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因因(介词,根据,依靠,凭借)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动词,沿袭)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名词,原因)其常因(介词,趁着,趁此)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副,于是,就)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介词,凭借)许攸之力而得途经绍墓,因(介词,经由,通过)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介词,因为)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连词,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13.因

因(介词,根据,依靠,凭借)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动词,沿袭)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名词,原因)。其常因(介词,趁着,趁此)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副,于是,就)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介词,凭借)许攸之力而得。途经绍墓,因(介词,经由,通过)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介词,因为)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连词,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译文:

根据才能授予官职,不依据出身高低录用人才,而且不沿袭旧制度,这就是曹操成就大业的原因。他常常趁敌人没有准备,突袭击败他们,例如乌巢火烧粮草。这一次战役,动摇了袁绍的军心,于是就趁着有理的时机打败了袁绍,取得官渡一战的大胜。这一战的胜利也是凭借许攸的帮助而取得的。后来曹操路过袁绍的坟墓,通过守墓人来到坟前拜祭他。这气量难道是一般人能比的因为这些他得到大家的拥戴,从而统一天下。因为曹操有非同一般的胸怀气量,所以他能够成就非凡的事业。

14.于

“黄鸟于(助词,动词词头,不译)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对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相关的时间,到)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程度的比较,比)昔,吾乡之美誉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被)四方。世人皆欲老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地点,在)吾乡,此乃多人言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向)我也,非吾杜撰耳。于(与“是”构成复音虚词“于是”,相当于“对此”)是吾有叹焉。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相关的处所,在)是, 不亦乐乎?

译文:

“黄雀缓缓地飞,美丽的翅膀参差翩然”,多么美好啊。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是长久没有看到的了。自从十年前偶而见过一次,到如今已经十年,没有看到它们的身影。如今造林还草,生态渐渐恢复,黄鸟又可以见到了,它的鸣叫比以前美一倍。我们乡的美已经闻名于四方。世界上的人都想在我们这里养老,这是好多人对我说的,不是我杜撰的。在这时候我们畅饮几杯酒来抒发情怀,陶醉在这里,不是很好吗?

15.与

朝过夕改,君子与(动词,赞许)之,吾亦赞同。然今人与(与“孰”组成文言固结构“与……孰……”,相当于“跟……比较,哪一个……”)古人孰智,庙堂与(连词,表并列,和,跟,同)坊间之识,相去甚远。为国者,与(动词,结交,亲附)清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通“欤”,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呢)?吾等与(介词,表施动者发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为”)君建言,又恐君自与(介词,和,跟,同)吾复算耳。

译文:

(一个人如果)在早上犯了过错到晚上就能改正,(那么)君子就会赞许他,我也赞同。但是,现代人与古人谁更有智慧,(对此)朝廷与百姓的认识,相差很大。治理国家的人,亲近清正廉明的彬彬君子,远离奸邪而善于谄媚的小人,(凡事)以身作则亲身实践,事业才会成功。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惠及外邦,但却不能到达本国百姓那里,(这)唯独是为什么呢?我们给您提建议,又害怕您跟我们算账啊。

16.则

“此则(副词,表示肯定,“就是”,“是”)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连词,表示条件、假设关系,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范希文若不应邀作赋,文播寰宇,则(3)岳阳楼能名扬天下与?当世之风,位卑则(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译为“就”,或不译。)足羞,官盛则(5)近谀,范氏则(连词,转折,可译为“却”)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知,赶至河边,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译文: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观啊”,(这句话)说出了岳阳楼的壮美,但是岳阳楼名满天下,并非只凭借这个;如果这样,那么普天之下像岳阳楼的(建筑)多了,为什么只有岳阳楼天下闻名呢?范希文如果不应邀作赋,文章散布天下,岳阳楼能名闻天下吗?当今的风气,与地位低的人交往就认为这是值得羞耻的事情,遇到官职高的就追随着阿谀奉承。范希文却不是这样,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调子。(他的)朋友被贬官,大家躲避他都恐怕来不及。等到(他)知道了,急忙追赶到河边,朋友已经在船上了,可见他性情的忠厚。

17.者

李白者(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诗仙也。为当国者(助词,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做法”)所拒,遂游于此山。今者(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助词,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方面”“……样东西”“个”“样”之类)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

译文:

李白,是诗仙啊。被统治者拒之门外,就在这座山中游赏。如今,(他)在山中与远离尘嚣的人对饮,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郁结之情啊。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让杨国忠为他捧墨,写诗讽刺杨贵妃,这几件事是他得罪统治者的根源,也是他个性张扬的表现。所以他虽然仕途上不如意,却仍然不放弃伟大的志向,(并)在诗歌里抒发出来,他流传后世的诗篇不可计数,于是成就了他万世英名。

18.之

一僧欲之(动词,可译为“到”、“往”)南海,询于唐僧,久之(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唐僧不之(代词,可译为“他”)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代词,可译为“这件事”)于唐僧:“此何难之(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有?”唐僧曰:“汝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人称代词,表第一人称,可译为“我”)乎?”

译文:

一个僧人想要去南海,向唐僧询问(打算邀请他同去),过了很久,唐僧也不回应他。是独自去呢,还是等待(唐僧答应他一起去)呢?均衡了一下这两个想法,这个僧人凭借着很简陋的条件到达了南海,(回来后)向唐僧夸耀说:“这件事有什么困难的呢”唐僧说:“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确值得钦佩。但是你的话也有些过分了吧,你要骄傲地笑话我吗”

,