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诗押平声韵,采用一种不拘格式的古绝形式,更加能够显得质朴和自然,悠闲舒缓中,更能表现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因此有助于情韵的传达。比如李白的这一首《山中问答》诗,又作《山中答俗人》。全诗如下: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这是李白十分淡远的一首七言绝句。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第一句起得十分突兀,第二句接得更加迷离。这两句很有特色,诗人先是以提问的形式,领起全诗,勾起了读者的兴趣,但是正当读者想要得到答案的时候,突然笔锋一转,来了个“笑而不答”。这是十分值得玩味的。诗人的笑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为我们造成了悬念,便更加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了。而后面跟了“心自闲”三字,既是作者身居碧山中的心情写照,其实更是作者对问题的侧面回答,只不过这个答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这是作者高明之处,妙在不答也答,让诗变得更加变换和曲折,增添了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里是在写碧山的景色之美,更是对上句“心自闲”的延伸,虽说不答,却处处是答案,这种似断实联的结构,让诗作变得更加有韵味和有内涵了,一切都由读者自行体味,我不说破,只是旁敲侧击的说出。
诗人写桃花随流水,却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颓,而是相反,将其当做一种值得赞美的事物,这种“无须汲汲于荣,无须寂寂于逝”的天然、宁静之美,这种对于自然事物的渲染和赞美,正是李白诗中的独特之处。
当然,如果再换个角度来看的话,或许能从李白这“非人间”的感叹中悟出别的意味。李白才大,但是遭遇却没有那么幸运,人生上的坎坷和作者对于碧山的喜爱,是并不矛盾的。因为坎坷,所以深入碧山。这其中,怕是隐藏了一些作者的无奈和伤痛。所以,要说这首诗只是表现李白超脱的闲适之情,怕是没有那么贴切,言外之意,或许还有一种“寓庄于谐”的无奈。
愤世嫉俗和浪漫主义其实并不冲突,两者的有机结合,更能碰撞出火花。
虽然全诗只有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描写又有议论,写景之余别有韵味,各句之间转换灵巧,下笔处有虚有实,正如明朝的李东阳所言:“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