。南宋时期的龙纹,在腿部刻一道阴线,并在这条阴线和边线之间加刻几道短阴线,形成所谓“露筋露骨”的纹饰。

03-1-4、龙爪肥厚,三趾爪,制作随意潦草。

03-2、螭虎纹

主要见于仿古玉器上,如上文提到的鸡心佩。宋代螭虎纹最大的特点:

03-2-1、在首鼻之下加刻一道阴线,阴线较宽似凹槽,目的是突出口部。

03-2-2、中部有脊线,有的沿躯体边缘加刻一道阴线。

03-3、鱼纹

03-3-1、辽金时期代鱼的造型大都是跳跃的,不但头向上,而且尾巴也向上,鱼身弯度很大。

03-3-2、张口,厚唇。眼睛用点睛法,很小,有的几乎不易看到。小眼的做法有两种:一是用小钉尖端钻一又细又小的点;二是用中间空心的很小的圆棍钻。

03-3-3、鱼鳍上有三至四道阴刻线,很细很浅,也比较直,显得挺拔。尾部线条虽然很多,但有条不紊,非常规矩。

03-3-4、鱼身或光身无鳞,或满饰方格纹。

03-4、人物纹

辽金时期玉雕童子最为常见,玉童子坠是宋代的首创,以后历代多有仿刻。其主要特点是:

03-4-1、发髻发绺在头顶,后脑大,面部五官集中。

03-4-2、眼形为上部弯弧的半圆形,下撇的八字眉。

03-4-3、耳朵多贴在面部的平面,耳靠近眼梢。

03-4-4、细鼻形如葱管,系用斜刀在鼻子两侧向里削进一些,出现两道阴刻阔线,中间突出一道并不高的鼻子。

03-4-5、口唇极小,类似樱桃小口。

03-4-6、身着短上衣,或罩小马甲。窄袖以三至五道阴线表现皱褶。下着肥腿裤,裤上常装饰方格米字纹。露脚踝,以阴刻线示意鞋子。

03-4-7、手握拳与袖平齐。或攀枝玩耍,或行走舞蹈,常见的是持举荷叶,脚一前一后。

04、辽金时期玉器的鉴定

从工艺上看,辽金时期玉器继承了唐代以来的制玉传统,因材施艺,设计巧妙,加工精细,有圆雕、镂雕、片雕、浅浮雕、巧色等加工工艺和用阴刻线表达细部特征的表现手法。

04-1、材质鉴定

辽金时期主流材质都是和田白玉、青白玉,选材严格,用玉纯净温润无瑕疵,材质之美,堪称典型。其他多见水晶、玛瑙、琥珀等。玛瑙器,碧玉亦常见,也有少量独玉、黄玉等。

04-2、刀工及艺术风格鉴定

辽金时期玉器突出特点是工艺精湛,绝无粗制滥造。圆雕工艺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并首创了有背景的景观式构图及花下压花、层层镂刻、层次分明,雕琢细腻,用线有唐代遗风。

04-3、品种与纹饰鉴定

辽金时期玉雕品种与纹饰几乎涵盖人间常见的动物、人物、花卉等与传说中的神灵,真可谓丰富多彩,应有尽有。极富民族特色辽、金时期,一方面大量吸收汉文化中先进的因素,另一方面发展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两者互相融合,相辅相成。

05、辽金时期玉器的发展

辽金代玉器工艺在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继承了上代的玉器传统,其艺术风格颇具特色,既有清素平淡又生动逼真形神兼备。元代玉器在辽、金玉器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逐渐把中国玉器推向前进,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有玉海、玉尊、玉镇等器物,制作相当精美,反映了元代玉器的特色。综上所述,宋、辽、金、元在继承唐代玉器传统的基础上,在种类、纹饰和雕琢技艺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明显具有民族特色,同时也为明清玉器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