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时以农业立国,富足天下,到如今踏上农业强国之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而在我国农业一路高歌猛进的征途上,坐落于天府之国的四川农业大学带着兴农强国的坚定信仰,以身筑起一方热土,守护沃野万疆,孕育满庭芬芳,与国同行走过岁月漫长——

四川农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四川农业大学历百年)(1)

现雅安校区校门

筑一方热土——

经百年,斩荆棘,矢志不忘

翻阅百年的历史画卷,1906年,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在全国兴学强国的潮流涌动中应运而生,这是四川成立的第一所农业学堂,也是四川农业大学的历史源头。自此,一方名曰“川农大”热土在万众期待中巍巍筑起,玉汝于成。

四川农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四川农业大学历百年)(2)

1906年,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成立

此后,学校一路披风雨,斩荆棘,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四川省立农学院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让“兴中华之农事”的深厚基因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1956年,西行迁雅建立四川农学院;

1985年,正式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

1998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17年、2022年,入选国家 “双一流”建设

四川农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四川农业大学历百年)(3)

四川省立农学院校门

四川农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四川农业大学历百年)(4)

四川农学院在雅安召开成立大会

今年7月5日,川农大与企业、高校、政府先后签订了5项合作协议,“双一流”建设取得新进展

四川农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四川农业大学历百年)(5)

历经116载风云激荡,一段段动人心魄的故事先后在四川农业大学这片热土之上演绎,亦让早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一流农业大学的坚定信仰深入人心,矢志不忘。

守沃野万疆——

破万难,卧星辰,初心如磐

走过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四川农业大学不仅实现了重要跃迁,还向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披星戴月,力破万难,如今的川农大依旧刚毅果敢,昂扬勃发,并以出类拔萃的学科、专业实力为支撑,身体力行守护着沃野万疆。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川农大在全国农林高校、在川高校中分别位居第7和第4;

在ESI学科排名中,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8个学科跻身全球前1%

四川农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四川农业大学历百年)(6)

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农学、兽医学分别跻身世界前40强和51-75位;

四川农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四川农业大学历百年)(7)

四川农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四川农业大学历百年)(8)

在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川农大共有14个学科入选,其中畜牧学位列全国第2

四川农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四川农业大学历百年)(9)

在“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川农大的作物学成功入选。

四川农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四川农业大学历百年)(10)

在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川农大共有88个专业上榜,占参评专业的94.6%,其中动植物检疫、草坪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获评A

四川农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四川农业大学历百年)(11)

百年积淀,厚积薄发——当前,川农大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双一流”建设高校。

在雄厚的学科、专业支持下,川农大始终心系国之大者,把强农兴农的使命扛在肩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完成我国第一个牧草基因组测序,为选育出更多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牧草提供有力保障;

发现全球首例白瞳症眼弓蛔虫病病例,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感染病学》发表;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连续12年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先后两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牵头承担“十四五”主要畜禽分子育种平台项目在川猪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效,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创制了6种基因编辑猪

研制出配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双系统分带喷施机,实现国内首创

打破传统,首次构建水稻图形基因组,相关成果被Cell审稿人评价为“泛基因组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83个项目获得2022年度国家基金项目资助,资助项目总数居全国农林高校首位

四川农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四川农业大学历百年)(12)

不仅如此,近年来,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在内的700余项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纷纷“花落”川农大。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诸多重磅研究成果登上Cell、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7个教育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坚实有力的“后盾”林立于此,成为了川农大科技创新,攻关破难的不竭动力。(相关数据截至今年9月)

四川农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四川农业大学历百年)(13)

历经116载砥砺深耕,一项项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果在四川农业大学接连诞生。纵有万般艰难,川农大仍一心守护沃野万疆,秉承着“让中国碗装中国粮”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

育满庭芬芳——

苦心志,砺筋骨,自强不息

透过百年历史烟尘,无数川农人前赴后继,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足迹。他们苦心志,砺筋骨,只为科教兴邦,育桃李于天下;他们代代传承“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奔向祖国的各行各业,只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

办校早期,中国著名水稻专家、学校迁雅独立建院后的首任院长杨开渠在世界上最早开启再生稻研究,其分蘖研究填补了稻作科学的空白

我国动物营养学的奠基人之一、川农大名誉校长杨凤毕生致力于动物营养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为我国的养猪业和饲料工业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国作物数量遗传学科的拓荒者杨允奎执教30载,提出了简化双列杂交配合力估算方法,培养了大批农业科技人才

川农大作物遗传育种学科首位博导颜济主编出版了《小麦族生物系统学》专著,是当今全世界唯一的全面总结小麦族生物系统学研究成果的专著

四川农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四川农业大学历百年)(14)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分别为:杨开渠、杨凤、杨允奎、颜济

从开始到现在,每一位川农人心怀热忱,积极响应着祖国的召唤,在一次次磨砺中“淬炼成钢”。

如今,四川农业大学已汇集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高级专家、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一批高水平师资力量,在新时代奠定了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人才根基。

今年以来,因在水稻高产示范园区采用水稻新品种和生产新技术,马均教授得到了的高度评价;冯琳教授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陈学伟教授荣登“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候选人名单,系四川省唯一入选者;李明洲教授获得国家“杰青”项目资助,标志着川农大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突破……

四川农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四川农业大学历百年)(15)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分别为:马均教授、冯琳教授、陈学伟教授、李明洲教授

大学之道,在于育人

在大师名家的引领垂范下,一位位川农校友从这里走向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各自书写出了精彩的人生篇章。

历史上,江竹筠、郑佑之、康明惠、张大成、何懋金、黄宁康等英烈在最美的青春年华,谱写出了一曲曲惊天动地、气势磅礴的时代壮歌;

四川农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四川农业大学历百年)(16)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分别为:江竹筠、郑佑之、康明惠、张大成、何懋金、黄宁康

新时期,1982届校友、我国小麦育种学科带头人之一许为钢育成的强筋优质小麦品种郑麦9023曾连续6年种植面积居我国小麦品种第一,于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届校友、水稻研究专家陈勇推广“内香”系列1.69亿亩,新增稻谷48.93亿公斤,产生经济效益85.18亿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7届校友、北京渔美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刘绍春带领公司累计服务全国养殖户30多万名,为养殖户增收22.5亿元,获评“2021中国水产投入品产业年度人物”;

2015届本科毕业生、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士后黄永财破解了高度复杂的野生玉米基因组,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发文

四川农业大学未来发展规划(四川农业大学历百年)(17)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分别为:许为钢、陈勇、刘绍春、黄永财

历经116载艰苦奋斗,一位位川农人先后在这里写下了自强不息、代代相承的励志故事。无论身在何处,他们无问东西,自成芳华,默默奉献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始终无怨无悔。

一路浩浩而来,四川农业大学早已筑起了一方热土,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一派蓬勃,满庭芬芳。回首往昔,川农大初心如磐;展望未来,川农大壮志满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她将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续写川农大的华彩新篇。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官网、四川农业大学官微、微观川农官微、SICAU川农大校史文化官微、四川农业大学校友会官微、木樨团队、最佳大学、人民网、软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