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亚光黑龙江省风光秀美,人民纯朴善良在众多歌唱家乡和家乡人民的歌曲中,涌现出《乌苏里船歌》《我爱你,塞北的雪》《太阳岛上》等优秀作品,为全国人民所喜爱,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怀念老一辈革命家的歌曲?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怀念老一辈革命家的歌曲(歌声伴随祖国前进)

怀念老一辈革命家的歌曲

白亚光

黑龙江省风光秀美,人民纯朴善良。在众多歌唱家乡和家乡人民的歌曲中,涌现出《乌苏里船歌》《我爱你,塞北的雪》《太阳岛上》等优秀作品,为全国人民所喜爱。

《乌苏里船歌》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来到黑龙江代表团,赫哲族代表在发言时说:“赫哲族群众生活就像《乌苏里船歌》中唱的一样走上了幸福路。”书记回应道:“这首歌(我)早就耳熟能详,还会哼唱。”“两会”结束不到三个月,书记又来黑龙江调研,在同江市八岔村对赫哲族乡亲们说:“《乌苏里船歌》唱的‘船儿满江鱼满仓’的美好画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三个月内两次提起《乌苏里船歌》,足见他对这首歌的关注和肯定。

1961年,哈尔滨市成功举办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但由于音乐会上演出的多是成熟作品,大家希望第二届时能有一些本地原创作品。当时,国家正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著名歌唱家郭颂、作曲家汪云才和当时只有22岁的青年词作者胡小石商定,要以歌唱新生活为切入点,创作一首歌唱社会主义祖国的颂歌。他们先后赴基层采风时,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赫哲族。

赫哲族是黑龙江独有的少数民族,以渔猎为生,解放时只有300人左右,但这个人口最少的民族同全国55个民族一起成为国家的主人,新旧社会对比强烈,幸福感明显。三人想法一致:就写赫哲人生活的巨大变迁。胡小石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在三江平原上与赫哲族渔民挤在窝棚里,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三江平原上,黑龙江的水是黑色的,松花江的水是黄色的,乌苏里江的水却是蓝色的,再加上乌苏里江边白云飘飘的大顶子山、满山的白桦林和春天盛开的红杜鹃,更显得美丽、浪漫。每到鱼汛来时,渔船结队出发,船头点着灯笼,鱼火如星。渔船满载归来时,人们唱起“啊朗赫呢哪……”渔歌,一派“船儿满江鱼满舱”的火热与喜悦。胡小石灵感激发,以乌苏里江为背景,从渔歌演变为船歌,构画了一幅优美的抒情画卷:

啊朗赫赫呢哪……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

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

船儿满江鱼满舱

白云飘过大顶子山

金色的阳光照船帆

紧摇桨来掌稳舵

双手赢得丰收年

白桦林里人儿笑

笑开了满山红杜鹃

赫哲人走上幸福路

人民的江山万万年

啊朗赫赫呢哪 赫雷 给根

作曲家汪云才采风走得更早,用半年多时间在赫哲族的几个聚居点儿搜集到大量的赫哲族民歌。他整理、学习、消化并升华了这些原始素材,完成了《乌苏里船歌》的谱曲。

歌曲写成后,恰逢郭颂受文化部派遣,和吴雁泽、王玉珍等歌唱家一起出访日本。在一次非正式演出的联欢会上,郭颂试唱了这首歌,受到日本观众的热烈欢迎。随后几次演唱,反响同样强烈。回国途经香港演出时,台下出乎预料地沸腾了,并由香港唱片公司录制了此歌的第一张唱片。回到北京后,郭兰英、胡松华、郭颂三位歌唱家联合举办音乐会,郭颂在首都的舞台上第一次正式推出《乌苏里船歌》,受到热烈欢迎和赞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场就将此歌录制成了“每周一歌”向全国播放,送进了千家万户、广大听众的心中。从此,这首歌开始了半个世纪的传唱。

胡小石后来回忆说:“当年写这首歌的时候,没有任何奢望,只是想歌颂党,歌颂人民,歌颂社会主义。”胡小石更没有想到,上世纪80年代初,这首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国际音乐教材(亚太地区)。《乌苏里船歌》的序唱和结尾是根据赫哲族的说唱音乐“伊玛堪”改编的,“伊玛堪”在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

《我爱你,塞北的雪》

1954年10月4日,王德随部队刚刚从山东移师到北大荒东部的密山,一场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便飘飘洒洒从天而降,暖暖地、柔柔地、悄无声息地覆盖了山峦、原野。那恢宏的气势、壮美的场景,让王德这个儿时就堆过雪人的北方军人又惊又喜,始终记忆犹新。

十年后,王德作为一名社教工作队队员,在拜泉县的一个生产队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大半年。拜泉县是我省有名的产粮大县,但农民当时的生活却相当贫困,有的人家甚至没有一张囫囵炕席。三九天里,缺柴的农民到雪野里刨茬子、捡柴草,白雪映衬下农民俯身捡柴的黑色身影,像一幅对比鲜明的黑白照片,深深地印在王德记忆的底片上。

1980年冬季的一个深夜,王德从睡梦中醒来,眼前再次出现了这样的画面:飘飞的大雪和雪中的农民。他突然发现:那漫天遍野的大雪与黑土地上默默奉献的人们不是都具有纯朴、高洁、无私的品格吗?两者的内在品格多么一致、高尚,又多么可敬、可爱!“我爱你塞北的雪……”一行行诗句从他的心底流出。

为避免惊醒病瘫在床的儿子,他摸着黑,用平时就放在枕边的铅笔、稿纸记了下来。天亮后,他把词稿稍加整理,上班就交给了作曲家刘锡津。王德后来回忆说:“在北方生活了几十年,我对北方的冰雪很有感情,就想创作一首赞美冬天和雪的歌曲。”

我爱你 塞北的雪

飘飘洒洒 漫天遍野

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

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

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哟

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

春天的使节

我爱你 塞北的雪

飘飘洒洒 漫天遍野

你用白玉般的身躯

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

你把生命溶入土地哟

滋润着迎春的麦苗

迎春的花叶

我爱你 塞北的雪……

歌词描写和歌颂的不仅仅是雪,还有冰天雪地里的劳动者。他采取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冬雪的魅力与纯洁,使一幅轻盈的雪花漫天飘飘洒洒的壮丽北国风光画面展现在人们眼前,借此赞美崇高的无私奉献精神。

著名作曲家刘锡津是哈尔滨人,对雪也有着特殊的情感,把雪看成是境界和情趣的象征。当他看到《我爱你,塞北的雪》歌词时,立即被感染,拿着歌词就进了琴房。那时也是冬天,琴房很冷,他只用一个多小时就把曲子写完了。音乐的旋律舒展优美,细腻地表达出了歌词所蕴含的丰沛情感,瞬间就将听众带到了银装素裹、雪花飞舞的北国风光和高雅的意境之中。

歌曲创作于1980年,首唱是黑龙江省歌剧院著名盲人歌唱家周琪华,而大多数人知道这首歌则是在1983年。当时,中央电视台录制了这首歌的音乐电视,演唱者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深情地演唱,歌声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这之后,殷秀梅、朱逢博、蒋大为等歌唱家都演唱过《我爱你,塞北的雪》,深受人们的喜爱。这首歌在国内家喻户晓,很多人都能哼唱,还发行到世界20多个国家,成为一个地区的“形象大使”。刘锡津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港澳地区访问时,每次都能听到这首歌。一些华人华侨在演唱这首歌时,常常热泪盈眶。他们说,这首歌让他们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想起了祖国。

2019年,《我爱你,塞北的雪》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太阳岛上》

坐落在哈尔滨市区松花江北岸的太阳岛风景区是黑龙江省为数不多的5A级旅游景区之一,闻名遐迩。当年,许多人是通过一首歌知道太阳岛的,这首歌对太阳岛后来的发展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这首歌,就是《太阳岛上》。

41年前的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不久,国家迈进了改革开放新时代。电视纪录片《哈尔滨的夏天》摄制组从北京来到哈尔滨拍摄,由邢籁和秀田为电视片写词,导演要求:“要把哈尔滨的夏天最有特点的东西写出来。”邢籁16岁考入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在哈尔滨歌剧院和黑龙江省歌舞团工作,对哈尔滨人的生活和向往有着深切的了解和感受。

导演的要求和十年动乱后久违的好心情,使她想起了在太阳岛上曾经亲历过的美好和真实:一片丛林,一片丁香,每年五月丁香花开的时候,花香会随着江风吹到江的南岸来。太阳岛上小河岔子特别多,里面游着鱼和虾。她和朋友们划着小船进去,把四个口罩拆开缝在一起做成“网”,拉着“网”顺着小河岔子走,不一会儿,网里就有一堆透明的小江虾。岛上的树很多,找一块空地,把两边的树往中间一搭、树枝一缠,搭上床单,就成了露营的帐篷。男同志们拿着木棍“趟江”,把江水趟出大腿深的一块地方,插小杠圈出来,供孩子们玩耍。她和朋友们穿着游泳衣,一边唱着《山楂树》《喀秋莎》,一边看着孩子们。她的爱人喜欢打猎,“砰”地一枪,远处的野鸭子都从草丛里飞起来,她们就去捡鸭蛋。不光是她和朋友们,当年哈尔滨很多年轻人的周末生活都是这样的。美好的回忆,迸发出心中孕育已久的一种情感,化作《太阳岛上》的一行行歌词:

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

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

带着垂钓的鱼竿,

带着露营的篷帐,

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

小伙们背上六弦琴,

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

猎手们忘不了心爱的猎枪。

幸福的热望在青年心头燃烧,

甜蜜的喜悦挂在姑娘眉梢。

带着真挚的爱情,

带着美好的理想,

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

幸福的生活靠劳动创造,

幸福的花儿靠汗水浇,

朋友们,献出你智慧和力量,

明天会更美好。

邢籁后来回忆说,就个人而言,写出的歌词是她多年生活积淀的迸发;从创作的氛围来看,改革开放后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和追求。歌词写出了当年太阳岛的原汁原味,这种原汁原味儿又同当时几乎所有人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创作有《大海啊故乡》《驼铃》《牧羊曲》和电视剧《红楼梦》音乐等作品。接到这首歌的歌词时,他虽然没有到过哈尔滨,更没有上过太阳岛,却被歌词中描述的哈尔滨人的生活和情趣深深感染。他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到实地进行创作(的创作方式)并不是我开创的,范仲淹也没有去过岳阳楼,但还是写出了《岳阳楼记》,表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主题。我虽然没有去过太阳岛,但我可以用《太阳岛上》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太阳岛上》和秀田主笔的《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两首词的谱曲。

邢籁、秀田和王立平都没有想到,歌曲一经播出,会产生那么大的反响,流传得那么广,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更没有想到在短短的时间里,这支歌唱遍了神州大地,以至于从北到南的人都知道了“太阳岛”这个名字、这个地方,甚至不惜千里迢迢踏着这支歌的节拍来到哈尔滨,真情地探访它、寻觅它。1980年,《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与《祝酒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一起入选首次举办的“十五首优秀广播歌曲”,后来还在法国得了“金唱片奖”。

当然也有遗憾的地方。1984年,王立平第一次到哈尔滨,兴致勃勃地要邢籁和他一同到太阳岛看一看。一到岛上,见到由于管理不善而遍地商摊、环境脏乱,两人都惊呆了。返回时,两人一路沉默,最后王立平说了一句:“幸亏写歌时没‘到太阳岛来’。”乔羽等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到太阳岛来,也曾发出“太阳岛名声传在外,上当受骗怨邢籁”的调侃。

一些人乘兴而来,扫兴而走,这种情况引起了哈尔滨市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加快了太阳岛的建设步伐。他们坚持生态优先,把保护太阳岛原生自然环境和湿地滩岛作为首要内容,恢复太阳岛碧水、蓝天、白沙、湿地草原的自然风貌,同时增设了文化设施和项目,设置了“三野”休闲游览区,供人们夏季野游、野餐和野浴,并加强了景区的管理工作。现在,岛上早已杜绝了打猎活动,经常可以看见小松鼠在草地上和树林里自由自在地蹦跳,与人们和谐相处。

王立平2017年再到哈尔滨时说:“当年创作时,太阳岛可能没有歌中那般美,现在的太阳岛已经比歌里写的还要美,成为美好幸福生活的象征。”几十年过去了,《太阳岛上》已从竞相传唱变成了昨日的旋律,但却永远都是人们心灵的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